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夫婦搬運飼料

“你的左手扶著我的右手”。有很長一段時間,沈太英和丈夫吳相倫就是這樣互相鼓勵著生活。

今年51歲的沈太英,眼睛會笑;今年55歲的吳相倫,體型瘦弱,卻有一腦子的好想法。

在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毛石社區大石蹬組,沈太英與丈夫吳相倫開辦了一個養豬場,現有種豬、仔豬、肥豬200多頭。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這對平凡的夫妻曾經歷過無數坎坷和風雨,也未曾聽說過他們之間患難與共、自立自強的創業故事。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餵豬

沈太英與吳相倫的故事得從十多年前說起。

2004年1月,沈太英與丈夫離開家鄉,輾轉於江蘇、浙江的養豬場打工。

剛到江蘇的養豬場時,兩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老闆喂喂豬、掏掏豬糞,兩個人加起來每月有1400元左右的收入,雖然不少,但在大城市,也僅僅只能滿足溫飽。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夫婦餵豬

一年以後,夫妻倆工作的養豬場計劃招收技術工人。“沒有技術就只能算一般的普通工人,工資比技術工低兩到三倍,我們倆不甘心,決定學習養殖技術。”沈太英回憶說。

採精、配種等技術,對於初中學歷的丈夫來說,學習相對較為容易,而沈太英只上到小學二年級,識字對她來說就是第一大難題。

於是,她白天跟著師傅學習實操技術,晚上看書學習理論知識,不認識的字要反覆學好幾遍,甚至幾十遍。

“對我來說,識字是最困難的事,有些字一開始認識,可是過了幾天後又搞忘了,只得重新學,很多時候我覺得精神壓力非常大,常常因為識字感到焦慮,甚至半夜睡不著覺。”回憶過去學習技術的那段時間,沈太英滿是感慨。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剛出生不久的小豬仔

在江蘇的養豬場工作兩個月後,沈太英與丈夫離開了江蘇,來到浙江蕭山的一處養豬場。在新的工作崗位,夫妻倆依然沒有放棄學習,只要有空,丈夫便會教沈太英識字、配藥,以及其他技術。

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又有技術的夫妻倆深得老闆喜歡,他們在蕭山的養豬場一干就是好幾年,日子越過越舒心。

然而,當一切走上正軌時,2011年,吳相倫查出患了肺癌。“得知病情的那分鐘,我感覺天都塌了。”雖已過去9年,但病魔對一家人的傷害,沈太英記憶猶新。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夫婦飼養的豬

得知病情後,吳相倫不想拖累家人,想放棄治療。“如果有什麼意外,只會留下一堆債務給她,還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顧,她一個女人家該怎麼生活下去。”

看到丈夫有些消極,沈太英不答應了,她拿出打工積攢的錢,帶著丈夫到上海繼續治病。

在沈太英的鼓勵和堅持下,2011年至2012年,吳相倫先後在遵義和上海兩地就醫,前後動了兩次手術,花光了打工攢下的積蓄,還欠了一、二十萬的外債。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查看豬的情況

“那兩年,壓力太大了。沒有人的時候,我背地裡不曉得哭了好多場,但在人前,我又不想哭,咬牙撐。”說起從前那些事,沈太英顯得平靜。

“有人勸我放棄,可我心裡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都要堅持。”沈太英說。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正在製作飼料

沈太英與丈夫的事,家人和朋友看在眼裡,也急在心上。養豬場的老闆、身邊的同事、朋友紛紛向他們伸出援手。

“特別是那次到上海動手術後,還要交2萬,我實在沒錢了,不得已找豬場老闆借,沒想到老闆二話不說就把錢打過來。動完手術後,她又主動邀請我們夫妻倆在豬場繼續上班,工資又開得高,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在沈太英的敘述裡,那種受人滴水之恩的深情反覆充溢在她的話語之間。“還有上海腫瘤醫院負責治療的那位醫生,不但給我們預留床位、墊付了5000元錢,我們回到遵義後,他還多次過問病情。”

這些情、這些恩,對夫妻倆來說,是一輩子都還不清的“債”,也是推動夫妻倆堅定創業致富決心的動力。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夫妻二人正在講述養殖經驗

2017年,沈太英與丈夫辭職回到家鄉。經過多番考量,夫妻倆帶著在外打工學習的養豬技術,發展起了生豬養殖。

“可就在計劃購買種豬時,剛修建的養殖大棚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損壞。大棚被壓壞後,我們又四處借錢,加上政府補貼的8000元,重新搭建了大棚。”沈太英說。

2017年底,養殖廠大棚成功建好,次年初,他們從江蘇買了100多頭仔豬和10餘頭種豬開啟養殖路。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夫婦飼養的豬

不承想,養殖之路依然充滿艱辛。

儘管夫妻倆有之前在江蘇等地十多年學到的養殖經驗和成熟的養殖技術,但還是遇到了困難。前期從江蘇買來的100餘頭仔豬由於不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相繼死掉。心痛無奈之下,沈太英與丈夫又開始到處籌錢,終於購買100多頭本地仔豬,加上之前飼養的十多頭種豬,一共近200頭,還系統掌握了高海拔養豬、飼料配方等技術,養殖之路這才逐漸走上正軌。

日子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兩個女兒找到了好的歸宿,小兒子也在浙江的養豬廠學習新的養殖技術,吳相倫的身體也在逐漸好轉。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餵豬

“日子好了還不算完,我們能順利開辦起自己的養豬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關懷。”沈太英說,生病期間,政府曾把他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國家的低保政策。如今,養豬場辦起來了,想到這麼多人幫過自己,夫妻倆決定把所學的養豬技術毫無保留教給鄉親們,要富就要大家一起富。

如今,夫妻倆免費為周邊農戶解決養殖上的難題,每每解決完難題,還會做好一桌子菜,和來請教的鄉親們熱熱鬧鬧的擺擺龍門陣。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夫婦搬運飼料

還有一件事,一直擱在沈太英和吳相倫的心裡。“困難時期別人借了不少錢幫助我們,如今有能力了,該還的債一定儘快還上。”沈太英笑呵呵地告訴記者,當時借錢看病的錢去年已經全部還上。

如今,養豬場風生水起。幹不了重活的吳相倫心疼一力承擔餵豬、推豬飼料、掃豬糞等重活的妻子,正在琢磨建設一條自動通道,讓飼料能夠直接從基地到達豬場內。

“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將生豬養殖規模擴大到1000頭以上,帶動大家一起發展養殖過上幸福生活。”沈太英滿懷憧憬地說。

脫貧攻堅“五心行動”丨吳相倫 沈太英夫婦:苦難擋不住創業致富的決心!

沈太英夫妻倆和大哥大嫂一起合蓋居住的小洋樓

採訪結束告別時,沈太英與吳相倫一直站在自家院壩裡揮手告別,邀請我們下次還來。沈太英說,那時,輸送飼料的自動化通道肯定已經建成投用。

回望沈太英夫妻倆和吳相倫大哥大嫂一起合蓋居住的那棟二層小洋樓,小轎車正停在屋前,院壩乾乾淨淨,自動化通道的前期工程已經開始。

據鎮裡幹部介紹,這棟樓,吳相倫大哥大嫂只出了3.5萬元,其餘的建築及裝修費用,都由沈太英夫妻倆自願承擔支付。


記者:周麗 劉鬆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