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30歲那年,我還在老東家——一家“國字頭”媒體工作。年終總結會上,我的發言主題詞是“成長”。我說,“30大歲的年紀說成長,聽起來有點奇怪,但這是我的心裡話,一個人最大的收穫不是金錢、名利,而是內心的、精神上的自我成長。”

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領導鼓勵我說:“你說的成長這個詞非常好,成長是不分年齡的,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成長之中。”

那位領導本身在心理學研究中造詣頗深,我也是第一次從她那裡聽到一個詞: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昨天的文章讀書札記丨扼殺孩子的自尊很簡單,一句表揚就夠了,我跟大家討論了讚揚、鼓勵與自尊。群裡很多媽媽都覺得不好理解。

事實上,那是一個龐大的命題,區區2000字的文章是很難講論清楚的。但如果要說核心,那就是,想要把握“如何正確讚美、鼓勵孩子”的核心,就是家長要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並把這種思維模式渲染給孩子。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曾經說:一個人擁有成長型思維,將樂於接受挑戰,並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能力,而這也是未來發展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在其著作《Mindset》一書中,德韋克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僵固式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式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前者傾向於認為人的能力無法改變,而後者則認為人的基本品質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高。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下面的八張圖,或許能更好地呈現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妨來看看你屬於哪種思維模式呢?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規避挑戰。成長思維的人:歡迎挑戰。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痛恨變化。成長思維的人:擁抱變化。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一味關注限制。成長思維的人:總是尋找機會。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無力改變現狀 成長思維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不接受批評。成長思維的人:珍視反饋、主動學習。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沉迷舒適區中。成長思維的人:喜歡探索新事物。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有時候覺得努力是無用功。成長思維的人:失敗皆課堂。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固定思維的人:認為畢業後無需過多學習。成長思維的人:崇尚終身學習。

在德韋克看來,人類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思維方式其實蘊含了無限的能量。而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未來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這個結論,甚至被美國大西洋月刊等媒體評價為“考試驅動型社會的一股清流”,因為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被忽視了太久,而德韋克的這個觀點,恰恰讓孩子將重點重新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和心態上。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首先,成長型思維關注的是過程,過程的價值與意義大於結果本身。

我們大部分人小時候,都被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森森傷害過。

“什麼?!你這次才考了80分?人家小明怎麼考了100分?”

有時候,我們的孩子也難逃“陰影”。

“祖宗啊,你都兩歲了,連句子都不會說,人家隔壁寶寶都會古詩了啊!”

“哎呀,你怎麼還不會自己尿尿?別人家寶寶比你小仨月,早都會了啊!”

我也曾陷入這樣的糾結中。但很快,算是自我安慰,也是為了提醒自己避免陷入固定思維,我會立刻給自在的“不夠優秀、不夠聰明”找補。


快兩歲半還不會說完整的句子?“距離醫生說的兩歲半語言發展仍無進展還有兩個月時間,再等等看。更何況跟一個多月前相比,他那時候只會兩三個字比,現在已經會說四五個字了。”

當他因為畫車輪畫了很多次卻還不那麼圓,顯得有點沮喪且“氣急敗壞”的時候,我會說:

“哇哦,你這個車輪畫得很像你那個fire truck的車輪啊,如果這裡(用手指)弧度再大一點,就更好了”,說完再示範給他看。

再或者,“雖然你畫得不是特別圓,但是你堅持畫了這麼多個圓圈,畫了那麼久,你能這樣有耐心,媽媽真為你驕傲。”

當他騎平衡車越來越熟練的時候,我會說:“自在,我覺得你今天拐彎要比昨天更靈活啊/你已經學會在下坡之前提前剎車了!”

發現一些小技巧了嗎?當我們用成長型思維跟孩子對話,面對孩子的挫折或成功時,我們的鼓勵和誇讚變得更有“內涵”了。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不要一味地說:“加油,你是最棒的!”而是從一些細節入手,比如品格:(堅韌、耐力),比如處理問題的辦法(與他人合作、尋找解決路徑)等等。

當孩子完成某個任務或者獲得成功時,我們的誇讚同樣也需要更為具體,比如誇讚他的勇氣、遵守信用、比如誇讚他勇於嘗試、耐心、專注,或者某個動作、細節非常出色等等。

德韋克在TED演講中提到:芝加哥有一所高中,那兒的學生畢業前要通過一系列課程,如果某一門課沒有通過,成績就是「暫未通過」。我想,這真是個絕妙的做法,因為,如果你某門課的成績不及格,你會想,我什麼都不是,我什麼都沒有學到。但如果你的成績是「暫未通過」,你會明白,學習的步伐並沒有停下,你還需逐步向前,爭取未來。

暫未通過,這個詞實在太妙了有木有!我們常常陷入的一個窘境就是,天吶,這個事兒太難了。那麼潛臺詞就是——我根本不可能完成。

可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呢?這個事兒太難了,我們可以解碼為:“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搞定。”

這就是昨天我分享給大家的那張圖片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I don’t understand.這是一個典型的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遇到一件不懂的事情或者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第一反應是——我不懂啊!我就是不懂!

可成長型思維會怎樣呢——

經過解碼,I don’t understand. 就可以解析為:What am I missing? 我忽略了什麼嗎?

再比如,I give up. 我放棄了。那麼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會解碼為: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我得試試別的法子

思維模式的轉變,瞬間整個心態積極了很多有沒有?

成長型思維,讓我們和孩子獲益終身

關於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科學家們曾經進行一項監測,監測對象是學生們面對錯誤時的腦電活動圖像。上圖左側,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幾乎沒有什麼活動,他們在錯誤面前選擇了逃避。他們沒有積極地投入。

但右側,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這些學生相信能力會通過鍛鍊得以提升。他們積極地應對錯誤。他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他們積極地投入,他們剖析錯誤,從中學習,最終訂正。

既然我們知道能力可以增長,那麼,生活在一個能激發進步並讓這一切變得可能的地方就是每個孩子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