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在當代世界文壇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本《挪威的森林》就在日本乃至全球引發了“村上現象”。村上春樹極其勤奮而高產,不僅他的長篇《海邊的卡夫卡》、《1Q84》、《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等深受讀者喜愛,他的許多短篇小說也非常出色。

作為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村上春樹善於在生活中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冷靜剖析這個世界,並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文字展現出來。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日本文學評論家島森路子說過:“是我又不是我,是現實又非現實,是虛構又非虛構,精神視野中有而現存世界中無卻又與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通——村上春樹一直在寫這樣的東西,這樣的現代神話”。

而在村上春樹遭遇人生和寫作的低潮,處於迷茫的四十來歲之際,他帶來了這個短篇小說《眠》。《眠》的故事雖是圍繞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但從這個家庭主婦身上所發生的一系列荒誕、離奇、驚悚的情節又充分地體現了村上春樹的毒辣眼光。村上春樹通過這個小說揭露了現代人死水一般的生活現狀,人們在圍城中的掙扎和求生;同時也展現了個人自我意識的得失和人際關係的冷漠。

寫作低潮時迎來的微轉型——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

翻開小說《眠》之後,看到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文字:

“寫作《眠》前,村上春樹四十歲,遭遇寫作與人生低潮,心逐漸變硬變冷。他到希臘與土耳其旅行一個月,來年春天,心中的凍結漸漸變得柔軟,幾乎一氣呵成寫下這個故事。”

作為一個高產又高質的作者來說,村上春樹的寫作實力想必毋庸置疑,但常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陪跑”,“粉絲朋友們突如其來的關心”加上個人遭遇的寫作人生低潮,也讓村上春樹不斷反思和嘗試新的道路方向。

在《眠》中,村上春樹就大膽運用了人類在極端生活狀態下的異變以及驚悚的“怪力亂神”,來突顯在平淡生活表面下,人們內心的扭曲和壓抑。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①17個不眠夜,卡夫卡式荒誕的異變

小說《眠》的主角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本來擁有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一個勤奮努力的牙科醫生老公,一個可愛的孩子。生活應該平靜無波。

然而小說的一開始寫道:

“睡不著已經是第十七天了”。

在這十七天裡,女主人公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在黑夜裡,她獨自閱讀書籍,品嚐著多年戒掉的巧克力,享受因為不眠而多出來的自由時光。

從現實的常識來看,人不可能那麼長時間不眠不休。而在《眠》中,女主人公在17天的時間裡不曾閤眼,甚至還精神抖擻,精力充沛。這樣的荒誕和誇張的情節設定,實則是為了突顯女主人公對現實生活的掙扎和逃離。

如同卡夫卡在《變形記》中變形成甲蟲的格里高爾一樣,雖然人變蟲在生物科學上是斷不可能的。但格里高爾在現實中承受的壓力、恐懼和孤獨卻是每一個“社畜”的真實寫照。而《眠》中不眠不休的主婦也正是體現了在荒誕寫作手法下,當代人的壓抑和畸變。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②黑暗中的陰鬱意象,愛倫坡式的超現實驚悚

村上春樹作為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不時會在自己文字中加入虛構,非現實的離奇想象,而在《眠》中,他也大膽運用了愛倫坡式的鬼怪驚悚,來揭露人們內心的陰暗面和恐懼。

“我真切地記得第一個不成眠之夜的情形。當時我做了個不愉快的夢,一個黑洞洞滑溜溜的夢。在夢的頂峰時我醒來了。凝目一看,黑影的形狀變得清晰起來,原來是個穿著緊身黑衣服的瘦老人。老人在我腳上不停地倒水。”

從這個黑衣老人出現以後,不平凡的夜晚也在不斷延伸。或許很多像我第一次讀到這篇小說時一樣,都會認為女主人公一定是承受了太大的生活壓力,導致精神緊繃,有些失常。但出乎許多讀者預料的是,女主人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婦女。

她的家庭和睦,沒有爭吵,丈夫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她每天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在早晨送丈夫和孩子出門,為他們準備好一日三餐,偶爾開開單調的玩笑,日子稀鬆平常。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女主婦內心有著異常的恐懼。

