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李嘉誠英國投資“涼涼”,回國再次“出手”,目的何在?

近些年,國內經濟持續呈上升趨勢,加之中國人口數量增長速度快,引發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進行投資,從而誕生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富豪。

有句俗話說到:“站在風口浪尖上,豬都可以起飛”。相比之下,可以凸顯出眼光和機會的重要性。回顧以往成功企業家創業事蹟,可以看出,在成功的前提下,努力佔部分原因,但是他們比普通人提前發現了風口。例如馬雲率先發現電商的商機,進而創立了阿里巴巴等等。

“王者”李嘉誠英國投資“涼涼”,回國再次“出手”,目的何在?

眾所周知,李嘉誠為香港首富,已經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但鮮為人知的是,如今的風雲人物,在他15歲時因父親去世,被迫輟學,養活家中母親及三個弟弟。曾經是五金廠內的推銷員,也是鐘錶店的員工,因此被香港人們稱之為“行街仔”。同鄉人認為年少無知的李嘉誠“眼眸無神,骨架瘦弱,未來難成大器”。

不“認命”的李嘉誠,通過不斷學習並完善自己,為自己創造了更好的未來,並造就了自己的財富。李嘉誠曾說過:“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商人,唯有利益可以讓他“心動”!現如今,長江後浪推前浪,蟬聯首富位置也逐漸被諸多內地企業家不斷超越,有人說,李嘉誠的“時代”過去了。

“王者”李嘉誠英國投資“涼涼”,回國再次“出手”,目的何在?

同時李嘉誠的財富受股價下跌的影響,縮水近1105億元港幣,另外在加拿大的投資項目上不斷“踩雷”,損失慘重。雖然在鉅虧的情況下,也未能阻擋李嘉誠的投資“信念”。這時,英國成為了李嘉誠的“偏愛”,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早年間李嘉誠投資英國主要看上英國的發展潛力,並將投資目光放至電力、醫療、天然氣等多種項目上。

聰明的李嘉誠在英國投資上的佈局相當縝密,帶有豪賭的想法,希望有朝一日,英國經濟可以“起死回生”,因此,多數將投資目光轉移到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上,增長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

李嘉誠在拋售中國資產,投資海外市場的舉動,引起諸多網友的關注,而李嘉誠面對大眾的疑問 ,表示出自己只是有自己的投資直覺且有投資理念的商人。因此他一直被人們稱為“李超人”,不只是具有敏銳的投資眼光,還有無敵的風險評估能力。

好景不長,天不遂人願,人又能奈天何?萬萬沒想到英國市場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英國“任性”退出歐盟了。在英國經濟的影響下,與此同時,英國不間斷流出,對李嘉誠的打擊很大。

“王者”李嘉誠英國投資“涼涼”,回國再次“出手”,目的何在?

在外界看來,李嘉誠長時間以來從未在大陸市場進行投資,因此很多人認為李嘉誠是不是將退出大陸市場。當年在李嘉誠逐漸撤退內地房地產市場後,雖然房地產行業出現不小的“震盪”,但仍有少數龍頭房地產企業活了下來。例如恆大集團2013年報顯示,淨利潤達137億元,增長49.3%, 2017年營業額達3110億元,淨利潤達370.5億元,而且營業額逐年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房地產市場是有潛力的。

為什麼說房地產有潛力呢?從相關數據上看,我國過去二十年房價的增長浮動很大,週期性較強,房價走勢均呈整體階段性震盪上行。那麼會有人疑問房地產的週期根源是什麼呢?可以歸結為政策調控週期,也就是說在每次調控之後,房價會發生報復性反彈,近期一次調控之後,我國約一半城市的房價還在不斷增長,而且不同地區的房價差異性較為明顯,相比較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度較高,提供的房源數量稀缺,因此房價較高。而且我國具有巨大人口的優勢,房地產投資具有很大的利益空間。

“王者”李嘉誠英國投資“涼涼”,回國再次“出手”,目的何在?

所以李嘉誠將投資目光放在內地房地產行業,並且選擇“兩頭下注”,將目光鎖定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足以看出,已經做好降低風險的準備。李嘉誠回到大陸後,做出了最快的行動,在上海三林印象城開始了縝密的“佈局”。選擇一線城市核心地段進行投資,可以說明李嘉誠具有獨特的商業眼光。

同時,李嘉誠手握大量資金,一旦在內地開展布局,可想而知對內地房地產必定產生不小的影響。李嘉誠作為一名有“野心”且有財運的商人,這次重磅迴歸內地,縝密開展布局,你們覺得國內房地產行業能否掀起一陣波瀾呢?“新風口”又何時能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