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桓公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相,對內厲行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對外則號召尊王攘夷,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了狄族進攻中原。聯合中原各國攻打楚之盟國蔡,安定周王王室內亂。齊桓公受到周天子的讚賞,頗受眾諸侯的尊敬。但就這一個帝王之才的齊桓公竟然活活餓死在宮闈中,這中間有什麼謎團?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自古國之昌盛都是離不開君王的勵精圖治,砥礪前行。齊桓公的宏圖大略與一身大智慧為齊國開闢了新天地。他臨危受命,當時齊國正內憂外患,戰亂不斷,從而導致國力衰退,民不聊生。此時,齊國內很多公子們大難臨頭各自飛,都逃到了外國去避難。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在公元前686年,管至父(齊國大夫,周穆王後代)和連稱(齊國大夫,其妹妹是齊襄公的妃子)發動了叛亂,殺了齊襄公。立公孫無知為國君,但在繼任不久便被齊國大夫雍廩派人殺害。經過一系列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宮鬥宮變,姜小白終於登上了齊國國君的寶座。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繼位後的齊桓公,用心建立強有力的團隊,拜管仲為相,重用賢能。還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軍事上,實行軍政、兵民合一制度;經濟上,增加人口數量,減少稅收;政治上,國野分治。漸漸地,齊國的國力穩步增長。與此同時,他內心的慾望越加膨脹,不再滿足一國之君,想當霸主。為了能夠一統天下,他提出了“尊王攘夷”,慢慢的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盟主。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齊桓公仍不滿足現狀,他想要的是各國的臣服,於是他又率軍打了幾個諸侯國,這幾個諸侯國之前是沒有會盟過的。各諸侯迫於壓力,紛紛趕去,並且承認了他的霸主之位。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公元643年,管仲病了,齊桓公前去相府探望。病榻前,與管仲談起未來的國家大事,管仲提醒齊桓公,不要相信豎刁、易牙、開方這幾個佞臣。建議齊桓公在他死後一定要趕出宮。此時的齊桓公也不再年輕,開始嚮往安逸的生活,他很寵信這三個人。管仲去世後,他也真的把三個佞臣趕出宮。一段時間後,齊桓公很無聊,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三個人在身邊的阿諛奉承。沒多久,他又把豎刁、易牙、開方請回了宮裡陪他玩。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好景不長,齊桓公生了重病,臥床不起。古代皇子爭權奪位數不勝數,齊桓公的兒子自然不在話下。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支持長公子,便借齊桓公的名義張貼告示,禁止任何人看望。還用高牆把王宮圍的水洩不通,只留了一個小小的洞口。病榻上的齊桓公危在旦夕,沒有太醫進來看病也沒有一口水喝,他的五個兒子沒有一個管齊桓公的死活。後來,齊桓公就活活的被餓死,他的屍體整整擱置了67天,死不能安寢,葬不能及時。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何晚景淒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成就如此霸業,親近佞人導致晚景淒涼,何其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