她表示:“我寫過簡單的日記,兩三天忘了寫,便分不清哪天是哪天了,昨天和前天倒過來也絲毫不足為奇。”正是如此,生活如同死水一般圍困著她,就如同在不眠夜開始時候看到的黑衣老人一樣,即使內心的恐懼不安,但她無法掙脫,無法逃離。

黑衣老人的出現,讓她正視了內心的恐懼,企圖做出改變。於是,女主人公為了延長自身的自由和可支配時間,開始不眠不休。正如同蒲松齡,愛倫坡的“怪力亂神”一樣,那些驚悚,黑暗的神鬼背後,是一個個我們熟悉的“人”的面孔。而通過驚悚誇張的敘事演繹,也表達了人類內心的驚恐,他們也在亟待尋求新的出口。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平靜生活的表面下,是當代人的圍城和掙扎

村上春樹曾經表示,他討厭日本傳統小說中的“私小說”,不屑寫那些黏黏糊糊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和人際關係。所以在他的筆下,更多的是體現現代都市中一種人際之間的真實困境。人與人之間相互獨立的微小親密和淡漠疏離,或許才是現代都市普遍的真實寫照。

①細緻的心理描寫,突顯當代人的現實圍城

村上作品之所以大受讀者歡迎,一方面是他作品的主題基於現實性,也包括非現實的現實性;另一方面他非常注重細節,注重細微的感情變化。而在村上作品中所盪漾著的空虛感、失落感又能無比自然地引起讀者的共鳴。

在《眠》中,村上春樹就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本家庭,細緻地描寫了他們的現實生活,在讀者看來,這些無非就是生活的瑣事,平淡無味。但是在平淡的生活表面下卻暗藏洶湧。從一個普通家庭出發,直擊當代人家庭生活的矛盾和人際關係的疏離淡薄。

在《眠》中,丈夫和妻子的生活從表面上看來相安無事,平靜緩和。但卻真實地體現了現代人在許多情況下的貌合神離,情感淡漠。

“妻子一次曾出於一種需要而嘗試將丈夫的臉描繪下來,結果未能如願。朝夕與共這麼長時間,居然想不出丈夫生有怎樣的面孔。見面當然瞭然,腦海裡亦可浮出,而一旦要畫下來,卻發覺自己原來什麼也不記得。”

女主人公內心的剖白揭露了丈夫和妻子之間在關係中的冷淡。這直接導致了主婦在這樣的生活中失去了“活著”的樂趣。而村上也是通過《眠》中這樣普通的現實場景,來揭露現實生活的疏離和人際矛盾。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②代際關係的隔閡,戳破當代女性的現實情感

如果說丈夫和妻子關係的低親密度尚能理解,那麼在《眠》中村上春樹更是打破了現實的代際關係,挑明瞭妻子和其孩子之間驚人的冷漠,也揭露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渴望。

“我閉目片刻,之後睜開眼睛再看兒子的睡臉。兒子的睡相和父親一模一樣,且臉和他奶奶的臉毫無不同。一脈相承的固執,自我滿足——我討厭丈夫家族中如此類型的傲慢。”

“我預感將來自己可能不至於那麼真心實意地疼愛兒子。這不像做母親的念頭,世上的母親根本不會如此胡思亂想。但我心中有數,某個時候我說不準會忽然蔑視這個孩子。”

在歌頌“母愛偉大”的今天,女主人公這樣的心理活動恐怕會被認作是自私、薄情。從道德人情上來講,對孩子的愛似乎是天經地義而不加矯飾的。然而在不眠不休的當下,她也在清醒地詢問,這些束縛在身上的現實捆綁和代際關係是否是不可違逆的?比起自己“失眠”的反常和或面對“死亡”的恐懼,這樣的關係是否正常?或者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放下這些枷鎖,成為一個獨立的精神個體?

