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那些书法家们~第354篇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毕沅幼年失父,母亲张藻将他养育成人,所以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能诗擅学问,著有《培远堂诗集》。张藻亲自把毕沅送到苏州灵岩山,拜诗人沈德潜和经学大师惠栋为师。他二十八岁就以诗文名满天下了,这一年,他以举人身份,授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担任素有“小军机”之称的军机章京,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三十一岁的毕沅参加了会试,毕沅榜上有名,进入了殿试。当时,军机处章京有三人参果殿试,毕沅、诸重光、童凤。诸、童二人和毕沅商量:“明天就殿试了,我们想回去再看一下书,请你代劳值班。你书法不行,与状元无望。我们书法好,有希望夺魁。”毕沅慨然应允。当夜,军机处接到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毕沅闲的无事,对这份奏折详加研读。

第二天殿试的内容,除经史外,时务策论正是问新疆屯田事务。他昨晚已做过分析、研究,故答的头头是道。果然,毕沅立论高深,引得读卷大臣点头称是。但是,因为毕沅的书法不好,被主考官列为第四名。卷子评定后,阅卷大臣将前几名的卷子读给乾隆听,乾隆对毕沅的时务策非常欣赏,钦点一甲第一名。诸重光得了一甲第二名,王文治一甲第三名,童凤二甲第六名。毕沅的性情儒雅、为人和易,这一点让他无意中得到了最好的奖赏,做人让一线,何尝不是福报。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毕沅身边集中着相当部分、当时中国最好的知识分子。因为他惜才、爱才,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有时凤凰不来,他也倾集心力帮助他们。江苏武进诗人黄景仁是黄庭坚的后裔,家境十分贫寒,一生穷困潦倒,为求生计四方奔波。一天,毕沅读到他的诗句“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十分难过,知道他的生活无以为继了,差人送去银子50两,让他暂度难关。黄景仁病逝后,留下老母孤苦无靠,毕沅知道后,又帮他抚养老母。黄景仁身后的诗集,也是毕沅帮他整理出版的。

歙县人汪中,是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汪中七岁丧父,家贫致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亲自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读书的机会,扬州民间有谚语“无书不读是汪中”。汪中生活困难,因为营养不良,加上劳心劳力,心脏有严重问题。听到更鼓鸡犬之声,即心跳加速,夜不成寐。他与毕沅没有见过面,有一次,实在困难了,想到了找毕沅打秋风。打秋风是古时候文人常用之法。那时候的官员,基本都是读书人出生,了解读书人的甘苦,有打秋风的,照例都会应付。当然,敢打秋风的,也不是一般文人。汪中跑到毕沅衙门口,请门卫转交一张小纸条,并说自己住在某某客店。毕沅见到纸条时,见上面写道:“天下有汪中,先生无不知之理;天下有先生,汪中无穷困之理。”毕沅一乐,派人送去纹银500两。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毕沅道释儒都通,也喜欢于此中人清谈。他在任陕西巡抚的时候,路经一座寺院,进去和老僧清谈,毕沅问老僧:“一部《法华经》有多少阿弥陀佛?”老僧应道:“不知《四书》有多少‘子曰’?”毕沅一时语塞,对老僧机锋由衷佩服。乃捐银重修寺庙,还为寺里添置了田产。

毕沅官是越做越大,著作也等身,但他为官的品行受到了置疑。他为湖广总督时,镶蓝旗人福宁为湖北巡抚,陈淮为湖北布政使,这三人被百姓形容为:“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 他们官官相护,想出种种名目、千方百计婪索民财,为人民所痛恨。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和珅当权时,天下督抚皆奔走其门。和珅四十岁生日,从宰相而始,有头有脸的官员皆有币帛祝贺,毕沅也赋诗十首,还找了很多书画铜瓷古画为和珅祝寿。当时钱泳问他:“祝寿的十首诗入《冰山录》吗?”或说毕沅慑于和珅的权势而罢结他。乾隆死后,嘉庆扳倒和珅,把他赐死。在后期算和珅后帐的时候,查到毕沅曾巴结过和珅,嘉庆十分震惊,下令褫夺世职,立即免了毕沅儿子的官职,还籍没了他的家产。当然,嘉庆给毕沅安了个很有说服力、非办毕沅不可的理由。朝廷指责毕沅镇压白莲教不力,而且滥用军需。

嘉庆元年(1796年),湖北荆州、襄阳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蔓延到南方各省,前后历经九年,耗用军费二亿两白银,才镇压下去。当时任两湖总督的毕沅,将军队的军需钱粮委派湖北省安襄郧荆道道员胡齐仑负责管理。胡齐仑任意侵贪、克扣,致使军内官兵多有怨言。于是,继任两湖总督的景府对胡齐仑经管的军费进行了审计清查。胡齐仑在嘉庆元年至二年间,每发一百两军饷,扣除户部少拨的四两“短平”银外,又报请湖广总督毕沅批准再扣除四两,胡齐仑私人加扣二两。一百两军饷到官兵们手中实得九十两。胡齐仑经手发放的仅襄阳军队的军饷一百四十余万两银子中,他私自扣留二万九千两,馈送给各营将军、督抚们花用。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嘉庆帝为此痛斥贪污军饷的行为,指责清军的行贿馈送之风由湖北始,将军需钱粮交由胡齐仑一人经理,罪魁祸首,实为毕沅。毕沅不死,会让他立即去死。“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币项,夺世职,籍其家。”

毕沅作为一品大员,著作等身,确实是真学问,真学问不代表人品正确,人品正确不代表有学问。著名学者章学诚与毕沅交往极深,毕沅出私人藏书20万卷,让章学诚编书修志。毕沅于经史、书画、小学、金石、诗文、地理之学,无不贯通。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毕沅的书法,源出二王,又于元、明诸家着力。他的书法,淡然出之、淡然收之,如同太极,看似飘逸,其实绵里藏针。书卷气漫溢在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儒生的儒雅气象。毕沅本不善书,长期的文化浸淫和人情练达使他的书法自有大家格局。为艺需要讲技法,一味技法就是乡愿而已。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原创】当他读到“一家俱在西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黯然神伤

卢秀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