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卫、霍,却不知道有他乎?

祭足(?—公元前682年),姬姓,祭(zhai)氏,字仲,郑国祭邑(今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谋略家。

世人皆知卫、霍,却不知道有他乎?

祭足

郑庄公在位,出任卿大夫,深受宠信。郑庄公逝世后,先后扶立郑庄公的四个儿子为国君(即郑昭公、郑厉公、郑子亹和郑子婴),掌管郑国政权数十年,对郑国内部政变频繁负责。

郑子婴十二年(公元前682年),祭仲去世。

世人皆知卫、霍,却不知道有他乎?

祭足

辅佐庄公

祭足,因其字仲,故史书多称祭仲,祭仲是春秋时期郑国大臣。郑武公二十七年(鲁惠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44年),郑国国君郑武公去世,太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由于长子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因此武姜不喜欢郑庄公,而喜欢共叔段。

郑庄公元年(鲁惠公二十六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请求将制地赐给共叔段作为封邑,郑庄公说:“制地是形势险峻的地方,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制地不能封给共叔段,其他地方都可以听命。”武姜于是请求改将京城(今河南荥阳)作为共叔段的封邑,郑庄公于是同意。祭仲说:“凡属国都,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就会给国家带来祸害。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地方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地方,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地方,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不合制度,这不是该有的,您终究会无法忍受。”郑庄公说:“是我的母亲武姜要这样,哪里能避免祸害呢?” 祭仲回答说:“武姜怎么会得到满足?不如及早作安排,不要让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就难以对付。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郑庄公说:“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您暂且等着吧!” 后来,共叔段果然发动叛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胁迫立庶

郑庄公三十八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军救援齐国。齐僖公准备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说:“我们是小国,不配跟齐国攀亲。”当时祭仲与太子忽在一起,劝太子忽答应娶亲,说:“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没有大国的援助将不得继立,三位公子都有可能作国君(三公子即太子忽、公子突、公子亹)。”

郑庄公四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夏天,郑庄公去世。起初,祭仲担任封人,深受郑庄公的宠信,郑庄公让他担任卿士。祭仲替郑庄公迎娶邓国女子邓曼,生下太子忽。所以郑庄公死后,祭仲拥立公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郑庄公还娶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下公子突。雍氏在宋国受到吏民尊重和国君宋庄公的宠爱。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郑昭公后,就派人引诱祭仲来到后抓起来,威胁说:“如果不拥立公子突,就杀死你。”同时抓住公子突,借以索取财物。祭仲答应宋国的要求,并与宋国订立盟约,让公子突回国即位。九月十三日,郑昭公听到祭仲因宋国的缘故要立其弟公子突,于是出逃到卫国。九月二十五日,公子突回到郑国即位,是为郑厉公。

连立三君

郑厉公即位后,祭仲专擅国家大权,因此引起郑厉公的担忧。郑厉公四年(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郑厉公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杀掉祭仲。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雍纠之妻、祭仲之女雍姬知道此事后,对她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她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于是雍姬就告诉祭仲说:“雍纠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这件事,所以告诉您。”祭仲就杀死雍纠,把他的尸体摆在周氏的池塘边示众。郑厉公装载着雍纠的尸体逃离郑国,愤恨雍纠说:“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同年夏天,郑厉公逃到郑国边邑栎地(一说逃到蔡国)。六月二十二日,祭仲迎接郑昭公回到郑国复位。郑昭公当太子时,憎恨卿士高渠弥。郑昭公即位后,高渠弥一直担心郑昭公会杀害自己。郑昭公二年(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弥陪同郑昭公外出打猎时,趁机在野外射杀郑昭公。郑昭公死后,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接回郑厉公复位,而是改立郑昭公之弟公子亹为君,史称郑子亹。

祭仲深受郑庄公的信任,成为郑国重臣。祭仲寿命很长,从政半个多世纪,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国君。在郑庄公死后,成为可以废立国君的权臣。春秋时期,齐、鲁、晋、宋等各国都出现一批“权臣”,从时间顺序看,祭仲可谓是春秋“第一权臣”。

小伙伴们还有知道那些权臣的哦,欢迎大家说出来一起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