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诸葛亮和蜀汉新星马谡,谁更应该为北伐失利买单?

街亭之战,让马谡由“素有才名”的英才坠落为“徒有虚名”的庸才,使街亭由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上升为闻名天下的大处所,更让诸葛亮由知人善任的美名蒙冤为任人为亲的虚名。街亭因马谡,马谡因街亭,诸葛亮因马谡,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牵涉,一起变成为历史的符号,一同镶刻在三国鼎立的历史柱上。

街亭,是从陇西到关中穿越山脉间的陇道入口,是汉中通往长安的大路必经之地,咽喉要道。自古以来,街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街亭之战的胜败,关乎诸葛亮北伐的成败,关系蜀汉未来的命运。事与愿违,街亭最终还是失守。究其责任,不但有马谡的指挥失误,而且有诸葛亮的领导过失。换句话说,街亭失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街亭之战,诸葛亮不仅识人不深,还用人不当,甚至是任人唯亲,都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诸葛亮的责任,即违众拔谡。

街亭之战:诸葛亮和蜀汉新星马谡,谁更应该为北伐失利买单?

具体如下。

其一,立将无礼。

立将,任命将帅,出自《六韬·龙韬·立将》。礼,礼节、仪式。《荀子·修身》云: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守礼而生存,事按礼而成功,国照礼而安宁。军队更是如此,据礼而打胜仗。马谡为街亭主将,即无资历,又无威望,甚至还被立军令状。马谡是谋士,是参军。带兵守卫街亭前,马谡从未单独领过兵,也未独立打过仗,焉有资历而言。打仗的资历不在胜败的多少,而在于指挥艺术,在于士兵听令。诸葛亮提拔马谡为主将时,即不效刘邦筑坛拜将,又不仿孙子杀人立威,反让马谡立军令状,从而打击马谡的威信。军事上,立军令状的负面影响极其大,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马谡立军令状,一下子就给出征街亭的将士们传递出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诸葛亮根本不相信马谡能打胜仗,才让马谡写军令状。这就让原本质疑马谡能力的人,更加不信任马谡。为此,在出战街亭的蜀汉将士中,无形之中出现帅将不和,将士不齐的现象。

街亭之战:诸葛亮和蜀汉新星马谡,谁更应该为北伐失利买单?

其二,立将无实。

街亭之战时,马谡空有主将之名,却无主将之权。王平,虽是诸葛亮派去相助马谡守街亭,反倒是去牵制马谡守街亭。当马谡排兵布阵时,王平是第一个质疑马谡,并要分兵把守。王平分兵,直接导致全军更加不信任马谡,间接影响无大将冲锋陷阵。战时,主将的权力一定要集中,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放手;而不是限制权力,切不可相互猜疑,相互制衡,硬扯后腿。

街亭之战:诸葛亮和蜀汉新星马谡,谁更应该为北伐失利买单?

其三,立将无策。

《六韬·龙韬·立将》: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不仅令王平相助(实为制衡),还要按原有部署防守(实为照搬)。马谡所见的街亭真实地形,不一定是诸葛亮所知的街亭地图地形。在五路总口下寨,显然是诸葛亮看地图而定;而在街亭孤山驻扎,显明是马谡看地形而改。作为后方统帅的诸葛亮本该赋予马谡尽可能大的相宜之策,让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实施;而不该强制马谡依旧根据原先之策,使其机械解读,机械照搬,机械使用。

出战街亭前,诸葛亮本应为马谡立将树威、立将赋权及立将给策,而不是立将不树威、立将不赋权、立将不给策,致使街亭之败。失街亭,责任在于诸葛亮,而不在于马谡。马谡被斩,死得冤。

笔者按:失策,指策略上有错误或谋划不当。诸葛亮,本是一个“多智而近妖”的统帅,却在街亭之战,尽管违众提拔马谡为防守街亭的主将,却不为马谡筑坛拜将,也不为马谡杀人立威,反而要马谡立军令状,从而打击马谡的威信,间接导致街亭之失。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