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怕打雷?如何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最近微信群裡面關於孩子"怕黑害怕打雷"的話題聊得十分熱鬧。有一位媽媽說他家的孩子已經4歲多了,平常特別活潑,而且什麼都不怕,什麼蟲子都敢去抓,膽子很大。但是最近一到了晚上,他一個人回床睡覺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的十分害怕,希望要跟媽媽一起睡。好說歹說,讓他一個人躺回床上之後也會讓媽媽不要關燈,自己去上廁所也不會獨自的去,希望有別人陪他一起。媽媽感到十分納悶,為什麼平常自己家孩子膽子那麼大,偏偏一到了晚上就那麼膽小呢?

孩子怕黑怕打雷?如何幫孩子克服

在通常情況下面對孩子怕黑膽小的時候,許多家長通常都會採取兩種做法,一種是當孩子害怕就會保護孩子,不讓孩子獨自面對,另一種方法是讓孩子去直接面對心中的恐懼,害怕黑就把孩子關進小黑屋裡面。其實這兩種方法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不健康的,雖然說當孩子長大之後,膽量會慢慢的變大,但是家長這樣做會很容易讓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只有讓孩子克服"心理恐懼",孩子才有可能自己走出恐懼本身。

孩子怕黑怕打雷?其實這都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不用擔心

在大多數情況下,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大膽一點的,畢竟對大部分家長來說孩子膽小怕黑是一種缺點。比如說家裡的小男孩睡覺的時候要求開燈睡覺,看到一些影子都會嚇得哇哇大哭。家長希望男孩子應該有男孩子該有的膽量,希望孩子是勇敢的。

許多大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孩子會為了一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害怕半天呢?因此會為孩子感到擔心,害怕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膽小懦弱的人。其實孩子膽小怕黑,怕打雷,這都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孩子怕黑怕打雷?如何幫孩子克服

據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容易感到恐懼是正常的,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開始發育他的大腦認知能力,開始爆發他的想象力。曾有研究發現,"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

家長知道孩子"膽小",其實是孩子的 "泛靈心理"

根據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就是泛靈心理,就是指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義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

年紀還小的小孩他們對於現實中的一些事物具有很強的泛靈心理,他們習慣把世界的任何事物泛靈化,也就是會把許多的事物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孩子的過於"泛靈心理",會給孩子帶來對生活中細小事物的豐富聯想甚至是恐懼。

孩子怕黑怕打雷?如何幫孩子克服

在孩子的大腦中,他會認為所有事情都是具有生命的,他會把日常的某一些事物想象的天馬行空,但是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使得孩子缺乏辨別現實與幻想的能力,所以他們會把日常所看到的故事書或者動畫片,想象成真實存在的事物。所以孩子會把在現實生活中所聽到的或者所見到的事物變成想象的素材。由於想象力的爆發,所以孩子會很容易感到恐懼。

想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1、作為家長不給孩子亂貼"膽小"的標籤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遇到孩子怕黑之類的一系列問題,都會把孩子歸類為膽子小的原因。當孩子向家長表達自己害怕的情緒之後,許多家長都會用"你是個膽小鬼。" 之類的話語去嘲笑孩子,甚至會讓孩子直接去面對這份恐懼,來改變孩子膽小的現狀。其實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來說,2-6歲的孩子怕黑是種非常正常的現象,跟膽子大小沒有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家長經常給孩子亂貼標籤,就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暗示。許多家長都應該知道,一定的心理暗示,其實是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假如家長給孩子貼了一個"膽小鬼"的標籤,那麼孩子往往就會按照你所貼的標籤,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行為。想用激將法的方式去激勵孩子,結果只會是適得其反的,因此作為家長不要盲目的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怕黑怕打雷?如何幫孩子克服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有著一定的恐懼心理是其實是十分正常的,因為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去解析什麼是現實和幻想。給孩子亂貼膽小的標籤,還不如去鼓勵孩子面對困難,也許這能激發他心中某一些潛能,勇敢的去面對自己。

2、和孩子一起樂觀面對恐懼,在黑暗中尋找樂趣

許多孩子之所以會怕黑,是因為在生活中給孩子留下黑暗會帶來可怕的東西的印象,孩子會害怕再看不見五指的場景中遇到一些讓他們恐懼的東西。但是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你害怕的黑暗雖然有讓人感到害怕的一面,其實也會有一面是讓你覺得溫柔而且美麗。

孩子怕黑怕打雷?如何幫孩子克服

比如在孩子睡覺之前,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臥室安裝一個小夜燈。在睡覺之前與爸爸媽媽在一起聊天,打著手電筒,當孩子害怕的時候,可以用手電筒照向孩子害怕的角落。或者也可以講一些適合在網上聽的溫馨小故事,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其實到了晚上,也會有著十分多的樂趣。家長還可以把孩子喜歡的一些玩具圍在孩子的床邊,像一排小士兵一樣守護著孩子,這樣孩子晚上在睡覺的時候也不會感到十分害怕了。

3、不過於溺愛孩子,適時的放手才能讓孩子成長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害怕孩子由於經驗不足的原因,或者是能力不夠,害怕孩子單獨出去的話會闖禍或者是會受傷,跟別的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候會受傷會吃虧。其實這種行為是對孩子過於溺愛的行為,這種限制人生自由的方法,其實會讓孩子失去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過分的保護孩子其實會間接的把孩子的"膽小敏感"現象從嬰兒期延續到幼兒期,甚至影響兒童期的個性發展。作為家長要知道過分的溺愛孩子其實會壓制孩子的成長,只有適當的時候放開手,才能讓孩子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的任務並不是讓孩子好好的成長,而是要給予他們勇敢成長面對外界的勇氣。我們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要讓孩子獨自去面對困難。有一種教育叫做探險,只有承擔風險才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風景。孩子膽子小的原因,可能來源於孩子天生的性格,但是要知道勇氣可以是後天形成的。作為家長要使用正確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