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看準一個市場機會,快速出手、用最低的成本馬上佔領市場空白——這是自古以來白手起家的生意人贏得第一桶金最常見的方式。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但在贏得市場之後,明智的生意人會迅速調整策略,深耕細作自己打下這一畝三分地。從小到大、從平庸到卓越、甚至有的是從不入流到主流、從黑到白。

在傳統行業中,這種“改邪歸正”,漸進式走上康莊大道的企業數不勝數。

然而,現在年輕的創業者面對的成長環境是:一步行差踏錯,後面再難翻盤。

OFO的失敗和摩拜的機會

記得初識小黃車,大家都一片叫好:“從小區到地鐵的路,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且根本沒有交通工具,這個Idea實在是太好了!而且還很便宜”。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然而在交了押金,使用了幾次之後,讚歎就變成抱怨了,不是找不到車、就是找到的車是壞的,要麼就是中途掉鏈子。

而且,客服打不通、押金退不了,到了這種程度,消費者的抱怨就變成了“咒怨”。

怨聲載道的時候,一個厚培元氣的王朝都能垮了,更不用說一家並無多少積澱小小的公司了。

正當這時,摩拜出現了,這個車看起來沒那麼輕、沒鏈條、輻條、輪胎不用充氣、支付方便…Anyway,消費者不管這些,只要好找、好騎就行。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摩拜確實質量更好,於是消費者們魚貫而入,投入了摩拜的懷抱。

OFO沒有機會改正錯誤了,因為犯錯也是有成本的,而總結了OFO經驗教訓而來的摩拜一身輕裝上陣,馬上收割了共享單車的市場紅利。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債務問題到今天還沒解決。曾經估值20多億美元的公司今天存在的首要意義,就是趕快先把欠別人的錢給還上了。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小黃車”的失敗,或者稱為階段性失敗,最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

有的說因為股權機制、有的說因為管理跟不上、有的說因為創始人太驕傲。

戈卻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小黃車在開始的時候就為了規模放棄了產品質量,而自行車作為公共品來投放,質量差的話後果是致命的,一是影響使用、二是維修成本高、三是設備折舊率高,要不斷投入資金成本。

資本上長袖善舞,能彌補內功的先天不足嗎?

成立23個月,納斯達克敲鐘,瑞幸咖啡刷新了中概股的IPO時長記錄。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當然,納斯達克和A股的邏輯不同,瑞幸闖關成功,只能說資本市場看好這一選手,到底消費市場瑞幸這一物種能不能存活下來,還要看何時穩定盈利。

瑞幸和OFO,都是資本“催肥”的新商業物種,怎麼知道瑞幸不是下一個OFO?

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楊飛的解釋是:“我們的團隊不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創業老兵,是一個謹慎的團隊,有理性和務實的一面。絕對不會是下一個ofo,希望大家有信心。”

他的意思是:瑞幸咖啡的CEO是前神州優車副總經理錢治亞,董事長是打造了神州租車和神州優車兩家上市公司陸正耀。OFO呢?戴威和他年輕的團隊一沒經商經驗、二沒管人經驗、三沒管錢和資本運作的經驗。

這是一個大多數媒體可以住嘴的理由,如果你看一件事兒不靠譜,那麼平時一貫靠譜的人拍胸脯說這事兒靠譜,邏輯就發生了變化。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一級市場的玩家投資瑞幸,賺的是瑞幸成功IPO後退出的錢,燒錢無所謂,瑞幸以後盈不盈利也沒太有所謂,只要卡好點成功退出,高位套現就OK。

二級市場賺的是股價波動的錢,股價長期來看還是要倚賴企業經營基本面的。

資本熱捧、媒體熱捧、補貼續命的時候,消費者選擇瑞幸咖啡。沒有補貼、過了新鮮感之後,消費者還會選擇瑞幸嗎?

對於咖啡好不好這回事,瑞幸的某位領導就曾經說過,星巴克的成功也不是靠咖啡品質,而是靠地理位置和店鋪環境,在外賣費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誰呢?對不起,這兩個我都不選,我選costa。

瑞幸,講得好資本故事,賣得好咖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