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首部創世史詩被髮掘:《黑暗傳》全文之二(天地玄黃)

《黑暗傳》是流傳於神秘的神農架地區,主要在死人時打“喪鼓‘所唱。《黑暗傳》以民間歌謠唱本表現,被稱為漢族首部創世史詩,結束了中國漢族沒有創世史詩的歷史。創世史詩, 也有人稱作是"原始性"史詩或神話史詩,它多以古代英雄歌謠為基礎,神話傳說。創世史詩多運用藝術虛構手法,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結構宏大,充滿著幻想和神奇的色彩。世界最古老的史詩是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中國的《格薩爾王傳》、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里亞特》、《奧德賽》等都是著名的史詩。

從明、清時代開始流傳。《黑暗傳》由神農架林區文化幹部胡崇峻於1984年發現,曾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神農文化研究會主辦、出版的《神農文薈》雜誌創刊號首次發表了《黑暗傳》的述評本和整理本,出版時間大約是1992年。它作為遠古文化的"活化石",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神話、歷史、考古、文藝、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價值。2011年,《黑暗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黑暗傳》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類起源的歷程,融匯了混沌、浪蕩子、盤古、女媧、伏羲、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等許多歷史神話人物事件,並且與我國現存史書記載的有關內容不盡相同,顯得十分珍貴;它作為遠古文化的“活化石”。

一、天地玄黃:

天上日月星斗寒,

天地故事甚非凡。

天有多大,有多高?

地有多厚,有多深?

東南西北有好遠?

幾多名稱在裡邊?

歌師如果記得全,

真正算得歌神仙。

問我記得熟不熟?

天地自然有根由。

天河泥沙此化出,

從小到大有生於無。

無極太極有兩儀,

混沌之時無宰主。

善變掌故天地樞,

崑崙之山產萬物。

崑崙之山分東西,

東南西北極樂府。

洪水之時妖魔現,

四十八祖動刀斧。

山崩地裂洪水後,

重整江山分九州。

一聲閃電沙泥動,

霹靂交加雷轟轟,

分開混沌黑暗重。

哪有黑暗根基深,

哪位歌師他知情?

要盤根來就盤根,

天地自然有根痕,

才產天精與地靈。

先從天河來講起,

化得混沌有父母,

化得黑暗無母生,

黑暗出世有混沌,

混沌之後黑暗明,

才把兩儀化成形.

兩儀之後有四象,

四象之中天地分,

然後才有日月星.

說天星,講天星,

講起天河一段根,

不知哪年生一蟲,

此蟲大得無比倫.

渴了喝的天河水,

餓了忙把砂石吞.

吞了吐,吐了吞,

不知吞吐幾萬春。

砂石磨得亮晶晶,

好比寶珠放光明。

此蟲吞食漸長大,

生甲長角一龍形。

一日來把砂石吞,

一口噴出滿天星。

此龍追趕忙飛騰,

五色祥雲來包住,

結成一團出混沌。

砂石包龍龍追石,

砂石把龍包中心。

日月星斗包在內,

將來萬物從此生。

砂石飛出天河外,

日後此龍化崑崙。

萬物包在山中心,

砂石日後多變化。

哪位歌師講得真?

