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出手抄底了

先看市場。

昨晚外圍大漲,今天A股也延續了短期反彈的狀態,上證漲了2.05%,創業板指數漲了3.31%。

短期我還是覺得繼續反彈的概率大。


板塊上來看,醫藥,消費還是不錯,近期我一直唸叨的老基建也有所發力,比如建築,水泥,三一重工這種。

老基建其實是重點搞的,來拉雞的屁的,但是現在市場大眾沒看懂,預期低,估值低。

快遞龍頭又要突破前期高位了。。


有不少朋友是從我的模擬組合裡選一個股票滿倉押寶。

再次強調一下,我始終堅持組合持倉,從來不敢押寶單一個股。

像這種大幅震盪的行情,我組合裡還有逆勢漲的,這就讓整個組合回撤沒有指數那麼大,跑贏了指數。

等指數企穩反彈或者反轉的時候,整體也都能跟著漲。

這就是組合持倉的好處。


我個人模擬組合明天還是保持:金融(保險龍頭)+消費(白酒龍頭、創新藥、機場龍頭)+科技(快遞龍頭、電動車)+週期(航空、建築龍頭),9成倉位臥倒不動。

........

再看消息面。

中興通訊公告,公司大股東中興新在4月2日到4月7日通過大宗交易,共計減持公司4891.3萬股A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6%。

對於大股東大筆減持的公司要小心,最好迴避。

........

4月7日盤後數據顯示,李嘉誠、李澤鉅的公司再次買入196萬股長實集團股票。

4月1日-6日,兩人分別以平均價每股42.3881港元、42.7875港元、42.9860港元及43.45港元買入長實合共195.9萬股,涉資約8390萬港元。

3月26日及30日,兩人分別以平均價每股39.0554港元及40.1532港元增持長實共188.8萬股,涉資7441.6萬港元。

3月20日至25日連續四個交易日,兩人也增持了長實1660.15萬股,涉資6.2億港元。

有一套書叫李嘉誠傳,大概三四本,非常詳細的記錄了李嘉誠發家的整個過程,大家沒事可以讀一下。

我簡單總結一下,他是做實業起家,實業公司持續壯大,陸續上市,然後他是超級炒股高手,他買的都是那種壟斷經營,穩賺不賠的公司,大波段做的很好,每次危機中,都是像上邊那樣分批加碼抄底,等到一週經濟週期高潮時分批減倉。

實業+投資的模式。

實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跟巴菲特有點像,然後投資鎖定好公司,做好組合和大波段。


........

今天參加一些機構的閉門研討會。

感覺大家都在找短期有催化劑的,有刺激因素的股票,我則更關心長期好的公司。

這種場合聽大家交流短線票,感覺有點尷尬。

如果說股市裡還有一種套利方法的話,那也就是價值投資了,因為大多數人真的理解不了,也沒幾個人信。

即便是這些科班出身,管理鉅額資金的基金經理,也都是整天打聽短線票想著撈快錢,撈了這麼多年快錢也沒見業績怎麼好。


這波疫情黑天鵝,我們自己私募基金公司也受到了較大的衝擊,沒法做線下路演見面推介產品了,只能線上聊聊。

我們之前天使投資入股的一些實業公司,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作為股東,我們只能死扛,因為公司不好的時候想賣也沒人接盤,而且我們也不想賣,相信熬過疫情還是會不錯的,如果真的賣了,以後可就接不回來了。


投資上市公司的股權,我也是站在一樣的股東的角度思考問題。

買好一個公司的股份,然後繼續跌,大部分人覺得虧的難受,心想著有反彈立馬跑路,但我覺得就很爽了,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繼續買了。


買好一個公司的股權,如果很快就漲了20%,要不要賣?

相信如果你投的公司沒上市,業績很好,股權升值了,正常人你一定捨不得賣。

但是到了股市裡,99%的人都會賣掉,心裡想著先高拋,等跌下來再低吸回來。

問題是股市不是總那麼聽話,有時候賣完他就不跌回來了。。


站在股東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沒上市的話,這麼不容易才進去好公司做了股東,漲這點是真捨不得賣啊,長期抱牢會下金蛋的雞,不是會有源源不斷的金蛋了麼?

我個人整個就是這樣的模式,投資的上市公司和沒上市公司的股權,長期臥倒,用這些公司的分紅持續加碼,個人財富基本上都是各種公司的股權形式存在。


........

隨著行情的低迷,點贊量持續創新低了,大家讀完順手點下右下角的“在看”,給打打雞血吧。

李嘉誠出手抄底了

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