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疫情期間,幼兒園遲遲不開學,許多在家陪娃的家長髮現,孩子從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覺,一刻也不消停,不光是手腳閒不住,嘴巴也閒不住。許多家長就疑惑了:難道是孩子有了“多動症”?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非也,3-6歲的孩子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比家長的精力要活躍十幾倍,家長明明已經很累了,但是孩子卻依然興致勃勃。

加之因為疫情的原因,孩子不能出門,儲存在身體裡的能量沒處釋放,就在“一畝三分”的家裡到處亂竄,家裡到處都是孩子“爆發”過的痕跡。

另外,3-6歲正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你會發現,玩的時候嘴也不停,叭叭說很久。家長抓住這段時期,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事半功倍!孩子的“語言爆發期”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後悔莫及。


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

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快的階段,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5歲開始就是語言潛力發展的巔峰,6-7歲以後,語言學習的加速度開始下降。

1.語言準備期——0-1歲

孩子最初的語言是從一個哭聲開始的,嬰兒的“哭聲”就是他的語言,他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飢餓,睏意,無聊,不舒服……到兩個月時,嬰兒開始傾聽媽媽的語言,並可以區分類似的音節,可以通過笑和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從最初的咿呀學語到發出一個“mama/baba”,孩子開始了他語言的歷程。

2.語言豐富期——1-2歲

這段時期的孩子可以聽懂陌生人語言中的50%-75%,開始願意用單音節表達自己的意願,對各種聲音痴迷,開始掌握一些類似於:“媽媽我要”,“我要喝奶”等短語。知道兩歲能進行簡單的對話。

3.語言爆發期——2-4歲

在這個階段很多還是會發生口吃,80%的孩子能很快恢復。這時由於大腦轉的太快,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太多,而嘴巴跟不上腦子導致的。

哥哥家的女兒,四歲那年總是口吃,上來一陣“我我我……”半天接不上下句。家長著急,呵斥她別這麼說話,說的過分了,一段時間以後孩子不再張開說話,跟家長表達自己的意願只用手腳比劃,就是不開口。

可把哥哥嫂子著急壞了,看了許多醫生,都說嘴巴和大腦沒有問題的。後來才知道是心理問題引發語言障礙,當她語言爆發的時候,大腦轉的太快,嘴巴還沒有說完,腦子中的話已經一閃而過了。經常起了個頭“我……”後面的就忘了,結果變成了家長定義的口吃。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多與孩子積極交流,增加孩子對各種概念的理解,增加詞彙的輸入,幫助孩子更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語言爆發期的口吃障礙

語言爆發期的孩子經常會有口吃的現象,家長不用過多擔憂,80%的孩子能夠快速恢復。

在這個階段孩子或許會詞不達意,顛三倒四,語句不通。記得我女兒是說話較早的,3歲的時候就聽到她和她奶奶在客廳裡絮絮叨叨的說話。

從她的口中經常會聽到一些“神句子”,比如:

“媽媽,地摔了我。”

“爸爸蹭蹭開車慢。”

“我我……我……我吃吃吃飽了。”

……

這個時候,我會通過理解孩子的意思,然後把爭取的話給她說一遍,然後再讓她複述一遍,以此來告訴她,她的意思應該怎麼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抓住語言爆發期,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會突然發現,某一天你心中的那個小人突然變成了一個“小話嘮”。記得有次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節目的諾一一整節節目都在絮絮叨叨的說話,不禁莞爾,那不就是我女兒的樣子嗎?

如何在這個階段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1.家長的積極肯定對孩子是莫大的鼓舞。

在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孩子特別健談。

那段時間,我有次帶女兒去超市採購,結果女兒進了一家玩具店。在我原來的印象裡,女兒多少是有些內向的,在路上遇到熟人,大人提醒好幾次,她才會和人家打招呼,結果那一次直接顛覆了我的想象。

女兒進了門就跟玩具店的老闆聊了起來,對每一款玩具都瞭然於胸的她,儼然一個小小解說員,玩具店的老闆也是個和藹的人,被女兒拉著走過一排排貨架,耐心聽著女兒的講解。

後來,玩具店的老闆還邀請女兒常來店裡玩,請她給小朋友們講解怎麼玩玩具。

想來是玩具店老闆的興致勃勃和讚許的眼光,讓女兒開啟了她語言的大門,孩子能努力不怯場的表達出自己,我覺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們一遍一遍的展示自己,在這個特殊又關鍵的階段,他們像一棵認真發芽的小樹苗,奮力長大。


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2.孩子就像個“復讀機”,家長的耐心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說:話癆的孩子,一定有朋友。因為她一定會拿著自己的玩具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換,交換的時候還要說,“我的玩具在哪買的啊”,“你的在哪買的啊?”“這個怎麼玩呢?”等,聊著聊著就成了朋友。

前陣子還是“話癆”的孩子,這陣子又變成了“復讀機”,家長說一句,他重複10句,重複得家長心煩。這時候我可得提醒一句了:千萬別煩,這是孩子在和你互動呢。

“復讀機”寶寶其實是在和家長交流,家長報以耐心和微笑,他們會覺得自己特別厲害,特別有成就感。

一個同事家孩子就是典型的“復讀機”,一次同事對兒子說,“出門拽緊我。”,孩子就一直重複“出門拽緊我。”,“出門拽緊我。”“出門拽緊我。”,同事說“說一遍就行了。”,孩子又開始一直重複“說一遍就行了。”

這是孩子在和家長鬧著玩呢,家長只需要陪他玩,陪他笑就好了。當我們最初學說話的時候,不也是從模仿自己的家長開始的麼?


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3.多與孩子對話,引導孩子表達

語言爆發期並不是簡單的通過多讀多看多說就可以了,它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善於溝通和表達的哪一類孩子,往往更加開朗。

至於如何幫助孩子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通過給孩子讀一些朗朗上口的唐詩兒歌,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

現在家裡但凡來了客人,女兒總是拉著客人背各種唐詩,給客人講繪本故事,給客人講完就用閃閃發亮的眼睛盯著人家,客人誇讚過女兒講的不錯,女兒會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樣的女兒我覺得開朗多了,自信多了。


疫情期間幼兒園不開學,家長在家陪娃發現孩子是“話癆”!


結束語

孩子說話早晚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家長也不需要過多焦慮。但是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就在突然某一天孩子能說長串的句子了,能完整複述一個故事了,能拉著你繪聲繪色的講自己的見聞了。

這個時期多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還不等孩子說家長先預知了孩子的需求,這樣其實對孩子有害無益。

珍惜孩子“話癆”的每一天吧,畢竟有一天,他會和你交流甚少,你會無比懷念這段時光。

我是青松,致力於傳播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