油波滇汜消沸化,

口張吐水放金霞,

當時有幽泉(注)祖,

幽泉生浦湜,

浦湜就是混沌父,

幽泉就是混沌母,

母子成婚配,

生出一元物,

包羅萬象在裡頭,

好象雞蛋未孵出。

當時黑暗生黑蛋,

黑蛋生出眾神祖。

五條黑龍往外鑽,

九大名山包在內,

包羅萬象天地產。

混沌出世劈兩半,

眾位老祖才出生,

混沌裡面生黑水,

放出黑水放光明。

汗青又出世,幽泉變滇汝,

混沌從此十六路。

一路生幽泉,幽泉生浦湜

浦湜生滇汝。二路生江泡,

三路生玄真,四路生泥沽,

五路生汗水,六路生提沸,

七路生雍泉,八路生泗流,

九路生紅雨,十路生清氣,

十一生菩提,十二生重汗,

十三生裡五(注),十四生丘裡(注),

十五生洞六(注),十六生江沽,

江沽出世才造水土。

————————————

幽泉——這兩字應該還有個三點水,讀作幽汗,不過我打不出來

其他同上,不過讀音倒是能照著字面讀……

————————————

說江沽,有根古。

江沽出世水乾枯,

屍骨化水成泥土。

青華山下有水池,

幽泉池中有家譜。

幽泉來把卵珠吐,

生出浦湜一個神,

這才傳出混沌根。

提起十六卵珠子,

傳卵圓物裡邊孕。

江沽出世一魚形,

廣吸元氣長成精。

漸漸長大無比倫,

一口喝乾天池水,

天干地枯無水分。

江沽找水四方尋,

千里萬里多艱辛。

聞聽北溟是大海,

一日千里往前行。

北漠萬里冰雪海,

有一尊祖號北溟。

北溟海中有黑谷,

黑谷之中有洞府。

洞中住的北溟祖。

要見北溟取玄冰,

要取玄冰做水母。

江沽來到北溟中,

來到大海水中游,

不知洞府在何處。

一日遊到冰山中,

只見光亮照虛空。

江沽沿著光亮找,

果然亮處一洞府。

此洞好比水晶宮,

光分五彩一明珠。

北溟老祖洞中坐,

口含明珠放光明。

生得一條白龍樣,

見了江沽怒眼睜。

江沽連忙把話雲:

乞求老祖賜玄冰。

北溟來相問,哪裡來的大魚精?

江沽答曰:出身中土地,

幽泉是母親,

只因喝乾天池水,

天干地也枯,天干水也枯,

難以活姓名,才到此處遊。

天地乾枯難保生,

特請溟祖賜玄冰,

玄冰化水救生靈。

唯有玄冰是真淨水,

才是萬物救生根。

北溟一聽開言道,

玄冰原是水之精。

玄冰非是容易化,

需得玄光一寶珍。

北溟之北有一神,

名叫玄光坐崑崙。

玄光口中含玄珠,

玄珠才能化玄冰。

北去崑崙千萬裡,

問你江沽如何行?

江沽一聽淚水淋,

北溟老祖心憐憫。

拿出九個泥糰子,

乃是泥精來做成。

叫聲江沽來吞下,

力大無窮有精神。

北溟開口來相問,

願不願意來化身?

要化大鵬金翅鳥,

要去崑崙一時辰。

江沽聽了心歡喜,

取來珠寶見師尊。

霎時江沽變了樣,

脫了魚皮花鳥形。

展開雙翅騰空起,

一翅飛起到崑崙。

崑崙山中一洞府,

洞府中有老仙神。

行過禮後忙開言,

尊聲玄光老仙神,

萬里迢迢借玄珠,

不知尊神肯不肯?

玄光一聽心瞭然,

定是北溟把話傳。

點化他來借玄珠,

取了玄珠天地暗,

玄冰化了洪水淹。

玄光老祖心默算,

也是江沽有劫難。

天生他要造水土,

玄光這時一聲嘆,

玄珠乃是火中精,

看你如何取回還?

江沽回言不要緊,

含在口中往回轉。

江沽飛到北溟地,

口中玄珠如火炭。

剛要落在洞府口,

口中玄珠落下來,

萬丈光焰騰空起。

洞中玄冰來溶化,

頓時波濤千萬裡。

——————《逍遙遊》開天闢地版 -_-

只見空中起黑雲,

黑水已經漫天眼,

天搖地動好驚人。

聽得嘩啦一聲響,

黑水淹到黑天外,

狂濤巨浪蓋天頂。

天蓋呼啦塌下來,

把地扣得緊沉沉,

後出盤古天地分。

玄黃老祖收黑水,

來把黑水四下分,

這時天地重新創,

又出多少稀奇文。

上有赤氣降了地,

內有包羅吐清氣,

生出一個叫元湜。

唯有元湜有一子,

一子更名叫沙泥,

沙泥傳沙滇,沙滇傳沙沸,

沙沸傳紅雨,紅雨傳化極,

化極傳苗青,苗青傳石玉。

千變萬化有根基,

誰人知得那玄秘?

當時有個混沌祖,

天地自然有根古。

內中他還有一物,

名曰包羅生水土,

土生金,金生水,

水上之浮為天主,

刺鑿其額為江沽,

三爻五爻為乾象,

飛龍化出羽毛長,

才有惡鳥橫空出。

無天無日無星斗,

胡裡糊塗說出口,

哪個知得這根古?

