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考虑第八个天子的感受了吗?

天子七庙,这个说法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并不陌生,但是如果细究起来能够详述一二的人却又不多,那么天子七庙究竟有何说法呢?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用现在的话翻译一下就是:天子设立七庙,左边三个昭庙,右边三个穆庙,加上正中的太祖庙刚好是七个。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考虑第八个天子的感受了吗?

礼记

例如:周天子是这样供奉的:左边供奉的三位先祖依次是:文王/高祖(即曾祖之父)/祖(即爷爷);右边供奉的三位先祖依次是:武王/曾祖(即太爷爷)/父,而太祖之庙则供奉的是周朝始祖,即太祖后稷(姬弃)。其中父,祖,曾祖,高祖为四亲庙,文王,武王为二祧庙,而太祖后稷则是始祖庙。

古人讲究近亲远疏,四世而穷,五世而迁,所以超过四亲之外就不在七庙中祭祀,所以当第五位天子薨(后来才称:驾崩)之后,那么该天子的高祖则会撤出,由其顶上空余的位置。而二祧则在历代先祖中选出功德特出的两位保留不迁。所以一般来说,四亲变动比较频繁,二祧变动很少,而始祖庙基本不会发生变动。

上述的观点主要继承的是东汉郑玄注解的《礼记·王制》:“太祖庙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也”。他认为七庙应该是由始祖后稷庙和文、武二王因有功德而世世不迁毁的祧庙以及在位天子高祖父以下四亲庙组成。这个观点得到了何休,卢植等人的认可。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考虑第八个天子的感受了吗?

礼记注解

而历史向来是充满争议的,另一拨人认为因有功德而称“祖”“宗”的先祖应归到祖先庙,不在七庙序列,祖先庙世世不毁。而且“祖”“宗”的庙数量也不定。

魏晋时期的经学大家王肃就十分赞同这个观点认为,说到这里我们多了解一下王肃,他这个人其实很少人知道,但是他父亲司徒王朗却是人尽皆知,就是那个被诸葛亮活生生骂死的王司徒。他认为以高祖之祖、父为二祧。也就是说,实际上天子祭祀的是六世先祖和始祖。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考虑第八个天子的感受了吗?

王肃之父-司徒王朗

还有一方的观点与王肃一方的观点有些类似,但是略有不同,他们认为,文武二王应该归到世室,“文、武有功德,亲尽不祧,而所立者,世室也,非庙也不毁。”而且世室唯二,不可增加。

关于天子七庙基本上就这三种观点,不过千年来关于这三方观点依旧还是各有所钟,谁也没说服谁,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关于天子七庙的问题,只能先分析到这里,我们继续回到题目,说一下第八个天子该怎么办。

《礼记·祭礼》记载: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shan)。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考虑第八个天子的感受了吗?

祭礼

从上面的一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两个字之前没有提到过分别是一坛一墠。那么什么是坛?什么是墠呢?坛,就是用土和石筑的高台,而墠,就是清出的一片空地。

我们上面提到了七庙,那么当第八位天子薨了之后,他的六世祖就要从庙中移出到坛上享受祭祀,而他则可以进入到七庙中。而坛上如果位置放满了之后,那么就要将坛上最远的先祖给移到墠上,享受祭祀。所以不用担心第八位天子应该放在那里。

最后给大家留下一个问题,天子七庙是从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九庙的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选择了解一下。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