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歸燕詩》:託諷禽鳥,表達自己“無心與物競”的情懷

眾所周知,張九齡是唐開元間名相,也是詩人。今天我們要賞析的詩歌《歸燕詩》就與其賢相的身份有關。接下來,一起看一看吧!

張九齡《歸燕詩》:託諷禽鳥,表達自己“無心與物競”的情懷

《歸燕詩》:

海燕雖微眇,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據阮閱《詩話總龜》卷十七引《明皇雜錄》說,“張九齡在相,有謇諤匪躬之誠。明皇怠於政事,李林甫陰中傷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賜焉。張九齡作《歸燕詩》貽李林甫。”

從這段記載可以推知,這首詩應寫於張九齡被罷相的前夕。張九齡是玄宗開元年間的名相,以直言敢諫著稱,但也由此而得罪了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由於李林甫、牛仙客的毀謗,玄宗皇帝漸漸疏遠了張九齡。

張九齡《歸燕詩》:託諷禽鳥,表達自己“無心與物競”的情懷

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被罷相,貶為荊州刺史。這首詩大約寫於這年秋天。這首詩是一首借詠物以抒懷的詩。詩所吟詠的是一隻將要歸去的燕子。但是,詩人並沒有精工細緻地描繪燕子的體態丰神,而是以海燕自比,以鷹隼喻其政敵李林甫之流。通過對比,說明哲理,隱喻自己的身世之感,表達自己“無心與物競”的情懷。

“海燕雖微眇,乘春亦暫來”二句,詩人以海燕自喻,說自己雖然出身微賤,來自民間,沒有什麼根基與庇護,力量弱小,不像李林甫那樣出身華貴、根深蒂固。但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在聖明的時代,自己只不過暫時來朝廷為皇帝效忠,如燕子春來秋去一樣,是不會久留的。這裡一個“微眇”,隱喻自己出身微賤,勢單力薄,沒有根基。一個“暫”字,寫自己暫居朝廷,如燕子般不會長久。“乘春”是說趁著聖明的時代,才得以“暫來”。這猶如孟浩然所說的“端居恥聖明”一樣,由“春”人們自然會想到開明的政治。

張九齡《歸燕詩》:託諷禽鳥,表達自己“無心與物競”的情懷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著,便一日數次地出入其間,銜泥作窠,不知辛苦。這裡以燕子銜泥作窠來隱喻自己在朝為相,努力為國家推薦人才,日夜辛苦,慘淡經營,沒有個人目的,不為自己私利,只為“玉堂”著想,希望“玉堂”更加光輝燦爛。這裡“繡戶”“華堂”“玉堂”都是隱喻朝廷,寫自己和李林甫一起,共同出入朝廷,都在為皇上和朝廷效忠。自己自知微賤,因此努力盡心於王事,並沒有與李林甫為敵之意。這四句含蓄委婉,寓意深刻。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二句告誡李林甫之流,我無心和你們爭權奪利,你們也不必猜忌、中傷我。我自知微賤,如今已很滿足了,你們還要和我爭什麼呢?這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是樂天知命,與世無爭,實際上也是牢騷滿腹。

張九齡《歸燕詩》:託諷禽鳥,表達自己“無心與物競”的情懷

當時大權已落在李林甫手中,張九齡自知不可能有所作為,他不得不退讓,但心中自然有憤懣與不平,只不過他的牢騷並不明顯而是比較隱晦曲折罷了。劉禹錫就曾在《讀張曲江集作·並引》中說,張九齡被罷相後,“有拘囚之思,託諷禽鳥,寄詞草樹,鬱然與騷人同風”。由《歸燕詩》看來,劉禹錫所說不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