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学:23年的坚守,只为点亮山区孩子“求学梦”

陈发学,昭通市巧家县崇溪镇干沟村海坝学校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他坚守大山23年,只为点亮山区孩子的求学梦,在他的悉心培育教导下,一批又一批山区孩子走出了大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陈发学23年的坚守,守成了“大山之子”的朴素形象。

陈发学:23年的坚守,只为点亮山区孩子“求学梦”

陈发学老师在上课

陈发学是土生土长的干沟村人,1995年,初中毕业的他毅然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选择在父亲教书的海坝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

为真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陈发学不怕苦不怕累,一边教学一边潜心钻研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文凭, 2001年,他如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从教的23年里,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世界,陈发学23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上课前都认真的查阅相关教学资料,用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止目前,在陈发学的教育熏陶下,干沟村已走出了郗启朋、朱兰飞等多个大学生。

日前,谈起自己初中毕业选择回家代课的初衷,陈发学感慨地说:“当初选择回老家代课,就是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付出就有回报。现在,陈发学曾经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为人师表,有的已经走上了其他的工作岗位……走出了大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唯有陈发学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为山区的孩子倾注着自己的关爱和热情。

“只要学校在,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都会继续坚守在这里,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陈发学坚定地说。

崇溪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杜明林说:“陈老师23年坚守大山的精神,给我们传递着的是一种正能量,值得我们去学习。”

“为了生活,我和我媳妇都是长年在外打工,基本上管不着娃儿读书,陈老师的认真负责在我们村里面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娃儿交给他我们很放心。”提起陈发学,留守儿童的家长朱仁富赞不绝口。

干沟村因地处高寒,生活环境恶劣,为改善生活水平,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为担负起“教师”这一角色赋予的沉甸甸的工作职责,陈发学爱生如子,既当老师又当“家长”。

陈小菊的爸爸2013年因病去世后,母亲随后也改嫁了,留下了年幼的陈小菊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为此,在校期间,陈发学主动承担起了照顾陈小菊的责任,并随时抽空到陈小菊家了解情况,给她零花钱、买作业本……在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下,陈小菊的成绩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

陈小菊只是干沟村众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像陈小菊一样得到陈发学关爱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

陈发学:23年的坚守,只为点亮山区孩子“求学梦”

陈发学老师在为学生辅导作业

“若不是陈老师,我也不会有今天。陈老师不但有责任心,爱我们如同爱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就读于巧家县第一中学359班的学生郗启潘说。

陈发学老师不仅自己一心扑在教学上,他还动员妻子,每天抽出时间和自己一道给学生做饭。23年来,陈发学坚持着雨天都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利用放学后半小时的时间帮助学生辅导家庭作业,用自己的“血汗钱”给贫困学生买作业本……他祈盼着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经报全媒体通讯员 李梅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