五條黑龍往外鑽,

擠破黑蛋生黑煙,

黑煙放出生黑水,

黑水漫漫又滔天。

黑水流出來觀看,

凸凸凹凹萬重山。

幾處凸來幾處凹,

崑崙出世有根源。

黑水之中生靈氣,

黑蛋落在水中間。

不知過了多少年,

黑蛋炸開玄又玄。

黑水流出黑龍先,

五條黑龍鬧翻天。

黑水之中長座山,

名叫青龍有根源。

山頂好似蓮花開,

裡邊現出一毫光,

滾出一塊青石來,

下面好似蓮蓬樣,

上面青石生五孔,

五股青煙冒出來。

結朵祥雲生五彩,

五彩雲霞一散開。

掉下一個圓物件,

露出一個小人來,

隨風長大多奇怪,

胸前自帶頭像來,

半邊黃來半邊黑,

玄玄二字現出來。

玄玄出世有根苗,

出世更比玄黃早,

青龍崑崙高又高,

暗通陰陽生根苗。

玄玄出世小又小,

全身不滿二尺高,

見風成長高萬丈,

地眼靈氣結成胎。

他與玄黃來爭鬥,

般般武藝使出來。

玄黃鬥贏玄玄輸,

口趁玄黃把師拜,

玄黃收他為弟子,

崑崙山中坐靈臺。

誰個出世是混沌?

混沌之時出玄黃,

玄黃出世天地生。

玄黃出世玄又玄,

無有日共九天,

無山無水無星斗,

更無火來又無風,

也無人苗和萬物。

講起玄黃他的根。

公山崑崙母青龍,

兩山相連合攏來,

一聲霹靂又分開,

地眼開口好古怪。

冒出清氣化一人,

青龍山中化一怪,

冒出黃氣化一神,

玄黃老祖結靈胎。

要知二人這根古,

聽我從頭唱出來。

玄黃怎麼出的世?

什麼地方又冒煙?

什麼地氣花神仙?

化身之後麼情景?

又出什麼眾神仙?

