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當下,中小學老師做課題成為一個熱門行為。有的老師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師為了評職稱、應對績效考核,紛紛開展課題研究。

中小學老師教學任務繁重,課題研究費時費力。針對這一熱門行為,不少人提出質疑:中小學老師做課題有什麼意義?是不是所有老師都適合開展課題研究?怎麼做課題?

本文將從中小學老師做課題的目的,哪些老師適合做課題,以及做課題的路徑三個方面探討中小學老師開展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一、中小學教師為什麼做課題?

從長遠看,中小學教師做課題,能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不斷成長,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脫節的問題,對教育、教學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由於管理不當,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在功利性目的的導向下,中小學老師開展課題研究出現了種種亂象:

  • 亂象1:做課題為了職稱和績效,背離探究問題的初衷

引導中小學教師做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可是,不少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職稱評審、績效考核的重要砝碼。有的學校甚至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有的學校則是硬性規定老師必須完成的科研任務。這就使得課題研究背離探究問題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標尺。

  • 亂象2:10年畢業班教學工作,不如課題1個

課題研究費時費力,並非所有的老師都適合搞科研,都會寫論文。結果是在各類評比中好好教學的老師反而比不上會寫論文的老師。難道這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忙於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忽視做課題的老師就不優秀嗎?

  • 亂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強,做課題淪為形式

有的老師科研能力不足,被趕鴨子上架,只能東拼西湊,實在不行就出錢買。有的老師沽名釣譽,課題立項後只想拿到最後的結題證書。以至於他們輕視過程,重視結果,甚至是眼裡只剩下做課題,學生的學習成長、教學成績什麼的都無所謂了。

上述種種亂象,與課題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馳。老師很難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真正的快樂,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會影響正常的教學。

校園裡需要的是安靜的書桌,而不是各種考核、指標、沽名釣譽帶來的浮躁之風。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所以,開始做課題之前,老師們不妨問問自己的“初心”:

我對課題研究是否真的有興趣?

我為什麼做課題?

是為了職稱評審?

還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榮譽?

是為了找到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還是為了提升自我?

其實,課題和職稱評審掛鉤也是以激勵機制促使教師們不斷提升教學素養。

我並不反對把課題列為職稱評審的指標之一,恰恰相反,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激勵機制。

以我自己為例,2015年我申報市級課題,就是因為當時我的教齡達到職稱晉級的條件,心想有課題可以在職稱評審中獲得加分。

然而,並沒有。學校還參考教學成績、工作成效等各項指標,我的職稱申報失敗了。

不過,在申報課題的過程中,我卻收穫了很多

選題的過程找到了教學研究的興趣點;

不斷修改申請書,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的文獻,積累不少知識。

最終,申請的市級課題獲准立項。

在後續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

為蒐集案例而更加專注於教學,

為了促進課題研究順利完成,

自己也在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教學、科研、寫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可以說,做課題是除了講授公開課之外,促進自己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方式。

我做課題的初衷的確是為了評職稱,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是,因為抱著那麼一點讓自己學習進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我不僅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達到了成長進步的目標。

可見,課題研究抱著一點功利性的目的無傷大雅。老師們如果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把促進自己發展作為後盾,體會課題研究的樂趣,懷抱這樣的目的來做課題,那麼,課題研究的艱辛也會變得別有滋味。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二、哪些老師適合做課題?

是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適合做課題呢?並非如此。

中小學老師是否具備做課題的條件,主要參考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這三個方面的指標。

從這三個指標來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類老師:


  • 第一類: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

這類老師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學經驗豐富,成績優秀,教學能力很強,教學工作遊刃有餘。家中子女長大成人,無需花費太多時間照顧家庭,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之外開展課題研究。

這類老教師建議做課題。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要把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另一種是,把自己幾十年探索的教學經驗系統化,理論化,讓更多的老師學習和借鑑。

第二種課題研究特別適合老教師,做課題的過程就是提煉、昇華已有教學經驗的過程,是對學科知識、專業技能系統化的過程。

我們學校有一個老教師,做事雷厲風行,講課獨具風格,深受學生喜歡。她主持編寫的教輔書摞起來比自己還高,帶出來的年輕教師個個青出於藍,教學成績突出,頻頻斬獲課賽一、二等獎。

不少老師很喜歡她的教學方法,勸她:申請名師工作室,多帶幾個徒弟,傳授教學經驗。或者,寫論文、做課題,把自己的經驗方法介紹給更多的老師。

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絕了。

結果,去年的副高職稱評審,學校把名額給了另一個教學成績沒那麼突出卻完成8個課題的老師。

這位老師才猛然驚醒:自己可以早一點做課題把多年的教學成果系統化,於己、於人都有益。

事實上,許多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就是通過做課題把教學經驗理論化,並不斷推廣,成為名師的。他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自身教學素養,推廣獨具風格的教學方法,成為遠近聞名的教師。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 第二類: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

這類教師工作5、6年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青年教師正處於職業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學能力的願望強烈,加上職稱晉級的壓力,他們特別的上進好學,主動性很強。而且,因為年輕,他們有著充足的精力和較多的時間開展課題研究。

