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疫情蔓延下,房价是否将继续下跌?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发布的全国房价行情数据显示,3月全国房价出现明显下跌。从过去20多年的数据来看,当房价下跌时,随后大概率将再次迎来上涨。

那么问题来了,本次下跌后,接下来将会如何走呢?

1.下跌?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行情已然不同于二十年前,从政策方面来看,不管是货币资金还是炒房行为都受到了楼市调控的严格限制。

目前市场上的房价收入比早已超出一般居民承受能力,中国的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也代表楼市里的刚需将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房价有可能会继续下跌。

从2020年初,相关部门就在加快清退非房地产央企退市的步伐,从而能逐步缓解过去十年中因大量央企进入楼市、依照高价竞拍土地从而引起房价上涨的问题。

所以今后楼市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支持,我国楼市将会回归到更加合理的竞争状态,保持市场稳定。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上涨:

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因疫情而积压的需求将在4月开始释放,其中主要是前期积累的刚需快速入场带动市场回暖。

而对于后市二手房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推测随着"卖小房买大房”的改善需求积极入市,二季度改善需求释放节奏会加快,带动房价重新上涨。

目前中央政府出台并实施了系列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且央行降准释放巨额资金后,不少资金暂时还难以找到适合的实体企业信贷支持项目,一些资金还会为套利而暗地流入房地产领域。

这对刺激房地产发展起到间接的提振作用,也对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及楼市的复苏,进而带动房价提升。

根据国内外形势来看,美联储及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货币操作行为,必然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而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则很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进行2至3次降准,如此一来人民币也会贬值,带来较高幅度的通货膨胀并引起房产价格上涨

盘点一季度基金业绩,二季度怎么买基金?

2020年一季度在不平凡中收官, 全球金融市场跳水,A股身处经济全球化的风暴之中难以独善其身。截至3月31日收盘,一季度上证综指下跌9.83%,深证成指下跌4.49%,仅创业板指逆势上涨,涨幅为4.10% 。

随着一季度的收官,也迎来了公募基金收益的季度排名,据Wind数据统计, 截至3月31日,全部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81%,其中,另类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为2.43%, 其次是债券型基金,为1.66%, 而亏损最多的是QOII基金,为-13.29% 。

在这样的背景下,究竟哪只基金夺得季度榜首?二季度又该怎么买基金呢?

1.一季度基金排行榜出来了,各类基金的第一名花落谁家呢?

从单基金来看,今年-季度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为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这是一只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为26.90%, 重仓医药生物。分类型来看,指数股票型基金冠军为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收益率为16.42%;

混合型基金冠军为华夏乐享健康,收益率为25.81%, 重仓医药生物;债券型基金冠军为民生加银嘉盈,收益率为12.20%。QDII偏 股基金冠军为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收益率为19.61%,重仓医药生物。

2.冠军基金好像都是重仓医药生物,这是为什么呢?

是的,受国内外疫情影响,今年的医药类个股受到市场追捧,在一季度相对惨淡的外部环境下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相应的医药生物、医药健康类的基金也格外受投资者的青睐,在总排行榜中有8只医药类基金在一季度取得了20%以上的收益,远超其他主题。

3.一季度的冠军基金,二季度还能追吗?

一季度排名靠前的基金,不一定能持续全年。前期业绩好,无非是跟对了风口、或者重仓了某一类行业和板块,如果风口不持续、甚至转向,这类基金就不好说了。

医药生物板块的表现主要与全球疫情的发展趋势相关联,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好,然而海外疫情快速扩散,还未出现拐点。

因此,二季度医药板块暂时可以持续关注,但需关注疫情的拐点。

另外,债基的冠军基金是否能买,还需关注债市走向。货币政策是影响债市的主要因素,受新冠疫情影响,在全球货币宽松潮的背景下,我国央行也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低利率环境下,将继续有利于债券基金。

另外,股市和债市存在-定的跷跷板效应,当市场调整时,可以寻求债市避险。

因此,冠军债基也可以持续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民生加银嘉盈还是一只成立未满6个月的新基,还需重点关注后期业绩相比同类以及基准的表现。

4.二季度有什么投资建议吗?

日前,五大基金公司--景顺长城、平安、国海富兰克林、万家、恒生前海等基金公司发布二季度策略报告,纷纷表示对二季度A股市场保持乐观态度,看好A股市场转好,更看好科技+消费领域。

因此,对于二季度基金投资,我们可以关注新老基建相关主题基金,逢低加仓,但注意仓位的控制,不建议超过50%。

同时,随着复工逐步推进,内需消费复苏,还可以关注大消费相关题材的基金,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家电等方面。

债券方面,可以配置一些偏利率债的债基, 一方面规避疫情引起的股市波动,另一方面利率债可以规避信用债券违约的风险,若金融市场进一步下行,信用债出现违约的概率可能会增大。

全球震荡下的危与机,个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堪比“金融危机”。当前的“危机”与传统经济危机有本质差别。

后者是由结构性失衡因素引起的,可能导致长期增长停滞,对资产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深刻影响(比如1990年后的日本、2008年后的欧洲、以及1929年后的美国)。

前者本质是公共卫生灾害,灾害中的经济损失虽然很大,但主要是一-次性的, 对长期增长和战略资产配置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

因此,当前是建立战略配置的窗口期。

鉴于经济的长期轨迹受疫情等灾害影响甚微,估值调整将提高未来3-5年的回报。

对尚未建立起战略配置、资产以存款为主的投资者而言,当前是难得的配置机会,建议根据自身的投资期限等特征进行资产配置规划、逐步分批地建仓,长期来看将会受益。

1.国内固收: 配置利率债以抵御风险

(1)全球利率普降,国内节奏相对缓慢,相对吸引力上升

在全球风险资产大幅波动的同时,各国国债利率普遍下降。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主权债券对冲风险的价值得到凸显。

