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他在明朝建立以后翩然挂冠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

朱升从小就十分爱好读书,到老仍在努力读书,手不释卷,尤其擅长注释儒家学术。在元朝时候受推荐担任池州学正,讲授娓娓道来,经义通过朱升讲解以后,学生们没有不明白的。元朝末年,湖北蕲春周边盗贼蜂起,朱升深明乱世则隐的士大夫准则,便弃官在石门(安徽黄山市歙县)归隐。四处都是乱兵,百姓只好到处逃离、流离失所,朱升在此期间依旧每天坚持读书,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

天下大乱,朱元璋此时已经起兵数年。朱元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正在四处广揽人才、招徕才俊。明太祖朱元璋攻下安徽徽州以后,急切的征询哪里有贤能的人才可以帮助自己。这时候大将邓愈告诉朱元璋,这里有一个高人隐士,学问非常精深,是一个堪比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人。

朱元璋听说以后不禁大喜,寻出朱升的具体所在,亲自前去拜访。朱元璋询问朱升对当今天下大势有什么看法,怎么才能一统天下,朱升献给朱元璋三个计策:一高筑墙、二广积粮、三缓称王。朱元璋听了以后十分赞同,朱升为朱元璋从战略方面确定了基本方向。朱元璋随后的一切战略也是按照这几个战略基准来执行的,在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纷纷称帝的时候还是自称吴国公,直到在鄱阳湖一役歼灭陈友谅以后,在群臣不断固请之下才进吴王位。

后来朱元璋以朱升学识渊博,授命朱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并兼修国史。侍讲学士就是为皇帝讲解经学,知制诰就是起草诏书之类的工作,修国史就是编修本朝历史等,因为年纪较大,他又被特免朝谒,此时的朱升已经六十多岁。洪武元年又授予朱升翰林学士,让朱升拟定宗庙祭祀礼仪时间等。不久又下令朱升与其他儒生一起编修《女诫》,《女诫》就是历朝历代贤淑的皇宫后妃事迹,编写出来供内宫妃嫔们学习修戒的。

朱元璋称帝以后,感念诸位文臣武将的功德,大封功臣,分封功臣的制词大多也是朱升编写,确实而有根据。洪武二年朱升便告老归乡,或许朱升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翩然告归,终以寿终,年七十二。后来朱元璋果然大杀功臣,朱升的儿子朱同也没有幸免,因事受牵连而被诛杀。

朱升一生留下了许多讲解著作,精简明义,被学者们称为枫林先生。为朱元璋献策三计,铸就了朱元璋的征伐战略,对朱元璋的成功有着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三策本出自朱升之口,后世讹传多附加在刘基身上,其实这对朱升本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今天借此地为其正名。

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他在明朝建立以后翩然挂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