歌師如果說得全。

也會成為歌神仙。

未分天地有一山,

它為眾山之根源。

山川社稷從此起。

天地陰陽萬事全。

山高三百六十丈,

山峰五萬並九千。

八萬四千裡為方圓。

生有八萬四千根毫毛,

三百六十根龍骨節。

五氣朝元接五行,

乃通九竅按九千。

山有山峰並兩凹,

遠看如似筆架山。

此山名為“玄黃山”,

高大寬廣為祖山。

內隱胎息並神育。

變化無窮萬象全。

一胎育山山育氣,

有胎有氣是話山。

孕者氣藏融合聚,

凝結土宮在深山。

氣之藏聚方為孕。

四處發脈悠悠然。

一支山脈左邊去,

結成一座青龍山。

又生一脈左邊去,

長成一座崑崙山。

青龍、崑崙山二座,

名為玄黃耳手山。

二山相對互環繞,

龍虎威武巍巍然。

玄黃山如筆架形,

生在西域聖地境,

又無生物和人煙。

崑崙一脈到塞外,

東土東勝名神州。

外生一座 山各山至 山,

發脈又到太荒山。

太荒山又發支脈,

長出五座好神山。

第一瀛洲二方壺,

第三 山喬山四岱輿。

第五蓬萊五太嶽。

楊(注1)谷、扶桑在東海,

具是崑崙三脈端。

又發二脈離方去,

南詹(2)部州 石羅 賀(3)山。

西牛賀州在兌方,

又生一座 加(4)拖(5)山。

四支山脈坎方去,

又在盧州長成山。

結成硝硌山一座,

俱是乾方西北延。

四大名山把脈連,

生成千山並萬山。

氣之變化玄黃山,

即是無極寶萬象。

兩儀四象在其間。

——————

1:自動把提手換成日字旁

2:加個三點水

3:這個賀,應寫做石字旁,右邊的上面是個山字,下面是個可字

4:加字下面一個石字

5:把提手換成石字旁

—————— —————— —————— ——————

諸物萬象生變化,

水火金木土孕育全。

變化青赤黑白黃,

五形五色化石泥。

萬物由此才發源。

左山玄黃右青龍,

陽氣赤氣沖虛空。

玄黃山中黑氣起,

後山青氣如雲煙。

黃氣青氣一起繞,

五色雲彩結成團。

霎時之間結一物,

五色圓物空中現。

空中咚咚一聲響,

一下落在玄黃山。

山頂之上滾五轉,

一陣清風雲煙散。

忽然化成人一個,

身高十丈威威然。

頭上青發白色面,

兩足赤紅似火焰。

站在玄黃山頂上,

極目連連四下觀,

四圍黑暗如墨團。

見一赤氣光閃耀,

走近赤光過細觀,

原是一個大地眼。

一團圓物在眼中,

冒著熱氣團團轉,

又見前邊山頂上,

一股白氣光閃閃。

走進白氣閃耀處,

也是一個圓窟眼。

又一圓物在其中,

一道霞光來衝起,

白霧青黃並紫煙。

此人朝著霞光走,

一塊黃石光如玉。

黃石高有九丈零,

十二丈寬形四正,

此人就往石上坐,

化為九色寶蓮臺。

詩曰:

黃石一塊九丈高,

十二丈圍玄黃苗。

變為九色蓮花瓣,

蕊現霞光透九霄。

此人坐在寶臺上,

心中暗想甚原因,

一隻陰眼一隻陽,

天地玄黃此時生,

自己取名叫玄黃。

詩曰:

未生天地吾在前,

一名真一又玄元。

有影無形常自在。

巍巍軀體在先天。

黑暗未有星和鬥,

渾渾靉靆無人煙。

身借五色祥雲化,

無神無仙吾佔先。

再說天眼和地目,

二目圓睜天地眼。

以後不斷來變化,

多少稀奇在裡邊,

玄黃坐在黃石上,

青龍山頂白氣冒,

衝上虛空雲一團。

又見崑崙山頂上,

一道赤氣紅光閃。

赤氣白氣來合攏,

結一圓物落下邊。

落在玄黃山頂上,

頓時化成一個人。

身長九丈粗五圍,

黃色頭髮白色面。

此人抬頭來觀看,

四邊都是黑暗暗。

獨有一山霞光現,

一朵蓮花多耀眼。

五彩祥雲擁金蓮,

中間坐了一個人,

不知何人在此間。

此人慢慢來走近,

見一神人好威嚴。

連忙來把老者喚,

老者聞聽睜開眼。

看見此人把話問,

你是何人把我見?

姓什名誰哪裡來?

有何事請快開言。

此人連忙來回答,

無名無姓生地眼。

玄黃忙把名字取,

奇妙之名號玄元。

玄黃收他為弟子,

結伴前行山中玩.

師徒遊玩一山頂,

山上一個大洞門.

石洞寬敞如洞府,

一重門來二重門.

一重門裡有瑞氣,

照得裡面甚通明.

二重門裡鮮花開,

鮮花謝了結鮮果,

吃了不老萬壽春.

三重門裡香撲鼻,

上垂瓔珞下鋪錦,

玉石床和玉石凳,

真是神仙之妙境.

與之一一取個名.

取名就叫鴻蒙洞,

石上刻字傳後人.

一日師徒出洞門,

來叫玄黃山上行.

又見天眼青氣生,

忽聽轟然一聲響,

二氣氤氳結一團,

落在山上滾三轉,

頃刻又衝半天中.

又落玄黃山頂上,

山頂之上放祥光.

詩曰:

天地參參落滑塘,

內安日月並星光。

中藏五彩並四象,

分開陰陽是玄黃。

滑塘池中一圓物,

滾來滾去放毫光。

玄黃吩咐奇妙子,

取來圓物我觀賞。

奇妙來到滑塘池,

一池清水起波浪。

圓物好似一珠寶,

伸手取寶喜非常。

空中掉下人一個,

此人身高五丈長。

奇妙連忙問姓名,

那人口稱浪蕩子,

要與奇妙奪寶珍,

兩人爭奪不相讓,

拉拉扯扯爭輸贏。

浪蕩一口來吞下,

奇妙連忙見師尊,

玄黃叫來浪蕩子,

為何吞了我珍寶?

快快吐出不理論。

你是哪裡的浪蕩子?

你在哪裡來出生?

浪蕩答曰根基深,

荷葉老祖一門生。

自古長在池塘內,

長出荷葉蓮花開。

荷葉上有水珠子,

隨風滾去又滾來。

久而久之得靈氣,

化出吾身浪蕩名。

那顆寶珠已吞下,

看你如何來理論?

