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截止2019年12月4日为止,如果要让我从看过的记录片中,推荐一部最值得一看的,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

《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原名《7 UP》),是一部由英国BBC出品的记录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的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和畅谈他们的生活,并每隔七年对他们进行重新的访问。

到目前为止,该片已经跨越了63个年头。跨越半个世纪之久,这真的是一部拿生命在拍,拿生命在演的纪录片。当年那些天真浪漫的7岁儿童,如今都已经到了“耳顺”的年纪。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上周,我又把《人生七年》重温了一遍,再一次惊叹于它的宏伟、非凡。而这部记录片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什么伟大的道理,只是直接地把个人、社会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慢慢去看,慢慢去体会,也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境界有四种,由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01

人生第一种境界:自然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生活在自然境界的人,做事一般是顺应自己的本能或者是依照社会约定成俗的习惯。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缺乏了解,也从未去了解自己所做某种事情的意义。人生对他们而言,很少或是没有意义。

自然境界是四种境界中最底层的。生活在该境界的人,

有的看上去是“乐观”地面对生活,但实际上却是“马虎”地活着。而《人生七年》中的托尼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7岁的采访中,托尼正在伦敦东区一所贫民窟的老学校上学,当导演问到未来想做什么时,托尼的回答是成为一名马术师。而在14岁的采访中我们得知:他成为马术师的愿望来自于父母的期待,于他自己而言,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在得知自己成为不了马术师之后,他便选择了放弃。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托尼14岁的采访

21岁的采访中,身穿红色外套的托尼出现在赛狗的赌场,并忙碌地穿梭在赌场中。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父亲会赌博的人,往往自己也会赌博。”因为他的父亲会参加赛狗赌博,所以他也想去尝试父亲所做过的事,无论这件事是否是正面的。

同年,他上了伦敦出租车学校。他考取牌照的原因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他要让那些小看他的人知道,他们认为他“当不了出租车司机”的想法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在28岁的时候,托尼拥有了自己的出租车,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而在当时,出租车司机是一种大众眼里收入还不错的职业。

42岁的采访中,托尼抵押了伦敦东区的房子,在西班牙购置了别墅,并开始致力于物质上的享受。

之后,他的生活目标就是在于获取那些能给自己带来享乐的东西上

并一心想证明给别人看,自己和家人过的很富裕,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灵上的教育。(女儿陷入了感情的痛苦中)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托尼42岁的采访

托尼,这个被现代网友认为是靠着“乐观性格”发家致富的人,也是无数网友留言想成为的“标准世俗中的成功王”,其人生境界并不高。

生活在自然境界的他,貌似一直都很“乐观”地应对人生的每个分叉路口,并积极地为自己寻找出路,但实际上他是“糊里糊涂”地生活。他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自己人生的意义,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大家怎么过,自己就怎么过,或者是活给别人看。



02

人生第二种境界:功利境界

冯友兰先生曾在《新原人》里面这样描述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做各种事。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是有利于他人的,其动机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做事的核心都是“利己”;但

“利己”不代表他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只要在获取“名”“利”的时候能使用恰当的方式,其结果也可能是会有利于他人的。而《人生七年》中的尼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7岁的采访中,来自英国东北部约克郡戴尔斯一个贫穷山村的尼克,认真地回答导演提问的“未来想做什么”的问题:“等我长大了,我想潜心研究月球。”

到了14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确地表明自己不想料理农场,并表示不想变穷或者住在贫民窟;他喜欢的是物理和化学,而在农村是无法实现他想要的东西。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尼克14岁的采访

21岁的尼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牛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生。当导演问到想要追求怎样的职业,他回答道:“这取决于我是否足够优秀,能够从事我渴望从事的职业;如果可以,我想从事研究工作。”

之后,他一直在努力当一个物理研究家,同时也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并为自己做各种事。

毕业后,尼克发现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英国并没有很好的发展,他不惜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打拼。

28岁的他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从事核研究,到了35岁,他已经成为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后期通过自己的能力,被晋升为正教授。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尼克42岁的采访

尼克,这个被网友认为是影片中唯一一个跨越阶级的逆袭王。他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一直致力于为自己做各种事。