而国内由于疫情爆发较早,也更快得到控制,利率下行的节奏更为缓慢,因而相对海外国债的利差处于较高水平,对全球投资者具备配置吸引力。往前看,受疫情影响,短期经济衰退可能不可避免。

需求疲弱叠加原油价格大跌,通缩风险上升,这些因素有助于利率在未来-段时间保持低位, 短期内利率转而上行的风险并不大。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2)经济停摆直接冲击企业现金流,信用债整体风险上升

为控制疫情而按下经济的暂停按钮,代价是企业的现金流受到直接冲击,信用违约风险或将上升。国内3月新增信用债违约金额约100亿,略低于近两年的月度平均水平,但新增违约主体高达4家,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

从信用利差看,1季度高评级的AAA级信用债利差。上升15BP,而较低评级的AA-利差上升30BP,也反映出信用环境的边际恶化。

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尚未全面复工,而海外疫情拐点还未出现,全球经济受到的冲击还会延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建议低配顺周期的信用债资产,相对看好利率债的风险对冲价值。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3)精选非标信托产品可增厚回报,但长期来看供给将会下降

考虑到利率债的绝对回报水平偏低,若投资者能接受1年以上锁定期的限制,可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配置部分非标信托产品。非标信托市场良莠不齐,整体风险高于银行信贷资产和债券市场。

此外,机构投资此类产品受限,资金供需的不平衡也要求非标信托产品在风险溢价之外提供部分补偿性回报。

以上两点是非标信托产品回报较高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也有部分融资主体由于政策限制和额度约束,无法从银行和债券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但项目优质,利润率较高,可覆盖相对更高的信托融资成本,违约风险可控。对投资者来说,是值得考虑的投资标的。

长期来看,融资类信托规模受管控,供给下降是长期趋势,投资者需要把握当前的配置时机。具体到如何筛选,投资者可以借助专业的投资顾问,挑选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重点关注底层资产的现金流和利润率、抵押品、担保、结构设计等方面。

2.海外固收, 中资美元债获将迎来机会

(1)美债已接近零利率,未来-段时间还将保持。

3月海外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先后两次紧急降息至零利率,美债利率随之大幅下行至零附近。

然而恐慌情绪非但未缓解,反而在油价下跌的冲击下进一步演绎成流动性危机,风险资产如股票、高收益债和避险资产如投资级债券、黄金齐跌,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反弹64BP至1.18%。

继而美联储推出无限量QE、购买投资级信用债和相关ETF以及ABS等一系列重 磅纾困政策,流动性压力得到缓和,美债利率重回下行通道,目前10年期美债利率为0.72%。

往前看,美国疫情仍在爆发期,大选年的政治因素给后续抗疫和纾困政策带来不确定性,不排除美债利率进一步下降至零附近。

对持有美元的投资者来说,可配置部分美债来对冲风险,而对人民币投资者来说,持有低回报的美债则不如国内债券。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2)高收益债是美国市场的“薄弱环节”,建议以规避为宜

与家庭部门和金融企业的持续去杠杆不同,美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近10年来明显上升,目前已超过金融危机前的高位。

根据美银美林信用债指数的统计,当前美国信用债存量规模约7.8万亿美元,其中BBB (投资级债券的最低评级)及高收益债占比55%。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些企业的现金流首当其冲,违约风险骤然上升。

近期资金加速流出,信用利差快速走阔,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成为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最为薄弱的环节。本轮危机始于疫情,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我们认为高收益债市场的压力很难得到根本缓解。

目前高收益债信用利差相当于201 5-2016年油价下跌时的幅度,相当于2008年危机时高点的一半, 我们建议投资者规避该类资产。

(3)中资美元债中优质地产主体的配置窗口已现

近期海外市场的无差别抛售叠加配置中资美元债普遍使用的杠杆,市场下跌尤为剧烈。特别是高收益地产美元债,在境内外平均利差一度达到10%, 部分头部主体甚至高达20%,是难得的配置窗口。

政策层面,国内疫情爆发后,允许缓交土地成交价款、放松预售条件等呵护房企现金流政策频出,境内债券融资也有放松迹象,房企再融资压力得到缓解。

我们测算后发现全年房企债券待偿还量可得到有效覆盖,意味着房企违约压力整体可控。

另外,已有部分房企选择在二级市场的低位提前偿债,侧面反映出房企对自身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高收益债资产价格下跌也更明显的反映出市场对于各主体不同的风险预期,在疫情仍未结束、需求端放松政策尚未明确前,还需密切关注房企月度销售及境内外融资情况,在主体筛选上做好风险控制。

投资指南 | 2020年一季度投资盘点及二季度投资策略

(4)风险偏好下降叠加货币走弱不利于新兴市场债

中资以外的新兴市场债券在本轮危机中同样未能幸免,单周一度大跌6.2%, 虽然近期有所修复,年初至今仍下跌11.8%,跑输全球大部分债券市场。流动性危机中美元指数快速上涨,叠加大宗商品剧烈波动导致新兴市场货币承压,新兴市场债券吸引力进-步下降。

往前看,全球风险偏好修复尚需时日,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可能继续维持相对高位,大宗商品弱势短期难以改变,新兴市场债仍面临不利环境。建议投资者低配新兴市场债券。

文章整理自网络,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