奇妙震怒吼一聲,

飛來一支開天劍,

空中旋轉飛下來,

就把浪蕩來斬了,

身分五塊無下橫。

寶劍依然沸騰去。

空中飄飄蕩蕩行。

詩曰:吾已知此劍,不是爐中煉,

自成億斯年,原是五氣變。

快快落下地,莫在空中旋。

寶劍一聽落下地,

落在奇妙子面前。

忽然落地已不見,

落劍之處開金蓮。

金蓮花中有物象,

物象一現就杳然。

飛劍已斬浪蕩子,

身分五塊血流出,

鮮血流出如紅水,

腹中蹦出那寶珠,

寶珠落地滾溜溜。

玄黃叫聲奇妙子,

你將珠寶來劈開,

一半黃來一半青,

青上浮來黃下沉。

只聽咔嚓一聲響,

縫中劈開一般勻。

青赤二氣兩分開,

玄黃山下產育精。

虛空混合盤旋轉,

結成元物似蛋形。

青的半邊化青氣,

黃的半邊在地平。

霎時天青地又黃,

不斷擴大無邊境。

青的為天又為雲,

黃的為濁往下沉。

從此天地初出世,

黑暗之中現光明。

玄黃又叫奇妙子,

拿個葫蘆你且去,

滑塘池中取壺水,

快去快來莫遲疑。

這時奇妙到滑塘,

五色祥雲忽飄起。

滑塘之中有池水,

不知多深往上溢。

放下葫蘆來打水,

池水全進葫蘆裡。

詩曰:

小小葫蘆三寸高,

玄黃山上長根苗,

卻能裝盡天下水,

不滿葫蘆半中腰。

玄黃接過葫蘆水,

五塊屍體五下淋,

口中連忙吹口氣,

叫聲快快來化身。

詩曰:

吾乃非凡神,一氣變化身,

吾吹一口氣,借氣化五行。

五行化五神,去到五方行。

一塊屍體化一人,

身高數丈有威靈,

面分青黃赤白黑,

此是無妨五行神。

五人個個來下拜,

叫聲玄黃為師尊。

玄黃一見心中喜,

五人個個取下名。

各管東西南北中,

各有職責在其身。

自然生成有妙用,

分開陰陽配五行。

玄黃山右青龍山,

山上有處大老林。

老林之中長奇樹,

有的花葉成人形。

陰陽交媾二氣化,

才使萬物來賦形。

但見青龍山頂上,

五棵古樹自成林,

五色花朵滿樹開,

枝葉茂密樹皮青。

原是七珍七寶樹,

波羅蒼樹,菩提名,

還有檀香桫欏樹,

棵棵寶樹都有名。

有的結果小人樣,

有的葉子現圖形。

樹枝盤曲如龍蛇,

陣陣花香撲鼻根。

突然花果落下地,

頓時化成人一群。

見了玄黃忙迎接,

個個前來叫師尊。

突然一陣狂風起,

樹葉落地化九人。

九葉原是靈葉變,

又拜玄黃為師尊。

九人一一取了名。

師徒十人一大群,

跟著玄黃到崑崙。

山上有一清泉洞,

一池清泉為水根。

崑崙山為名山祖,

分支通脈群萬嶺。

四方山脈五條龍,

東西南北都有名。

第一山名崑崙山,

第二太荒山老嶺。

山嶺直達東海處,

又取瀛州,方壺,方丈,岱輿,員嶠名。

更有一山叫蓬萊,

上有金闕金銀臺,

玉樓紫閣好仙景。

蓬萊雖好無人去,

就是神仙也不能。

周圍弱水三千裡,

丟片羽毛也下沉。

中有暘谷深萬丈,

後有日月在此升。

玄黃說與眾徒聽:

不覺遨遊崑崙行。

山中有城為九重,

九重城裡有九井。

九重城裡有城門,

神獸把守嚴又緊。

十二宮殿十二樓,

俱有瑤臺與玉闕。

後為天帝之都城,

縱是神仙也難進。

眾人遊玩觀山景,

忽然三陣狂風生。

颳得雲霧騰空起,

霎時黑暗慘淡形。

順手抓住風的尾,

知道其中有原因。

原是山中有一獸,

生得奇怪甚驚人。

詩曰:

