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人類所有的痛苦呻吟,都被它表達出來了

反覆聽了十多遍《二泉映月》,邊聽邊寫才有了這篇文章。泛互聯網文化中有一個詞彙叫“開口跪”,意思指那些唱歌優美動聽的人一開口便讓聽眾驚為天人,讓人不由得想要跪下膜拜,這話帶有幾分並不嚴肅的讚美,但又確實足夠直白和坦誠。那麼毫無疑問,《二泉映月》也大抵是屬於“開口跪”系列了(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也確實說過這是一首應該跪著聽的曲子),儘管它只是一首沒有歌詞的曲子,可轉念一想,這樣的曲子要用什麼樣的歌詞才配得上它的情感、意境和曲調呢?

《二泉映月》是一首關於痛苦的曲子,是關於一個人在這世間所有波瀾起伏的命運中遭受的那些跌宕起伏,艱難困頓的流露和表達,在我看來它哀而不傷,更多表達的是人在命運,在世事變化面前的無奈。但這樣一首曲子是不適合那些正處於痛苦和低谷的人去聽的,因為對於那些痛苦的人來說,這樣一首曲子只會像投入烈焰之中的一顆乾柴,會讓痛苦的火焰燃燒的更加熾烈和壯大,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會讓聆聽者看到自己在這人間經受的所有艱難痛苦,這可能會讓他們喪失生活的希望。

《二泉映月》,人類所有的痛苦呻吟,都被它表達出來了

這是一首應該讓那些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人去聆聽的曲子,並不是要讓他們拋棄幸福的感受,為了迎合這首曲子哀傷悲苦的曲調而刻意擺弄出顧影自憐的姿態。之所以幸福的人更應該聽這首曲子,是因為他們更能在不受痛苦情緒的左右下感受《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情感和意境,因為一個傷痕累累的人,怎麼還能讓他繼續去聆聽那些充滿痛苦的聲音呢?

如果是文字是思想的圖像,那麼音樂就是靈魂的聲音,而《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把人類所有的痛苦呻吟都表達出來了。這首隻有短短五分鐘的曲子,它的空間卻是那樣廣闊,我想起了餘華在《活著》中塑造的那個福貴,前半生咎由自取,後半生卻在時代的浪潮中不由自主的像一葉浮萍跌宕起伏,時代的不幸,個人的不幸。

當這所有的不幸匯聚成一條痛苦的河流拍向一個人的時候,人們難免會覺得人間是多麼不值得。不過這可能只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偏見,因為一個幸福的人又怎麼會說人間不值得呢?可能只是幸福就像樹上的果子一樣是稀少的,有的人有果子吃,有的人就沒有,就像雨果在《悲慘世界》裡塑造的冉阿讓一樣,幸福的人總是三餐飽食,不幸的人卻連一塊果腹的麵包都沒有。

《二泉映月》,人類所有的痛苦呻吟,都被它表達出來了

痛苦是一個宏大的話題,歷史上那麼的詩歌,那麼多的文學作品不厭其煩的通過各種故事來闡述它,描寫它,可我覺得人類就算用最全面和深刻的文字也不足以完全將痛苦之於靈魂的感受準確的表達出來。痛苦確實是一種感受,是心靈乃至靈魂的低吟,可是這種感受,或者說聲音總是難以用文字來準確表達的,大概只有音樂才能實現這一點吧。

魯迅說人類間的悲歡並不相通,這是說如果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歷,人類就無法理解痛苦的感受。這話我是認同的,可聆聽《二泉映月》卻讓我發現,有時候它並非是這樣一回事,在某種時刻,人類間的悲歡是相通的,只不過在相通的時候,不同之處在於每個人感受的深淺罷了。有過經歷的人會覺得刻骨銘心,撕心裂肺,沒有過經歷的人大抵只是像鵝毛撓膚一樣,瘙癢一陣之後便淡然忘卻了吧。

《二泉映月》顯然做到了這一點,這是一首即便在幸福的溫床中成長起來的人也會為之觸動的曲子,實際上這世上怎麼可能存在一個完全幸福的人呢?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難免會有不如意,會有挫折的時候,無非只是遭遇的深淺而已。正因為這樣,《二泉映月》才能和人們的靈魂與經歷產生共鳴。

《二泉映月》,人類所有的痛苦呻吟,都被它表達出來了

不同於過去我所聽到的那些曲子,一般而言,不管是寫文章還是奏曲子,總會有一個循序漸進,鋪墊發展的脈絡,就像河流奔騰一樣,最初它總是一股溫順柔和的涓涓溪流,進而緩慢匯聚為一條磅礴雄渾,聲勢驚人的大河,在情感爆發的時候猶如大閘洩洪一般迸發出驚人的情感力量。

可是《二泉映月》並不是這樣的,它一開頭就用一種相當有力和簡潔的曲調把人拽進它想要表達的情感中,彷彿如平地中忽然刮來的一股大風,彷彿像是炎炎夏日卻忽然間寒冬降臨,沒有一絲絲的徵兆,也沒有任何的醞釀和爆發,真是有一種“悲從心頭起,曲響魂斷腸”的突兀。《二泉映月》之所以會呈現這樣的風格,這固然是和它的主人阿炳的人生經歷分不開的。

一段不幸的人生經歷,失明以及近十年的街頭流浪生活,阿炳嚐盡了人生的不如意,生活的心酸,也看到了人有時候在命運和世事變化面前的無奈。所以不難怪《二泉映月》沒有一絲故意醞釀的輕柔和平緩,而像是一個心中填塞著無盡痛苦傷懷的書法家一揮而就,筆筆都混合著血與淚的血書,每一筆都蘊藏著關於對這個世界的控訴和吶喊。想要真正感受到《二泉映月》的魅力,無它,唯有多聽而已,兩三遍是不行的吧,唯有把自己關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裡,坐在椅子上,躺在搖椅上,靜靜的循環聆聽數十遍才能在《二泉映月》所勾勒出來的空間裡感受到人類的不易。

《二泉映月》,人類所有的痛苦呻吟,都被它表達出來了

先是回憶,後才是流淚,你可能想要說些什麼,可到底什麼都說不出來,任何的言語果真都是蒼白無力的。有的人會回憶起自己前半生中經歷的種種,有的人可能會想到整個人類的歷史,它幾乎包含了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所有痛苦,有最低級的世俗,也有最高級的精神上的痛苦。《二泉映月》的境界是高深廣闊的,《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先生評價李後主說,他的詞有一種像釋迦和基督一般承負人類罪惡的境界。

在我看來,《二泉映月》大概也有這樣一種境界吧,儘管《二泉映月》是一首曲調極為悲涼悽苦的曲子,可它是哀而不傷的,仔細感受它的曲調,聽眾不難發現,它會讓你感受到整個人生,整個世界,整個生活的悲哀之處,它讓你哀人生,哀身世,哀世界,可是它並沒有把這所有痛苦製造的血淋淋的傷痕展現出來。

它哀的純淨,哀的廣闊和深遠,它並沒有侷限在某種痛苦之上,譬如喪子之痛,離別之苦,它包含這些痛苦,但並不侷限,它就像我們頭頂上的那片天空一樣,把我們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痛苦都囊括進去了,它適用於所有,但並不侷限於個例。這是它的哀而不傷之處,是人類間所有痛苦的總和,世界上有很多出色的曲子,可也許只有《二泉映月》表現出來的痛苦境界最為廣闊吧,將一個痛苦的靈魂之於世界的感受淋漓盡致和貼切的表現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