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開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晉武帝一大昏招,葬送了江山

01

三國末期,原來的三足鼎立已變成了一家獨大,蜀國和吳國都虛弱得不堪一擊。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以奇兵偷襲成都,成都城裡的軍民自上至下毫無鬥志,後主劉禪出城投降,蜀漢率先滅亡。

16年後,苟延殘喘的東吳也到了壽終正寢的最後時刻。西晉二十萬大軍兵分六路,在長達千里的戰線上同時出擊,勢如破竹,直取吳國都城建業(今南京),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一舉攻下石頭城,吳主孫皓請降。

西晉開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晉武帝一大昏招,葬送了江山

一片降幡出石頭

02

西晉的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開明而寬厚的人,他平定天下後第一件事就是裁軍,讓國家休養生息,又頒佈了佔田制、戶調製等發展經濟、減輕負擔的法令。

很快,整個社會出現了安定富足的面貌,幹寶的《晉紀總論》描述說:"太康之中,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牛馬被野,餘糧棲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故於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晉書·食貨志》也說:"平吳之後,……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

但是,這種大好的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晉武帝死後,朝廷政變不斷,終於在公元300年釀成災難性的"八王之亂",緊接著又是更為慘烈的"五胡亂華",一個曾經富庶的帝國被打成一片廢墟,漢民族差點遭受滅頂之災。

追溯起來,這一系列愈演愈烈的災難,都起源於晉武帝在選擇接班人和輔政大臣問題上的重大失誤。

西晉開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晉武帝一大昏招,葬送了江山

司馬衷

03

晉武帝在公元267年立九歲的司馬衷為太子,從立嗣的制度來說,這個選擇並沒有問題。但不幸的是,司馬衷是個不堪大任的白痴,而且其他皇子也沒有一個合格的,這就有大麻煩了。這個問題不但晉武帝意識到了,而且整個朝廷無人不知,接班人問題也就成為一件引人關注的大事。

當時眾望所歸的人選是晉武帝的同母弟弟齊王司馬攸。司馬攸有才幹,名聲好,《晉書》說他"才望出武帝之右",當年晉文帝立太子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他,只是因為司馬炎是長子才最終勝出。

現在晉武帝后繼無人,人們很自然又想起他來。但晉武帝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得異常固執,鐵了心不讓他繼位,而且還一再逼他離開京師,無論大臣們怎麼勸都不行。也怪司馬攸性情急躁、心思太重,竟因此而成疾,不久在前往封國的途中吐血而死,比晉武帝還去得早,死時才36歲。自此之後,西晉再沒有一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西晉開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晉武帝一大昏招,葬送了江山

楊駿

04

而更加錯上加錯的是,晉武帝選擇了自己的岳父、武悼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做惠帝的輔政大臣。

楊駿這個人能力不行,沒有任何政績,而權力慾很重,且為人兇暴,一意孤行,歷來就名聲不好。晉武帝病危時任命他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大權,這就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晉武帝本來還安排了汝南王司馬亮參與輔政,但司馬亮是個沒用的人,打仗就沒見他贏過,性格也極為軟弱。晉武帝快死的時候,下詔讓他料理後事,詔書被楊駿扣住,司馬亮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晉武帝死後,他也不敢去弔喪,只在大司馬門外哭哭啼啼。後來聽說楊駿要來討伐他,嚇得六神無主,連廷尉何勗都看不下去了,對他說:"現在朝廷都站在你一邊,你不討伐他,怎麼反而害怕他來討伐你呢?"司馬亮還是不敢輕舉妄動,連夜逃走,跑到許昌去了。這樣,晉武帝原來設想的讓楊駿和司馬亮互相制衡、共同輔政的計劃就徹底落空了。

西晉開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晉武帝一大昏招,葬送了江山

05

晉武帝任人不當的惡果在他身後很快顯現出來。權傾朝野的楊駿引起野心勃勃的賈后的不滿,元康元年(291),賈后勾結楚王司馬瑋入朝發動宮廷政變。楊駿在危急時刻沒有采納太傅主簿朱振的建議,猶豫不決,毫無主見,被亂軍攻破府第,楊駿躲藏在馬棚裡,被士兵用戟捅死。楊家被誅三族,幾千人死於非命。

賈氏掌權之後,總算還穩定了幾年,但她後來中了孫秀的借刀殺人之計,派人毒死太子,趙王司馬倫趁機發動政變,處死了賈后。很快,一場藩王之間的大混戰就拉了帷幕,局面完全失控,曾經強大的西晉就在這場長達16年的混戰中徹底衰落。

西晉開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晉武帝一大昏招,葬送了江山

八王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