頭黑項綠毛色青,

六足白色紅眼睛。

長尾好似黃金色,

二角五尺頭上生。

其獸高有四尺五寸零,

長有九尺三寸身。

獠牙四顆如鋼劍,

此獸名字叫混沌。

頭如碾盤樣,口張簸箕形。

角長有五尺,高有四丈五。

長有百丈零,獠牙三尺劍,

目中放光明,鼻孔似水桶,

行走雲霧伴,一動狂風生。

異香三陣過,出氣山川震,

六足雲霞起,頃刻萬里程。

滿身鱗甲九九數,

能吐火光照虛空。

背上又生雙翅翼,

翅膀一展狂風生。

要與玄黃來爭鬥,

崑崙山中定輸贏。

此獸張口朝天吼,

一股黑氣往上升,

黑氣之中有鳥叫,

好似烏鴉一大群。

玄黃一一認分明,

一隻名叫 鳥介 鳥止(介雌) 鳥,

嘴殼紅色黑的身。

二隻名叫畢方名,

身子墨黑頭色青,

第三名叫鴂 付鳥(決付) 鳥,

三個頭來六隻眼,

伸出六翼和六足,

抓住玄黃頂門頭。

第三鵂鶹(休留)有九頭,

口一張來火光起,

要燒玄黃眾徒身。

第四名叫 玉鳥 焦鳥 鳥,

六目四翅賽大鷹。

第五名叫人面鳥,

口吹黑氣毒霧生。

玄黃取出小葫蘆,

倒出大水火滅淨,

四隻惡鳥無蹤影。

混沌一獸慌張了,

變一白蝶飛不贏。

一飛飛到葫蘆口,

一股狂風頓時生。

不是朔風和罡風,

不是東南西北風,

不是楊柳松竹風,

此風名叫“無形風”。

詩曰:

無形風來不叫風,

無影無形又無蹤。

又名耳風真厲害,

神仙逢此必遭兇。

吹入六腑丹田內,

穿透九竅骨空中。

骨肉俱酥身自化,

化為青煙影無蹤。

玄黃打開葫蘆口,

把風收在葫蘆內,

混沌一見忙下跪,

要叫玄黃饒性命。

這時猛獸搖身變,

變一虎(加個左包耳)狸要吃人。

玄黃祭起開天劍,

一條電光殺混沌。

這時混沌來跪下,

俯首貼耳淚淋淋。

玄黃收它為坐騎,

又取名字叫開明。

玄黃騎了混沌獸,

師徒又在山中行。

只見山中一仙女,

美貌端正裸體身。

名叫朦 月當 女 女可 仙。

她是一個產育神。

見了玄黃忙下拜,

叫聲玄黃救性命,

手按肚腹口呻吟,

一連生下兩個蛋,

活蹦亂跳地上滾。

玄黃劈開蛋來看,

蹦出小孩一大群。

十個男孩十二女,

個個機靈甚喜人。

天干地支出了世,

玄黃一一取下名。

一群小孩見風長,

霎時個個長成人。

玄黃一一作婚配,

從此才有天干地支名。

詩曰:

在天為星在地為神,

在人心肝脾肺腎。

各屬金木水火土,

又配宮商角徵羽五音,

青黃赤白黑五色。

東西南北中五方名,

各歸其位盡其責,

五方五地守護神。

鴻蒙洞中奇妙子,

玄黃出遊心納悶,

忽然心中靈機動,

挖來黃泥做泥人。

眼睛所見心裡想,

各類形象要做成。

做一男來做一女,

眉清目秀好端正。

又讓他們成婚配。

世世代代有子孫。

奇妙正把泥人塑,

口吐涎水捏泥人。

抬頭一看吃一驚,

玄黃騎獸轉回程。

隨後眾徒無其數,

奇妙慌忙前去迎。

玄黃一見泥人笑,

此是前緣與後因。

對著泥人吹仙氣,

要使泥人還原形。

化成一個土珠子,

滾來滾去成一人。

取名就叫泥隱子,

日後人世有泥神。

崑崙山上碧水池,

碧水池中生紅蓮。

紅蓮九朵生紅煙,

紅煙裡邊九火蛇,

火蛇口中吐火焰,

玄黃拋出一根繩,

捆住九蛇在山巔,

九蛇口中含火珠,

照得山上放光明。

太荒山上一桃樹,

樹高萬丈無比粗。

同時開花又結果,

青桃未黃早桃熟。

七個仙桃真可愛,

七桃裂口現七核。

七彩紫氣不見了,

跳出七個小嬌嬌。

一見玄黃微微笑,

玄黃老祖問根苗。

七童當時來答道:

