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吕传道二解读

讲述下钟吕传道在黄帝内经的知识。

吕洞宾很疑惑,他就问五行在天地是如此,五行在人又如何呢?

钟吕传道,吕洞宾的疑问也都是我们的疑问。

钟老说:“人的头是圆,脚是方的,有天地之象。人体也有阴阳升降(这个之前讲过)与天地一般,所以有天地之机,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若以五行相生,则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生者为母,受生者为子。若以五行相克,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克者为夫,受克者为妻”

(一个是母子关系,一个夫妻关系)

钟吕传道二解读

以子母言之,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以夫妻言之,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肾是心的丈夫,肝的母亲,脾的妻子,肺的儿子不难理解啊,水克火,水生木。土克水,金生水。

以此类推肝者,脾之夫,心之母,肺之妻,肾之子。心者,肺之夫,脾之母,肾之妻,肝之子。肺者,肝之夫,肾之母,心之妻,脾之子。脾者,肾之夫,肺之母,肝之妻,心之子

心在内就是脉,在外就是色,以寄舌为门户。受肾制服,驱使于肺,这是夫妻之理。水克火,所以肾可以制服心,火克金所以心可以驱使肺。

心得肝则盛,见脾则减。这是子母之理。肝木生心火自然盛。火生土消耗了力量自然就减弱了。

肾之见于内者为骨见于外者为发,而两耳为门户。受脾之制伏,而驱用于心,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肺则盛,见肝则减,盖以子母一之 理如此

肾在体内是骨,在外是头发,两耳也属于肾,受土的制约,驱用于心,这是夫妻之理。金生水,肺属金得金则盛。水生木,肝属木。见肝就减。

肝在内与筋,在外为爪,眼目为门户。受肺的制约,驱用于脾。见肾则盛,见心则减。

肺在内为皮肤,在外为毛,以鼻穴为门户,受心之制优,而驱用于肝,得脾则盛,见肾则减。

脾在内为脏,(土之所以重要在于可以合五行)它养心肾肝肺。见于外者为肉,以唇口为门户。呼吸定往来,受肝之制伏,而驱用于肾,得心则盛,见肺则减,

这就是人体五行,相生相克,而为夫妇子母传气,衰旺见于此矣。

(以后看经书看到夫妇子母传气可别忘了这段话)

钟吕传道二解读

吕洞宾还是很机智的问阴阳升降又是怎么回事。心,火也如何火下行?肾水也,如何得水上升? 脾土也,土在中,承火则盛。要是火下去不是克肾水了吗?肺是金,金在上,火要是下去了,上面就没有火,那么火如何让金融化成水?相生者递相间隔,相克者亲近难移。是此五行自相损克,为之奈何?大概是是相生的都有间隔,相克的都在一起难以移动,你有什么办法?

钟老依旧大佬级别的,说五行归原,一气接引,元阳升举而升真水,真水造化而生真气,真气造化而生阳。始以五行定位,而有一夫一妇。肾,水也。水中有金。金本生水,要识水中金。水本嫌土,采后须得土归水。 龙乃肝之象,虎本肺之形。阳龙出于离宫,阴虎生于坎位。五行逆行。气传于母。自子至午,乃曰阳时生阳,五行颠倒,液行夫妇。自午至子,乃曰阴中炼阳。阳不得阴不成,到底无阴而不死。阴不得阳不生。

土克水,但是土生金,水中金是可以归于土的。 相生顺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颠倒五行就是天道的五行,水生金,金生火,火生土,土生木,木生水

天道中土能生木,木能升水,因为草木会吸收天地水分到根部。

水能生金,有句话叫水里淘金。

金能生火,你两个金属摩擦会起火花。

火生土,东西燃烧完了就是土的肥料。

也就是天道之所以永存,在于它是逆五行的。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气传于母打个比方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矣,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矣,

钟吕传道二解读

吕洞宾不懂,问五行就是阴阳一气。所谓一气是什么?

钟曰:“一气者,昔父与母一交一 ,即以精血造化成形。就是精子跟卵子。

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而在二肾。

肾,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因气上升以朝于心。心,阳也,以阳合阳,太极生阴,乃积气生液,液自心降,因液下降以还于肾。

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矣。

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矣,

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五行名之数也。论其一交一 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生气。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灵根坚固,恍恍惚惚,气中自生真水。心源清净,杳杳冥冥,液中自有真火。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合黄芽”

这只是讲五行归原,一气接引。

龙不是肝,是阳龙,阳龙在离中真水。虎不是肺,在坎中真火。

吕洞宾说真龙在离宫,真虎在坎中。离,坎中有水火,这个真水火怎么理解呢?

钟曰:“凡身中以水言者,四海、五湖、九一江一 、三岛、华池、瑶池、凤池、天池、王池、昆池、元潭、阆苑、神水、金波、琼液、玉泉、阳酥、白雪……若此名号,不可备陈。凡身中以火言者,君火、臣火、民火而已。三火以元阳为本,而生真气,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

西游记的三味真火,就是君火、臣火、民火合一,所以才这么厉害。

钟吕传道二解读

吕洞宾说人身一点元阳启动这三火,三火又在这么多水中,极其容易耗散,不容易聚集。阳弱阴盛,久而久之不得不散,人自然会生老病死。为之奈何?

钟老说:“心为血海,肾为气海,脑为髓海,脾胃为水谷之海,是此四海者如此。五脏各有液,所主之位东西南北中,是此五湖者如此。小肠二丈四尺而上下九曲,乃曰九一江一 ,小肠之下元潭之说如此。顶曰上岛,心田中岛,肾曰下岛。三岛之内,根源、阆苑之说如此。华池在黄庭之下,瑶池出丹阙之前,昆池上接玉京,天池正冲内院,凤池乃心肺之间,玉池在唇齿之内,神水生于气中,金波降于天上。赤龙住处。

中医的黄帝内经好像有这些东西的讲解。

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乃天地定位之比。气液太极相生,乃阴阳一交一 合之比也。一日十二时,乃一年十二月之比也。心生液,非自生也,因肺液降而心液行。液行夫妇,自上而下,以还下田,乃曰妇还夫宫。肾生气,非自生也,因膀胱气升而肾气行。气行子母,自下而上以朝中元,乃曰夫还妇室。肝气导引肾气,自下而上以至于心。心,火也,二气相一交一 薰蒸于肺,肺液下降,自心而来皆曰心生液,以液生于心而不耗散,故曰真火也。肺液传送心液,自上而下以至于肾。肾,水也,二水相一交一 ,浸润膀胱,膀胱气上升,自肾而起者皆曰气,以气生于肾而不消磨,故曰真火也。真火出于水中,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视之不可见,取之不可得也。真水出于火中,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见之不能留,留之不能往也。”

提点一句肝属木,肾气足而肝气生,肝气生就会绝肾的余阴而后纯阳之气上升。黄帝内经也这么说的。

肺是属阴的,在阳位,所以心液传肺液,火克金,心液到肺液也就生了。肺液生了,心的余阳就没了。所以成了纯阴。

纯阳之气有真一之水,是阳龙。纯阴液中有正阳之气为阴虎。本来是不能相交的,奈何真一之水见液相合,正阳之气见气自聚。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的知识。(黄帝内经说:“这知识我没有”)

钟吕传道二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