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他,通过良好的科学事业为自己获得了想要的“名”(大学教授的名望)和“利”(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而结果又是有利于他人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给学生)。这是一种高级的功利境界,既利己又利人,是一种积极地为我。



03

人生第三种境界:道德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意识到社会的存在,而他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会为了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而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是有道德的意义。

而《人生七年》中的约翰就是一个把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看的一样重的人,并致力于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7岁的采访中,约翰是让我第一眼就记住的人。因为在动物园里,当其他的小孩子无视园区的规矩,都在投喂北极熊时,只有他挺身出来制止大家的行为。这个只有7岁的小孩所拥有的社会责任心让我感到很震撼。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约翰7岁的采访

21岁的采访中,导演问到是否愿意一直留在自己的国家追求事业和生活,约翰是这样回答的:

是的。而且我不是很赞同移民出国的人,逃避很容易,对于拥有机会的人,我觉得他们有回报的责任。那些拥有财富的人,他们应该留下来帮助英国,因为国家的情况不太好。但是这是道德层面的观点。我认为人们也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在喜欢的地方生活,有权转移自己的财产。但在道德层面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英国。

约翰认为:有的人,生下来享受的特权越多,国家给与的就越多,理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35岁的他重新开始接受采访,其原因是希望可以通过节目,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保加利亚的糟糕情况(他的母亲 是保加利亚人,他的妻子是保加利亚前大使的女儿)。

他希望,那些拥有优势的人,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帮助那些不像自己那么幸运的人。(而他觉得自己也是在“拥有更多优势”的人当中)

之后,他一直致力于援救保加利亚的慈善活动,并通过节目的影响力,为援救活动筹的不菲的善款。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约翰35岁的采访

让我钦佩的是:生活在道德境界的约翰,一生都在贯彻着他认为“天生有优势的人应该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不断努力地完善自己,并善用自己的资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社会,而他为社会做的各种事都具有道德的意义。



04

人生第四种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生活在该境界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有高度的"觉解",并在觉悟的状态中做着他所要做的事。(觉:自觉,解:了解)

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并不一定要做什么丰功伟绩的大事,他做的可能只是普通之事。但他了解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并自觉地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致力于将“真”、“善”、“美”融入生活当中,并自觉地体验生活的美好。而《人生七年》中的布鲁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7岁的采访中,导演问未来想做什么,布鲁斯的回答是成为一名传教士,他觉得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上帝。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布鲁斯7岁的采访

14岁的时候,布鲁斯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发现自己不擅长公开演讲,并不适合做传教士。虽然做不成传教士,但他仍期望有机会可以帮助别人。

之后的人生,他真地带着这份博爱当了一名教师。

28岁的布鲁斯放弃了城市里安稳的生活,来到伦敦东区一所老学校教学,并致力于改善移民学生的教育问题。

采访中,导演问布鲁斯:你会不会很失望?”(因为根据布鲁斯自身的教育背景,其实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但他并没有觉得失望:

他觉得“教学”是他想做和觉得充实的事,而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高度的觉解:他认为教育是一切的关键,大众一旦受到了教育,就会更好地为自己考虑,创造价值,并创造机会。

35岁的采访中,布鲁斯带着这份博爱到了孟加拉国东北角的一个小镇做支教。通过支教的经历,让他更明白了“传道受业”的重要性。

42岁的布鲁斯回到伦敦的一所女子学校继续教学,并放弃了可以升职的机会。因为他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留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继续自己“传道受业”的本职。

影片中的布鲁斯,这个被现代网友赞誉为“一生温良纯行,不舍爱与自由”的人,其人生境界非常高。

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他,一生都在不断地了解自己,并尽可能按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所能;也非常了解自己所做的“传道受业”的意义,并自觉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他认为重要的理念:相信善良,相信爱,做积极正面的力量。

人生七年|这部拿生命在拍的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布鲁斯28岁的采访



看着《人生七年》中他们的故事,领略他们人生的意义和境界,同时也察觉自己的人生境界。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或许都还在“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虽然想要提升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也要心之向往。

生而为人,就是要不断地了解自己,不断地修炼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地提升。



作者:琴书书,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喜欢篮球,喜欢分享生活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