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股份行零售貸款“扛大旗” 交行地位遭挑戰

2019年,多家上市銀行除了營收和淨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外,貸款規模和不良貸款率也紛紛交出了亮麗答卷,此外,各家銀行零售業務也大幅增長,成為銀行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郵儲銀行淨利潤增幅居首 交行地位遭挑戰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大型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仍然強者恆強。根據已披露去年年報的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數據顯示,2019年,14家大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49萬億元,日賺合計超40.82億元,同比增長6.43%。

從盈利方面看,工行繼續穩坐“最能賺”的頭把交椅。截至2019年末,工行淨利潤達3122.24億元,是所有銀行中首個邁入三千億大關的銀行。建行緊跟工行,淨利潤2667.33億元,排名第三的是農行,淨利潤為2120.98億元。

剛在A股上市的郵儲銀行淨利潤為609億元,是六大行中最低的一家。不過,郵儲銀行的淨利潤增速明顯,達到16.52%。

從淨利潤增幅方面看,增幅超過10%以上的銀行有5家,分別為郵儲銀行、招行、浙商銀行、平安銀行以及光大銀行,5家銀行淨利潤增幅分別為16.52%、15.6%、13.69%、13.61%、11.03%。

以上數據可以反映出,股份行淨利潤增幅上漲明顯,而6家國有銀行中,除了郵儲銀行增幅表現亮眼外,其他5家國有銀行的淨利潤增幅均在5%左右徘徊。

個別股份行零售貸款“扛大旗” 交行地位遭挑戰

數據來源:錢少爺根據銀行財報、choice數據整理

營收方面,工行、建行、農行、中行、郵儲銀行去年營收位居前五,僅工行同比增幅超過10%以上,達10.52%,其他5家國有銀行營收增幅均在10%以下。

9家股份行中,除了招行營收增幅為8.51%外,其他8家股份行營收增幅均超過10%,其中光大銀行和浙商銀行增幅明顯,二者營收增幅分別達20.47%、19.06%,平安銀行排在第三位,營收同比增長18.2%。

相比,僅華夏銀行和浙商銀行的營收尚未突破千億元,分別為847.3億元、463.64億元,對應歸屬股東的淨利潤219億元、129.25億元。

個別股份行零售貸款“扛大旗” 交行地位遭挑戰

數據來源:錢少爺根據銀行財報、choice數據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有銀行交通銀行,隨著去年郵儲銀行上市後,交行第五大行的地位開始遭遇挑戰,營收已經排在郵儲銀行之後,而交通銀行業績被招行趕超已有年頭,對比二者2019年的淨利潤和營收,交通銀行仍落後於招行。

交通銀行2019年營收2324.72億元,同比增長9.32%,淨利潤772.81億元,同比增長4.96%。

個別股份行個貸已佔“半壁江山”

根據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末,12家大型銀行貸款總額86.58萬億元,除了工行和交行外,其他10家銀行貸款總額增幅均達到10%以上。尤其是浙商銀行,貸款總額增幅幾近20%,達19.06%。

個別股份行零售貸款“扛大旗” 交行地位遭挑戰

數據來源:錢少爺根據銀行財報、choice數據整理

郵儲銀行、招行、平安銀行2019年資產集中投向零售業務,期末零售貸款佔貸款總額的比例均超過50%,三家銀行零售貸款額分別為2.75億元、2.36億元、1.36億元。截至2019年底,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網點,服務個人客戶超6億戶。服務網點的深度和廣度,其他銀行無法比擬。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由於資本佔用少、風險相對較低,個人貸款成為不少銀行信貸投放傾斜的方向。這有利於增強抗經濟週期波動的能力,也將對居民消費起到拉動作用。

浙商銀行資產質量或成隱患

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金額與不良貸款率均下降的僅兩家銀行,農行和招行。浙商銀行“兩不良”紛紛上升,分別增加35.85%、14.17%,資產質量堪憂。

個別股份行零售貸款“扛大旗” 交行地位遭挑戰

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高,財報顯示,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2.05%,據今年2月17日銀保監會公佈的2019年四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19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6%,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相比高出0.19個百分點,明顯處於拖後腿段位。其次為華夏銀行,其不良貸款率1.83%。

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與2018年相比持平。但從其財報中能夠發現,截至2019年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與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為147.55%,較2018年末上升14.82個百分點。

此外,從不良貸款金額中也能夠看出,2019年不良貸款規模428.44億元,相比2018年增加16.15%。而在去年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總額較2018年末增加不到15億元。這也能夠說明,郵儲銀行不良貸款規模呈現進一步擴大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