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古语有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三国那样一个乱世,事情的演变往往如此。由于魏、蜀、吴三国交战不断,故而各国都或多或少有他国的俘虏。基于此,本文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三国时期的一位俘虏。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此人本是魏国一名武将,因在于蜀军交战中战败,而被蜀将姜维所俘获。按理说,姜维俘虏此人,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此人被俘获后,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那么,这位被俘虏的魏国武将又是谁呢?他害死费祎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且听本文细细道来:

此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从魏少帝曹芳的一份诏书中略知一二。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所载,这份诏书颁布在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八月,原文为:“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脩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闚阈,道经汉寿,请会众宾,脩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由此可见,这位被姜维俘获,而后害死费祎的魏国武将,便是郭脩。郭脩,又名郭修、郭循,是凉州人氏,以正直威壮著名于世。关于郭脩诛杀费祎一事,以下是具体经过:

其一:虽被姜维俘获,但仍心存魏国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正如前文所说,郭脩此人以正直著称,是凉州知名的忠义之士。故而,在被姜维俘获后,郭脩虽身在蜀国,但一心心存魏国,意欲杀敌报国,史称“姜维劫之,脩不为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些许时间的等待,郭脩终于找到了机会,那便是刺杀蜀国大将军费祎。

其二:趁费祎大搞聚会之际,手刃费祎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根据《三国志·费祎传》所载:“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脩在座。祎欢饮沈醉,为脩手刃所害。”

也就是说,在费祎举办宴会而沉浸在自己的欢乐陶醉之时,郭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出击,手刃了费祎。至此,费祎这位蜀国政坛上继诸葛亮、蒋琬之后的一代名臣,告别了历史舞台。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费祎之死,自然与郭脩的一心复仇和费祎的不加防备、大意轻心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还与姜维有着某些关联。毕竟,郭脩是被姜维俘获的。需要注意的是,本人并不是认为姜维害了费祎,而是认为姜维应该对费祎之死负有一定的责任。

其三:郭脩行刺刘禅,一直不得下手,故而费祎成为了刘禅的牺牲品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事实上,郭脩自从被姜维俘获后,内心的终极目标是刺杀蜀国后主刘禅。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刘禅身边的护卫过多,难以下手,故而才选择了费祎。

关于此事,《魏氏春秋》一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即:“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可以说,假如当时刘禅身边的卫士人数不多的话,那么被郭脩刺杀的人便是刘禅而不是费祎了。而郭脩之所以选择费祎作为第二刺杀目标,则主要是因为费祎当时执掌着蜀国军政大权,是蜀国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郭脩因刺杀刘禅不成而杀掉费祎一事,对于姜维而言,应是五味杂陈的。作为蜀国名将,姜维自然会痛心费祎之死。然而,另一方面,姜维与费祎又一向在北伐之事上存在不同意见,致使姜维经常被费祎掣肘,难以全面开展北伐。故而,费祎的死去,对姜维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解脱。

姜维俘虏此人,不仅害死了费祎,更是险些杀了刘禅

综上,姜维俘获的魏国俘虏郭脩,害死了费祎,险些杀了刘禅。而郭脩此人,在刺杀完费祎后也当即被杀。是非成败转头空,就该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