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非製造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公司的品牌日活動上語出驚人,說中國只有四家廠商在做智能汽車,分別是兩家老牌車企上汽和吉利,以及兩家新造車公司蔚來和他自己的公司。他用兩個標準來衡量這一點:是否定製或者自己研發操作系統;是否自己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中國大多車廠,仍然是以合作和集成為主。何小鵬則認為,硬件製造上可以有很多合作伙伴,一些軟件上一定要自己研發。

思辨|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非製造

他的另一個引發了很多討論的觀點是:智能汽車的核心在於運營,而不是製造。何小鵬以智能手機類比來解釋這個觀點。

第一個運營工作是,在硬件上要規範軟件基礎平臺。有了這個規範,軟件開發者才可以大規模地為手機開發服務軟件。何小鵬舉例說,以前開發手機遊戲,最痛苦的就是手機屏幕大小不同、交互界面不同、具體的硬件計算單元不同。蘋果手機出現之後,蘋果一直都很強力地規範軟件平臺,所以,蘋果雖然不斷在硬件上升級,但是可以讓軟件開發者始終清楚,該如何給蘋果開發應用。但是你要是針對早年的諾基亞開發應用,就很痛苦,因為針對每一款諾基亞要開發的版本都不同。

何小鵬認為,今天的汽車生態就有點類似於這種狀況。每一家廠商、每一家廠商裡不同的車型,對智能化的規範都是不一致的。這導致很難針對智能汽車用戶開發出統一的產品、內容和服務。

第二個運營工作是操作系統的運營。在他看來,智能手機全球有三種大的運營軟件,一個是蘋果的iOS、一個是安卓,另一個是中國的安卓,是中國手機廠商比如小米、華為在安卓基礎上開發的自己的操作系統。在運營軟件也就是操作系統上,產生了無數的公司,可以在上面開發自己的應用、軟件、服務、內容。不同的操作系統,會鼓勵不同的開發策略,他們規定在上面上什麼軟件,上什麼遊戲,鼓勵什麼、不鼓勵什麼,要做支付還是不做支付。

對於智能汽車而言,有了跟硬件規格一致性的軟件平臺,有了軟件平臺比如AppStore的運營,最終才能建立起智能汽車的生態。

傳統的汽車製造商,更講究用戶定位,以銷售為導向,核心是用戶為什麼會買某款車。但是互聯網講究的是體驗,體驗就是以運營為導向。只不過,在硬件領域,沒有銷售就不可能有運營,銷售和運營是依賴關係。因此,必須兩條線一起做。何小鵬說,他看過一些整車廠,“我覺得(他們)對製造很懂,對很多方面很懂,但是對於智能的軟件研發跟智能軟件研發之後如何讓用戶用得好、用得爽上面考慮的不多”。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過去對於汽車的概念定位為“帶輪子的沙發”,可見其工具特性更為顯著。未來的汽車,會是智能設備其中之一,是優化人們工作和生活體驗的重要載體。換句話講,智能汽車不只是人的下肢的“延伸”,因為它會通過與人的互動形成新的生活習慣。因此智能汽車對人的“陪伴性”凸顯出來了。與智能手機相比,智能汽車的想象空間更大,但回顧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能夠總結出智能硬件發展的底層邏輯,即保持工具先進性的同時,讓智能設備成為用戶樂於改變自己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