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别人家的爸妈”吗?

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神奇的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方方面面都优秀,不仅有着优异的成绩,完美的性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能考得上一流大学……

70后、80后甚至90后的成长回忆中,肯定少不了这么一个必然登场的人物——“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无时无处不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物,痛斥我们的不长进。我们曾吐槽:凡遇批评,必以“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开头。

当我们长大,并且为人父母之后,常常还会想起自己童年的永远竞争对象——别人家的孩子,偶尔看到那时候常被父母挂在嘴边的他或她,如今未必比自己幸福的时候,心里还会有点小得意呢!

所以,长大后的我们都会注意,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不想给孩子留下我们曾经历过的童年阴影。

但是,时代变了,好像有哪里不对?我们貌似常常会听到孩子对我们说这样的话


“爸爸,小明说他爸爸是董事长哎!那你是销售经理,是不是比董事长大?”

“妈妈,小明的妈妈代表我们班参加园里的跳绳比赛,得了第一名呢,下次你去呗!”

“小明家的房子好大,他从客厅到自己卧室还要爬楼梯,他还有专门的游戏房!”

“小明说他家有三辆车,周末去郊区就开越野车。你也买个越野车呗!”

……

您瞧这些问题,是不是非常耳熟?还有网络上一直火爆的句子——现在是一个“入学需要拼爹,上学需要拼娘”的时代。

好像现在做个合格父母,必须下得了厨房,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

你是“别人家的爸妈”吗?

忽然发现我们70后80后还有90后的父母好悲催哦!小时候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好容易自己成了父母,又要从孩子艳羡的语气中感受到来自“别人家的爸妈”的无形压力和森森杀气。

就好比多年受气的小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却发现世道变了,现在都是婆婆要孝顺儿媳的时代,心里真是满满都是泪。

其实,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也好,“别人家的爸妈”也罢,都只是一种期许一种渴望一种希冀。当我们还是孩子,我们希望爸妈能够以我们为荣;等我们成了爸妈,也希望孩子能够以我们为荣。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美好的希望。

没错,我们希望家人能够以我们为荣,是一种珍爱家人重视家人的表现。但是仅仅有希望是不够的,作为家长还要有切实去做的决心,还有随着现实不断调整的良好心态。

合格的父母必定是时刻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同时给与精神上的食粮。合格的父母总是从孩子成长和发育的有利因素出发去考虑问题,从来都不怀疑孩子的能力,总是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因为时代的局限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并没有做到让我们觉得完美的程度。如今我们成了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必定能够做得更好。让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成长的更幸福,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1.我们可以学会看到孩子的进步,真正从内心赏识自己的孩子。

这世界上并没有笨孩子,只有某方面不擅长或暂时落后的孩子——我们总爱说孩子不擅长表达、孩子不擅长交际……但是,我们大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样样在行,又怎能奢求孩子方方面面都优秀呢?

我们比当年想自己的父母强的地方首先就体现在,我们能看到孩子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才能更有自信。我们发自内心地进行夸奖和赏识之后,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对于孩子来说,拥有懂得赏识自己夸奖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大的幸福!

你是“别人家的爸妈”吗?

2.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疯、一起探索。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有很多种方式。乖乖地坐在书桌前读书写字只是其中一种。与此相比,动手探索、实践,这种获得知识的手段更重要。

当某一天,孩子突然对各种小虫子产生了兴趣,你就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花园菜地里寻找并研究,说不定孩子将来能成为生物学家呢!

或者某一天,孩子对小闹钟产生了兴趣,你不妨找一个坏掉的闹钟,跟孩子一起研究闹钟的工作原理,没准孩子会由此爱上发明创造呢!

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机会,孩子的潜能才可能会最大程度地被发掘。孩子才能在同伴面前骄傲的说:“我爸爸就不一样了,他和我一起拆闹钟!我妈妈还跟我一起做虫子标本呢!”这样的夸耀,绝对秒杀那些夸耀自己有多少名牌玩具的孩子。

3.宠爱孩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定规矩。

对于孩子来说,好的规矩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例如,饭前要洗手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特别有益健康的好习惯;睡前阅读半小时是一种规矩,同时也是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不发脾气及时沟通是一种规矩,也是情绪管理和亲子交流的好习惯……跟孩子一起把规矩确定好,列出来贴在墙上。如果想省事的话,也可以网购那种有固定格式的好习惯养成表和计划表,只要贴一贴就行了。这些亲子活动都能够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让孩子受益终生。

4.定好规矩只是第一步,一起互相监督执行才是王道。

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给孩子定过规矩,但只有让孩子坚持下来的规矩才是有效的规矩,也才是好规矩。

如何定规矩才能让孩子每天都坚持呢?有一条要点一定要仔细看好——大人做不到的规矩,千万别给孩子立,否则会适得其反。

例如,要求孩子睡前阅读半小时,而家长自己却追剧到半夜,这种规矩只会减弱家长的权威,使得孩子把违反规矩当成家常饭。所以。立规矩的时候就要考虑执行的难度,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监督爸爸妈妈的机会,跟孩子一起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成长。

想成为孩子嘴里“别人家的爸妈”,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方说:

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起动手完成手工作品

一起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愉悦

培养孩子感知爱和幸福的能力……

我很喜欢这句话:孩子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家庭之间的差距。孩子人生道路的长度,往往取决于父母眼光的高度。

所以,让我们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先成为“别人家的爸妈”,然后,也许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家的娃不知不觉的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呢!

学习更多育儿资讯,来壹点壹滴和我们一起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