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宅办公”到“云公司”,怀着设想去设计

全民抗击新型肺炎的第33天,人们似乎已经开始习惯,加上复工的陆续进行,恐慌的味道似乎从人群中慢慢消减——毕竟,生活还是得继续。一切仍在照旧,娱乐、消费、工业生产……

疫情,彷佛并没有带来太大影响,人们仍旧按部就班地为生活奔波;但不得不说,这场疫情,也让社会的许多方面开始松动、变化、甚至在加速!

每一次危机也蕴藏着契机。

夺走欧洲1/3人口的”黑死病“,就曾大大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黑死病“不仅彻底动摇了封建王权、教会统治的枷锁,思想启蒙、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也随之而来,整个欧洲也开始走向了另一条文明道路。

同样是属于瘟疫,这一次发生在武汉大地上的新型肺炎疫情,是否也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影响?


从“宅办公”到“云公司”,怀着设想去设计


宅经济——“农业经济模式”的变式


作为一个延续几千年的农业大国,中华民族一直采用的都是小农经济模式。依托这一模式,中华文明延续发展数千年,成为世界上不多的绵延至今的人类文明,自然有着这一经济生产方式的功劳。

然而,随着国门的打开、全球竞争的被迫参与,以专业化的机器工业大生产,逐渐成为宠儿登上历史舞台,而“小农经济”则作为落后的生产方式被打入时代的“冷宫”。

一场疫情,让人们似乎重新看到了这一生产方式的优势,在网上,我看到这样一条微动态“我国的广大农村就是经济的海绵垫,一味地推高城市化率,对于十几亿人口大国来说,也许真的行不通,而且也没有必要”;与此同时,“宅经济”“线上”成为了许多人创新经济、商业的口号。

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效率,通过西瓜视频等平台提供的影响老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下,传统手工作坊,的确辛苦、操劳——并没有像网红李子柒所呈现的那么“田园牧歌”的惬意和美好;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器的专业生产,的确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人的劳动力。

然而,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似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西方的城市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战胜封建庄园经济的过程”。现代企业似乎更多着重”资本驱动“和”经济效益“,人,似乎更多成为镶嵌在整个生产链条种的”螺丝钉“和附庸,所以,人的生活真的变好了吗?未知?

所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能否将这二者的优势进行结合?传统小农经济结构为框架,科技、机器等工业生产文明为工具——人,依旧是整个生产的主导,而不是金钱、资本。

“宅经济”、“线上”,不应该只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行业创新,而应该是一次真正触动生产方式的社会变革!


文化复兴、新观念是“宅经济”的孕育沃土


现代城市的结构,也是以生产为方便的,不同于传统小农,现代城市的分布,更多是以功能片区来分布的。商业共享、绿地共享,传统大家套小家的结构已经在变化了。

近些年,政府倡导弘扬家文化,那么对于促进加家庭建设的配套服务自然需要完善。去年,教育部提出相对于国政学开展“家政学”高校专业,如果这样一种设置成为趋势的话,重新回归家庭的男人、女人,尤其是女性,如何在一亩三分地内继续体现自身的价值,找到社会的参与感?

——毕竟,在传统社会观念内,“没有收入”的家庭妇女,价值感并不是特别高,工业化大生产,让女性有了参与社会经济的功能,如今要重新回归“家庭”,势必要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经济价值以及社会观念方面的问题。

移动互联、线上,则是否可以为女性们,乃至更多需要照顾家庭的男性们,提供一个居家创收的空间?对于女性而言,是否可以将居家的生活经验,转化成线上的创收资源,通过线上互动参与到社会中,同时通过学习、提炼,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助益其他家庭的创收资源?

不少观点认为,对于新式的”宅经济“而言,背后重要的是信任的文化支持,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线上办公,则暴露了老板对员工不信任的弊端。

然而,伴随着独立、平等意识更强的90后、00后的陆续崛起,去权威、去中心化的职场办公文化,似乎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种尊重、平等、信任,寄托于员工自我驱动、结果导向的理念文化,恰好为线上办公的实现提供了发展的现实土壤。

以”爱“为内核的信任文化、阿米巴式的独立核算、自我驱动的结果导向——号称全球又几十万线上沟通办公室的字节跳动,据说内部实行的就是这种结构分布。

家庭分工的重塑、家庭关系的复兴,给其中的人带来的心灵慰藉、生命力的提升,是不一样的。而人员流动的减少、交通燃排的日降低,我相信,也将助力“大城市病”的烦扰,一部分解决,比如,居家用餐带来的外卖一次性餐具的降低,对整座城市、乃至社会的生态,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场疫情,带来的经济生态的启发……

在未来,这种以“宅家”生产为细胞、社区经济为单元的”阿米巴“模式,是否可以真正实现?作为工业化分功能生产的一种补充,给需要的劳动者提供选择的空间?不得而知!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愿意把这种线上的合伙公司叫做”云公司“——所有的设想,都只是第一步;从设想到设计,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构思、参与!期待那样的一个美好设想成为现实!


七月,金融圈资深编辑,优质内容创业者,喜爱舞蹈、建筑、社会人文,关注社会变迁下的个人成长。心怀美好前行,穿梭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愿自己活成一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