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疫”释疑——张伯礼院士对话留日学子

  神州学人网讯 北京时间4月5日19时(东京时间20时),驻日本使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与留日学子在线对话,同时与日本传染病资深专家大曲贵夫在线交流,为大家解“疫”释疑。

解“疫”释疑——张伯礼院士对话留日学子

解“疫”释疑——张伯礼院士对话留日学子

  在直播访谈中,张伯礼院士向留日学生介绍了中国防疫情况。他表示,现在的任务是“内防反弹,外防输入”,虽然武汉市即将解禁,但有些活动仍需严格防控,例如学校开学时间、小区活动等;允许大家在一定范围活动,但人数过多的聚集需坚决避免;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输入型病例越来越多,新发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不能掉以轻心;SARS当年是5月份结束,但新冠肺炎不会,印度、印度尼西亚气温很高,但疫情还在当地蔓延。因此他提醒大家只有认识到位、措施跟上、做好防护,才有信心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解“疫”释疑——张伯礼院士对话留日学子

  来自东京、大阪、札幌三地的留日学生代表参加了在线对话。就读于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系研究科的学生代表常久洋介绍了在国内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以后,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积极组织大家开展捐款捐物活动,驰援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在日本出现新冠肺炎后,在大阪总领馆教育处老师们的指导下第一时间组建了由大阪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冈山大学、广岛大学的在学博士生组成的心理援助志愿小组,面向在日中国留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帮扶,实时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但随着日本疫情的发展,大阪地区确诊人数已达347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京都地区也发生了学校内聚集性感染,但所幸目前该地的中国留学生还没有出现确诊病例,同时日本70岁的著名笑星志村建,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所以一些同学出现焦虑现象。他向张伯礼院士咨询新冠肺炎致死率是否很高?哪些情况下会有生命危险?很多人认为的年轻人可以自愈的说法是否科学?

  张伯礼院士对在日留学生积极为国内抗疫贡献自己力量表示感谢,对大家的恐慌表示理解。张伯礼表示,首先,希望大家对于新冠疫情不要过于紧张,只要高度重视、严格隔离、切断传染源,两周就会见到效果。他建议大家疫情期间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少聚会、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电梯、餐馆、影院尽量不去,正确戴口罩、勤洗手等,这些防范措施非常管用。其次,新冠肺炎对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来说风险很高,容易转重症,因此他们更要注意防护。对年轻人来说转重症的比例较小,但仍然存在,患病与个人的体质敏感性、免疫力、身体状态有关,因此年轻人如果出现感染症状也需要及时就诊。最后,张伯礼院士提到由于中国与日本一些措施不一样,比如在中国武汉轻型患者会收治到方舱医院,而日本可能采用的是居家隔离办法,所以大家应当注意什么情况下该去医院就诊。他说,轻转重一般是在第五、六、七天,这几天如果活动后出现憋气、心慌、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像张伯礼院士这样有担当的专家,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有太多的人在疫情之中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也看到了中日之间许多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感人故事。“律回春晖渐”,相信我们的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当会迎来“万象始更新”。(供稿/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