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中国古代的强盛世莫过汉代,汉文帝是人们最为称颂的一位皇帝。在他统治的时期内,国力强盛,帝国出现空前的繁荣。他雍容大度,从善如流,是中国古代开明皇帝的杰出代表。

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一,直言敢谏,执法无私

张释之以骑郎的身份,一路由文帝提拔起来的。这位皇帝的侍从人员,因为得到汉文帝的信任,便委以重任,让他做到廷尉之职,专事国家的刑狱。

有一次,汉文帝外出视察,路过一座桥,有一个人见跸车过来,赶紧躲到桥下。过了很长时间,他以为皇上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忽然从桥下窜出来,汉文帝的马突然受惊,皇帝本人也惊吓不小。

汉文帝让张释之处理这件事。身为廷尉的张释之,报奏皇上说:“一人犯跸,应当处以罚金。”汉文帝一听这话,心里不高兴了:此人惊了本皇上的马,你一个当廷尉的官员却只是罚金了事。多亏我的马性格温顺,遇险下惊,要是换了其他马,岂不把我摔伤了吗?”张释之答道:“国家制定的法律应该是天子与普天下百姓共同遵守的。当今法律如果过于重,会失信于人民的。如果你想杀他,当时抓到他时你杀了他算了。现在这案子到了我这里,我就要依法办事。只有公平,才能取信于民,皇上你要三思。”汉文帝想了想,觉得张释之说得在理,于是这事就由张释之办理了。

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张释之为人正直,办案公平,以理服人,即使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也要据理力争。

有一次,有一个人盗了孝文皇帝祖陵上的玉环,汉文帝知道后很生气,将贼抓住后,要诛三族,以泄心头之恨。按大汉的法律,只能把当事者斩了,不可涉及亲属。因为汉文帝坚持己见,释之反问他:一个盗贼偷了陵上的一只玉环要诛族,那如果他若是盗了先皇的墓,我们该如何处置他呢?


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汉文帝想了想,觉得诛族是有些过分了,最后还是按法律去处置这个犯人。

二,红花还要绿叶扶,好皇帝身边必须有好大臣

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史学家司马迁对他评价极高。文景之治,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政策,对外和亲,对内减免税赋,一切以休养生息为要,为国家的强盛打下基础。

没有汉文皇勤勉的积累,就没有后世汉武大帝驱逐匈奴的垂世武功。人常说好花还要绿叶扶,一个开明的皇帝,身边要设有一个正直不阿的忠臣相扶,也是难于成就其大业。

在汉文帝的身边,除张释之外,还有一个谏臣为人所称道,这个就是冯唐。


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冯唐这个人也总是爱给汉文帝提意见,而且这个人更直,有时会当着很多在臣的面指责皇上。

因为冯唐祖父是赵国人,而且汉文帝曾经是代王,赵国曾是代王所辖地,汉文帝曾在那里生活了很久,所以他们君臣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有一次,汉文帝聊起古今,说起赵国有名的将领廉颇与李牧:“我要是有廉颇与李牧这样的将领,那就不用担心匈奴的边患了。”

冯唐说:“就是皇上有廉颇与李牧这样的将领,也怕皇上不会用。”

汉文帝听他这么一说,不高兴了。当时拂袖而去。事后又怪他当着多人的面损他,冯唐说,鄙人不知忌讳。

过了一段时间,匈奴大举攻入,汉文帝又对冯唐说:“你说我不会用廉颇与李牧这样的将领,原因何在?”

冯唐说:当年李牧威震匈奴,可惜便皇上身边的奸臣害死。当今天云中守魏尚就是李牧一样的人物,他像廉颇与李牧一样,心中肘时想着战士,常拿自己养家糊口的钱买肉,烤捞士兵。可惜他身陷囹圄,报国无门,

到这时,汉文帝才明白,冯唐用的是激将法,让自己起用人才。

很快,他就把关押的魏尚放了,官复原位。


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文景时代的政局出现,与两位敢谏的大臣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更重要的是汉文帝本是一位胸怀宽广,心存仁厚,能听进不同意见,这才是最主要的。汉文帝与君臣的关系如同父子之间的关系,虽有皇帝的威严,但不缺乏仁爱,与其他动不动就杀戮帝王匆明显的区別。

三,对后世的影响

汉文帝于张释之与冯唐:君臣如兄弟,盛世的朝代特征


孝文帝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一位理想的君主,他的治国经验,他的节俭,他的仁厚,成为后世皇帝学习的楷模。在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汉文帝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