我來本是仙桃精,

滅天之時劫逃過,

孕化萬物傳人苗。

七童手指仙桃雲,

此物不是非凡品,

混沌黑暗起的根。

說罷七童不見形,

玄黃老祖心納悶。

回到洞中觀分明,

石臺上面飄香氣,

臺上現出七果仁。

玄黃拿起觀仔細,

桃仁突然來跳起,

頓時落地生了根。

長出七棵仙桃苗,

七色鮮花朵朵開,

朵朵鮮花如傘蓋。

玄黃弟子吃桃子,

桃核丟在山裡頭,

不知桃核有物體,

許多神靈日後出。

崑崙山上一棵槐,

青枝綠葉甚可愛。

層層樹葉如天蓋,

密密樹根通地脈。

槐樹之中懷老母,

老母又把子孫懷。

百鳥百雀樹上落,

五音五色分五彩。

有的鳥兒來獻果,

有的鳥兒報信來。

一日玄黃崑崙行,

見一景緻好驚人,

一棵古樹高萬丈,

樹上百鳥叫連聲。

有的好象烏鴉叫,

有的好比鳳凰鳴。

樹下有個碧玉洞,

住了一群老妖精。

大怪張口無比大,

四顆獠牙往外伸。

二怪頭上一隻角,

四隻眼睛如銅鈴。

三怪兩頭生四角,

分開兩半合一身。

四怪人頭鳥雀樣,

張開翅膀飛黑雲。

五怪獅頭人身樣,

大吼一聲如雷震。

六怪獨角四隻手,

膀子三丈有餘零。

七怪人身老虎頭,

豎起尾巴九丈零,

圍住玄黃不放行。

大怪張開血盆口,

伸出獠牙要吃人。

二怪一角撞將來,

力大無窮本事能。

三怪現出四隻手,

要捉玄黃眾徒生。

四怪飛在半天裡。

要抓玄黃一個人。

六怪昂頭來得快,

咆哮一聲如雷鳴

玄黃見了吃一驚,

原是山中怪物精,

連忙祭起開天劍,

一道閃電起紅雲,

六怪一見忙跪下,

口稱玄黃饒性命:

“我們都是太荒生,

有的是金石來成形,

有的樹木來長成。

有的山精並水怪,

有的爬蟲與飛禽。”

說罷一一現原形,

五顏六色放光彩。

玄黃一見心中喜,

眾怪以後有用處,

收為弟子一路行。

玄黃回到洞府門,

收的弟子一大群,

排在兩邊講道法,

宇宙洪荒講原因。

先天后天講一遍,

陰陽變化萬物生。

玄黃坐在靈臺上,

畫天畫地畫風雲,

口吐祥雲透九霄,

指頭上面繞彩雲。

玄黃老祖洞中坐,

手執金鞭化條河。

一條黃龍水上行,

一隻天龜來相迎。

黃龍盤在金龜背,

龜負黃龍重萬鈞。

天河有塊五行石,

天龜含在口中吞,

每回吞吐三千次,

天龜借它養性命。

天龜不慎把石吐,

“咕咚”一聲落凡塵。

落在黑水潭中心,

黑水一時鼓大泡,

現出一個大山林,

此山名叫五行山。

五行山,五條嶺。

五嶺像是五龍形,

一條黃龍中間臥,

口含一珠放光明。

照亮七十二崑崙,

後出多少稀奇文。”

玄黃叫聲泥隱子,

葫蘆一個傳與你,

後收洪水葫蘆存。

天干地支如葫蘆,

交與泥隱一神人,

藏在崑崙石洞內,

要躲洪水一難星。

洪水一萬八千載,

葫蘆存在崑崙頂。

等到盤古開天地,

天干地支得重生。

玄黃留下詩一首。

說泥隱子你且聽:

先天一世要滅盡,

後天盤古才出生。

盤古舉起開天斧,

一斧劈開太陽洞,

天上才有太陽神。

二斧劈開太陰府,

天上才有太陰星,

三斧劈開葫蘆殼,

天干地支滿天星。

玄黃老祖元氣化,

混沌初開第一神。

詩曰:

未開天地玄黃尊,

他是開闢第一神。

地氣化身收眾徒,

天地一體萬物生。

天下名山初具形,

九大名山好風景。

收伏紅魔轉化神,

諸多物體初長成,

可憐洪水泡天地,

所創世界一掃平。

一看黑水三巨浪,

大浪淘去多少神,

多少神仙成泥沙,

一波未平一波生,

九九劫難又逢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