當然,另一類中青年教師因為經驗的積累足以應付教學、考試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標,他們往往容易陷入職業倦怠期。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多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所以,中青年教師不管是出於積極進取的階段,還是職業倦怠期,都建議他們做課題。

近幾年,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也趨向年輕化,以青海西寧為例,課題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齡在不斷減小,青年教師比重在增加。如下表: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西寧地區2015年——2017年市級教科研課題主持人趨向年輕化

中青年教師關注學科熱點,注重學科關聯和外延,教育視角和觀點較為先進,為教育教學帶來新的啟示和思考,他們的成長為教科研隊伍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的問題時是,引導中青年年教師做課題,要給與其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避免他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走彎路。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 第三類:剛入職的年輕教師

這類老師工作時間低於5年,有的沒有完整帶過一屆學生,教學能力和水平處於積累經驗的階段。同時,也幾乎沒有課題研究的經驗。

年輕教師一般不建議做課題。

課題研究會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年輕在教學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把本該用來提升教學能力的時間用以開展課題研究,勢必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年輕教師如果對課題研究有興趣,加入其他老師主持的課題組,參與課題研究,先跟著老教師學習,積累經驗。

當然,這裡只是針對課題研究這一問題,把中小學老師做個粗略分類,並非嚴格的劃分標準。

老師們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開展課題研究,關鍵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自己的教學能力是否突出?課題研究的能力是否夠格?時間和精力是否有充足?

做好這三個方面的自我評估,再決定是否要申報課題。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三、給中小學老師做課題的3點建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造就學者型教師的必由之路。”

如可促使中小學老師順利開展課題研究?

  • 從教育行政部門看,教科研機構要加強指導。

有關部門構建合理的教科研體系,增加財政投入,組織有效的培訓,完善課題評審和檢查制度,加強對中小學老師做課題的指導。

  • 從學校看,要優化考核評價機制,建設良好的科研環境。

一方面,不能僅以論文、課題數量來考核評價教師工作;另一方面,對於喜歡搞科研、寫論文的老師,要通過講座、培訓等加強引導,鼓勵、引導老師們開展課題研究。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 從教師個人的角度來看,為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完成,老師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課題研究從教學實際出發

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課題研究注重理論創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學術成果,建立學術流派。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注重實踐運用,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煉教學經驗,使其理論化、系統化,並將研究成果用以指導教學實踐。

可見,老師們邊教學,邊學習,邊思考,邊研究,這是中小學老師做課題較好的方法。

建議中小學老師從日常教學中選題,留心那些小而實且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選取一個小切口,通過查閱資料、閱讀專業書籍,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中小學課題研究中常說的:“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穫即成果”。

比如,有的教師覺得自己批改作業效率低,於是申報課題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學生作業;有的老師常年帶畢業班,做課題探究思維導圖在複習中的應用。

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切口小、週期短、好操作、有實效”的課題進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師們在各自領域取得總結性或開創新的成就,又能保證課題順利完成,還能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2)提升科研能力

老師們可以通過參加培訓,閱讀書籍、論文,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等方式,瞭解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規範,不斷提升科學研究的能力。

具體來說,課題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增強問題意識,提高選題的洞察力。

學會從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比如:從成功的經驗中尋找生長點,從已有的教育理論中尋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支撐點,從棘手的問題中尋找突破點。然後,明確哪些問題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選題的洞察力。

2.撰寫申請書,提高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填寫課題申請書的過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過程。填寫申請書是為了讓評審老師明白你做這個課題的價值,以及你準備怎麼完成課題研究,預期成果是什麼,以便評審老師決定是否通過立項申請。

這就需要老師們對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以及達成目標的過程、方法有著清晰的思考和認識。同時,能夠用學科語言準確地進行表述。寫出一份好的課題申請書,老師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此外,課題研究不是材料蒐集整理,老師們在做課題的過程中,要關注成果化的東西,比如結題報告、論文、獲獎課例等。

磨刀不誤砍柴工,老師們瞭解課題研究的流程和規範,不斷學習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課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目的、自我評估、路徑三方面解析,助力完成

(3)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對大多數中小學教師來說,無法進行嚴格意義上的課題研究。因為中小學老師做課題難成立課題組,幾乎沒有研究經費的支持,甚至會因為教學工作的調整使得研究對象無法固定。

大多數老師都是利用業餘的時間,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完成課題研究。

所以,老師們在做課題時,要處理好課題研究和正常教學之間的關係。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克服課題研究過程中帶來的壓力、焦慮等不良情緒。在不斷提升對時間、精力、情緒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過程中,保障課題研究的完成。

總之,建議中小學老師們抱著探究問題、提升自我的目的申報課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條件下,從教學實際出發,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開展課題研究。

參考文獻:

岑禮霞:《我省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存在問題與對策》

婁小明:《中小學教育科研謹防九種錯誤的價值觀》

吳維煊:《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的誤區與對策》

作者簡介:我是青隅老師,省重點中學工作10年,6屆畢業班教學。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主持市級、區級課題。如果你有關於中小學老師做課題的疑問,敬請關注並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