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饭桌:俗话讲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俗话讲“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讲究?古人的饭桌礼仪!

我们国家经过了五千年的演变,除了社会越来越进步之外,还流传下来非常多的礼仪规矩,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推崇遵守各种规矩,因此这些规定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要求很严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是人们心中衡量的标杆,除了很多有名的历史典故之外,民间所流传的谚语民俗也包含很多的大智慧,那么俗语中有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的饭桌:俗话讲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菜不摆三”指的是招待客人,不要只上三盘菜。一方面是因为“三”与“散”字发音相同,部分客人会觉得是主人要和他一拍两散,各奔东西,寓意不好。另一方面是中国人祭祀时,一般用三炷香奠祖先。所以宴请客人时上三盘菜,会让人感觉自己成了被祭祀的对象,难以接受,还不吉利。

古人的饭桌:俗话讲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筷不摆五”,“五”是指古代“五福”。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于《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华民族关于幸福观的五条重要的标准。由于其中的某些汉字,与古代帝王的名字相同,产生大讳,一度停止流传。后在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考终命”改为子孙众多,把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流传至今。在农村,人人都祈求五福,对幸福无限追求和向往,吃饭时,桌子上摆放五双筷子,意味着“吃掉了五福”,再没有幸福了的意思。

古人的饭桌:俗话讲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就是说餐桌上不能做六个人,古代的桌子,都是方形的桌子,如果坐六个人的话,很容易就坐成乌龟席。不清楚,人不痛快,客人也不痛快,乌龟大家都知道他很长命,但是通常也有骂人的意思!其实中国餐桌上的讲究还有很多,比如筷子不能插入碗中,这也是祭祀的时候才会这么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