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我說起唐朝,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個開放包容、經濟上也較好的朝代,湧現出了不少有作為的帝王,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李隆基就是其中的一位。說起這個人,很多朋友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他和玉環的故事,卻忽略了他的政治成就,今天不妨就和小編一起來全面認識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帝王之位的吧。


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少年初顯膽識

按理說每個王室之子都想當皇帝,成為最高的統治者,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就是睿宗李旦。也許是因為在小時候就看到了太多因為權力鬥爭而發生的慘案,或者是母親過於強勢,加上自己個性又淡泊,所以在大多數王室貴族都在搶著往上爬的時候,他卻彈琴練字,每日與書為伴。這樣知足的李旦卻有與自己個性完全相反的兒子,那就是他家老三。

​的確如此,李隆基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池中之魚的特點,不僅很有才幹,而且處事周到圓滑,還有勇敢果斷的性格,這一點倒是和他的祖母相似,很受賞識。在他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帶著自己的侍衛去拜見祖母,在宮門口遇到了個得勢的將軍,然後就被狂妄的金吾給呵斥了。這個年齡僅有七歲的李家三郎卻是毫不畏懼,一句話就反駁了回去,堵的金吾將軍思考人生半天,很久都回不過來神,由此可見年少的他就膽色驚人!


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青年重視武裝

我們都知道皇帝是高危職業,雖然權大,但是天下要刺殺他的估計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這時候他們要依靠的就是貼身保鏢了,唐代的時候,這一群負責保護皇帝安危的人被稱為萬騎營,重要性更是不用說大家就知道了。在李隆基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擁有武裝力量是很必要的,這樣才能有自己的勢力,而對於萬騎營他更是想和他們搞好關係。


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可是究竟該怎麼行動呢,他決定從這些人的出身入手,原來選派進入萬騎營的大多都是少數民族的驍勇之輩,而他有個朋友叫王毛仲也正是高麗人。有相同經歷或身份的人總是會更有親切感,於是在王毛仲的牽線下,李隆基成功拉攏到了這些人的頭目,也相當於有了武力保障。

思想,準備成熟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他心裡並沒有過於膽大的想法,他只是想盡可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安危,有可能的話能夠建功立業,有一番成績就行了。所以儘管他有了自己的力量,手下的能人賢士也不少,但依然安分。可是局勢卻不受人控,隨著韋后專政,對李氏家族的人痛下殺手,他的內心悄然發生了改變。


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這件事要從敲門說起,一天半夜時分有個叫普潤的和尚前來拜見,三郎屏蔽眾人後,和他交流得知韋后在計劃殺了他父親和太平公主一家。得知這個消息的李隆基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再不採取行動就要成為板上的魚肉了,暗下決心要保護自己的家人,清除朝堂上的惡人。

發動兵變,剷除韋后

這件事要想成了,他內心很清楚,羽翼尚未滿的他,僅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有合夥人,而這個最佳人選當然是姑母。太平也是在各種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的,她的謀略和才能不輸給任何一個男子。當李隆基找到她的時候,太平的心中是思慮萬千,自己的侄子有這種勇氣和魄力是喜悅的,又有著隱隱的擔憂,但是無論如何這件事自己不能在一旁看著,就答應了他。


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謀劃好一切的李隆基,在太平的暗中參謀下,決定午夜時分夜襲皇宮,還沉醉在美夢之中的韋后,來不及反應就被斬殺了。在經歷了一天清除了韋后的勢力,李隆基也知道自己離那個原本遙不可及的位置越加近了。

排除困難,登上皇位

自己要想名正言順的成為皇帝,最合適的辦法就是先讓父親李旦成為帝王。可是一向對這個位置沒有絲毫興趣的父親怎麼說服呢,還是要靠姑母,在他太平母的聯合勸說之下,李旦終於同意登上這個他本來再也不願意踏上的帝位。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野心一點兒不比他小,成為了皇儲的李三郎歷經過與姑母的很多次鬥智鬥勇,終於坐上了他夢想的位置。


心有凌雲志,不畏路途艱,且看李三郎如何走向帝王之位

在成為帝王后的他也很怕有人奪走他的位置,對自己的兄弟嚴加防範,把他們都派到了外地做官,皇權穩固後的李隆基才把兄弟們接了回來。在位期間,他更是勵精圖治,任用很多賢能之士,帶領唐朝走向盛世,以上就是他的奮鬥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