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曾經不健全的教育方式已經給我們很多人帶來了教訓,在20年前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的"特立獨行"。

還記得那時候我媽也要求我"隨大流",上學的時候我自己也剪過很短的頭髮,那時候家長都說我是"另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個人的個性,強調我們每個人作為人的獨特的想法和特點。正如流行語言中所說"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個性才是當代孩子最應該培養的品質。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孩子擁有獨特的想法有多重要

在現代社會,我們特別講究對於一件事物要有不同的看法,處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鼓勵不同的看法是當下的特點。

孩子們在兒童時期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被別人肯定自己的想法,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認同感,這對孩子的成長能起到很強的正面鼓勵作用。

孩子們最需求的就是來源於父母的認同感,但是一旦自己表達觀念遭到了父母的責備和訓斥,他們就不敢再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我們很多家長最應該做到的就是放下"身段",耐心的去傾聽孩子的想法,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意見,並且要鼓勵孩子勇敢對日常生活中所看到聽到的一切事情表示質疑。

我們常說質疑精神可以開拓人類文明前進的道路,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具有質疑精神,就可以讓他們不斷去開拓知識的道路,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從另一個角度說,質疑精神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能夠讓孩子產生更多新奇的想法,也就提高了孩子的創造能力。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當然在孩子不斷探索開拓的過程中,家長也要輔助指導,不要讓孩子在一些價值較少的問題上"死磕"。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明白自己是一個輔助的角色,而不是去命令孩子該想什麼不該想什麼,這樣的話孩子無法做到真正的具有質疑精神,對事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也只是滿足了家長的訴求罷了,這樣的孩子不會有大出息。

如何培養孩子勤思考、勇表達

很多家長現在也開始重視培養孩子的個性了,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家長因為生活中的種種麻煩和困難,導致對孩子培養獨特的想法感到無處下手。

這其實就要求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好生活與教育之間的平衡度,家長不能因為自己工作太累太煩或者生活中的瑣事太多,就對孩子失去了教育的耐心。

孩子一旦接收到家長不耐煩的信號,自己的勇氣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家長應當注意溝通時候的態度。

我們再來談一談具體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勤于思考勇於表達,優秀的家長應該這樣做: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1. 從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入手,先營造整體氣氛;

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身的想法就過於死板,比如要求孩子"要有個學習的樣子",而在這些家長的腦海裡,他們就認為學習的時候就必須捧著一本書坐在桌子跟前,一副寒窗苦讀的樣子,不然就不是在好好學習。

但事實上,長時間伏案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睏倦疲憊。

全方面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會死板到這種地步,他們可以站在窗邊讀書、思考問題,也可以一邊活動一邊聽學習音頻。

優秀的孩子可以讓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成為學習的場所,他們甚至可以在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衣服的時候都"順手"學習。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種學習方式從形式上來看非常自由放鬆,在學習方式的理論上來說,叫做"使用碎片時間學習"。

使用碎片時間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先從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上就感受到放鬆自由的氣氛,漸漸地對於學習和思考產生了喜愛,將生活和學習結合起來,也自然就會對看到的任何人和事都會產生思考。

營造這樣"融合"的思考環境,自然就會激發孩子對思考的痴迷,孩子只有源源不斷的思考,才會產生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才會想要表達自己的獨特。

2. 家長要給予孩子說話的權利,決不能搞"一言堂";

之前很多家長習慣性的使用陳舊的教育觀念,大多數是因為自己從小受到這種教育,而自己也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思考,所以就將這些不好的教育方式"繼承"下來,結果就讓很多現代的孩子們感覺到很痛苦。

尤其是關於"說話權利"的問題,陳舊的教育觀念中認為孩子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學習,小孩子小不懂事兒,別成天想那些有的沒的。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又各種埋怨孩子"腦袋空空"沒想法,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其實很多家長不明白一個道理:人類的思想是整體性的,而並非是割裂性的。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不可能做到只對自己的學習產生各種各樣積極的想法,但是對自己的生活毫無想法。

在現實中有個別"奇特"的成年人,活生生的被家長強行教育成了這種只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想法,對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沒有想法,從思想上來說這種人是病態的。

因此想要培養一個孩子勤于思考,家長就要面對他可能會對自己聽到見到的所有事情都產生想法的局面,而作為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予他們說話的權利。

有不少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其實是因為自己搞錯了一個問題:給予孩子說話的權利,不一定表示家長就要聽從孩子的。

孩子擁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但是他們不可能想的都是對的,給予他們說話的權利是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家長給予糾正和評價,幫助孩子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讓孩子有說話的權利,不代表家長讓出了自己的決定權,因此家長沒有必要對孩子表達看法而感到緊張。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孩子是生活的參與者,而並非旁觀者

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失敗、屢屢受挫,其實最關鍵的問題是在於我們沒有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來,而是把孩子當做一個旁觀者來對待。

就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表達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般來說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的家長通常會有以下幾種態度:

①這件事跟你有啥關係?好好學你的習。

②你才多大點兒你懂啥,你說的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③不懂就別瞎摻和,大人說話小孩兒少插嘴。

很明顯,家長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主要原因就是孩子還太稚嫩,表達出來的意見和想法都太過單純、膚淺,要麼是沒有可實行的價值,要麼是太過簡單不明白問題的核心。

孩子也有發言權,家長不可一言堂,要從小培養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但事實上孩子年紀尚幼,單純和膚淺正是他們的特點,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觀點會逐漸變得深刻,這就是所謂的"成長"。

育兒失敗的家長們從來不願去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總是希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瞬間就能夠變得成熟,在社會上工作不被別人欺負,短時間之內就能出人頭地,這樣的想法豈不是太過可笑嗎?

正如前文所說,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意見,並不代表著家長就要採納這些意見,溝通的時候不要太過緊張,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肯定,鼓勵他們不斷去深入思考,這才是每個家長應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