在剛過去的2019年裡,一部講述家庭婦女生活現狀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或許也在熱播中給了我們一些答案。失去自己,成為24小時的“媽蟲”,做一個合格的妻子、媽媽和兒媳並不能讓女性在生活中找到自我價值。如金智英一樣,失去“自我”的人就是一個“生病”的個體。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自我意識的重生——來自村上春樹的束縛與突破

前文中提到寫作《眠》之前,村上春樹遭遇寫作與人生低潮,心逐漸變硬變冷。而《眠》正是在他放鬆過後,在平靜中的突破。而在《眠》的故事中,村上也通過他個人的敘述方式,幫這位“沒有名字”的主婦做出了自我的重生。

村上通過三個現實意象,在主婦荒誕的17天不眠夜中充當了拯救工具。雖然這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意味,但也能清晰地體會到村上春樹在掙脫精神束縛時的不遺餘力。

①重拾書本,享受精神獨處和自由

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經常會看到現實中的名著書籍。在《眠》中也不例外,主人公在失眠的第一夜,決定找一本小說來對付黑夜。而不管是對於女主人公還是村上來講,書籍都是非常好的精神食糧。

“挑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反正我就是想看長長的俄國小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開篇是這樣寫道——不至於記錯。如此悠悠然坐下來看書已經是個多少年了呢?無後生於時間打開書本三十分鐘或一個小時當然是有的,但準確來說那不叫看書,即使看腦袋也在想別的:孩子,買東西,電冰箱......”

女主人公是熱愛閱讀的,但不知不覺間,她卻已經習慣了沒有閱讀的生活。而對於從小看書就是生活中心的她來說,這一點轉變來得委實不可思議。但家庭生活的瑣碎和繁重的勞務已經將主婦的時間填滿。而這不眠夜中得之不易的閱讀時光成了她珍貴的精神獨處和自由。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②小確幸增添生活的滿足感:閱讀+喝酒+吃巧克力

本來正常的生活節奏被失眠打亂,而被繁忙的瑣事充斥著頭腦的女主人公也開始擁有了一段額外的小確幸。在閱讀的時候來一杯白蘭地,在書本的夾縫中發現高中時代邊吃巧克力邊看小說留下的小碎沫,讓她想起,

“婚後我壓根兒沒再吃巧克力,因為丈夫討厭吃糖果,也幾乎不給給子,所以獎勵不放任何糖果。”

然而看著十多年前變色發白的巧克力屑,她終於還是下樓買來了巧克力。她回憶起過去頂喜歡在閱讀的同時,吃些零食,喝些小酒。至此,無盡的黑夜裡,在閱讀的同時,做些平時不被允許的事,給了她不折不扣的幸福感。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③堅持游泳,保持身體活力

村上的最後一個現實意象,是讓女主人公在失眠後堅持游泳運動,正如他借第三人稱的敘述口吻在文中寫道:

“如果三十歲女人真的珍惜自己身體並想通過正當途徑保持下去,那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

而女主人在堅持的運動中也吃驚地發現自己的形體充滿直欲爆裂的生命力。從脖子到腳踝骨全身上下查看一遍,結果一片贅肉一道皺紋也沒發現。

對於失去睡眠的女人來說,她可能會面臨的是精力不濟,面容憔悴,神情恍惚。但通過村上誇張的寫法,女主人公反而在自由的鍛鍊中重新積蓄起了少女時代的活力。

以上三個現實的意象,完成了女主人在生活束縛中的掙脫,也迎來了精神和身體上的又一次自我覺醒。雖然這些小小的生活細節極其普通,但也是在這樣普通的生活中,人們或許正在承受生活的重壓,當然,在村上春樹看來,他們也可以在夾縫中尋找生活中另一些小樂趣來幫助自己調節和突破,重新樹立起個人生活。

卡夫卡式荒誕,愛倫坡式驚悚|村上春樹《眠》揭開平靜生活的暗湧


村上春樹自己也說過:“我的確非常喜歡日常生活中無所謂的細節性風景,非常喜歡觀察各種各樣的人是怎樣通過這些細節同世界發生關係,以及這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是怎樣得以發生的,我對此非常有興趣”。

習慣做一個冷靜觀察者的村上春樹,輕描淡寫地描繪著各種世間百態。平淡的現實中,也同樣暗藏毀滅和重生的力量。當然,或許他也在通過自己的個人體悟,為世人書寫著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