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下面5句话,如果有同感,请在心里打个勾。

□ 忙了一天,快下班时我却感觉总有事情没做完。

□ 每天上班我总感觉做了很多事,又好像没做什么。

□ 很容易被领导和同事打断,后面又要花很久才重新进入状态。

□ 每次领导突然布置任务,都让我感到有些焦虑。

□ 上班时常忍不住去看下手机,偶尔还刷下抖音。

1个勾都没有,说明你的工作专注力很高,很棒哦!

打勾1-2个,说明你的专注力还可以,但可以继续提升。

打勾3-4个,说明你工作时的精力大量被浪费,专注力急需提升。

打勾5个,恭喜你,你是重度的专注力缺乏者,必须改变啦!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科技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对你的专注力的诱惑和干扰。专注力,可以说是当下网络社会最稀缺的能力。

如何保持与工作的深度连接,如何在庸庸碌碌中保持高专注力,从而高效工作,是当今职场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高效工作法——深度工作法,就可以有效解决专注力的问题。

1 什么是“深度工作”

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院副教授卡尔·纽波特认为,当今社会劳动者的60%以上工作时间都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群聊等琐碎的“浮浅工作”上。

所谓“浮浅工作”,就是浮在表面上的事务性任务,对认知要求不高,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而深度工作正相反,它要求我们没有干扰、高度专注,它能将我们的个人认知能力带到极限,创造新价值,提升职场技能,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做多了容易给人们造成假忙的错觉,比如:你每天都在忙着做一些重复性低价值的浮浅工作,但是因为时间被填满所以很容易就误以为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心流,是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深度工作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它才是“水面”之下真正的有价值的部分,也是真正决定你工作能力和价值的部分。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冰山浮侧视图

优秀的人都是深度工作法的实践者。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个时间,他会远离世事,阅读思考;JK罗琳为了写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作品《死亡圣器》,住进一家爱丁堡酒店,与世隔绝深度思考。

2 为什么我们无法“深度工作”?

既然深度工作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呢?

其实最大的阻碍在于我们自身的思维惯性,主要是先易后难和假忙碌两个方面。

(1)先易后难

小陈现在手上有两个工作,一个是回复同事邮件,一个是写汇报总结。很明显,回复邮件比写总结容易得多,所以她选择先回复邮件。不止如此,在她回完邮件开始写总结时,仍忍不住去关注邮箱,看是否有需要回复的新邮件。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种思维惯性,即职业行为没有决定性意义时我们会倾向于选择做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才会长时间去处理浮浅工作,想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越来越难,长此以往工作效率和工作价值自然会降低。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2)假忙碌

小黄是公司的一名行政,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天天加班,就连过年都在办公室过的。

同事们在背后议论纷纷,明明差不多的工作量小黄却忙成这样,而且每次工作结果也一般。

但公司领导总夸他:"你们看看小黄,每天都这么忙,天天加班,多努力"。

不止小黄的领导,现实中不少人也觉得忙碌就代表了付出代表了价值,说明你为公司做了贡献。

殊不知,这种追求忙碌的假忙碌观念,容易让大家倾向于做能看得见成果的表面工作,“吃力不讨好”的深度工作就没人想做了。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3 如何能“深度工作”?

想要提高专注力,学会深度工作法,有以下几个步骤供大家参考。

(1)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提到了深度工作的四种模式:

  • 节奏模式

你可以安排自己固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保持自己的节奏,转化成自己特有的习惯。

比如,有些作家会一直保持早起阅读或写作,往往这段不被人打扰的时间成为他一天效率最高的时候。

这种模式适合刚开始践行深度工作法的新手和专注力较差的人

  • 双峰模式

你可以将时间分为两块,一块专门用来全身心投入高专注工作,另一块做其它零散琐碎的浮浅工作。在深度时间内,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

这个模式具体操作很多样,比如你可以按天分,每天上午八点半到九点被打扰的几率小,所以划分为深度工作时间,其他时间则用来处理各种事情,也可以按周分,每周半天用来深度工作,其他4天半则是开放时间。

这个模式很适合职场人的日常工作时间安排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 禁欲模式

这个模式比较极端,践行者往往会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他们会避免浮浅工作屏蔽干扰,比较适合自由职业者

很多知名作家都会采用这种类似于闭关的方式,完全屏蔽外界可能带来的干扰,把全部注意力放到写作上。

  • 记者模式

这是日常中随时可以切入深度工作状态的模式,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集中注意力高效工作。

这种模式往往适合深度工作法高手和专注力极强的人,比如美国著名记者艾萨克森,就是用这种模式写出了好几本名人传记。

(2)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要保持固定的习惯,这样才能让你更快的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比如,村上春树有一个自律到变态的写作习惯,他规定自己每天就写4000字,400字一页的方格纸,每天写满10页。完成了他就果断放下纸笔去做其他开心的事情,如果没写完他什么都不管,一定要写完。村上春树说:“当你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

(3)减少浮浅工作时间

有意识的减少各种开会、媒体网页、文档准备等低价值低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这能让你专注在重要事情上,掌握工作主动权。

(4)减少网络干扰

互联网的便捷无处不在,逛淘宝不知不觉一小时没了,刷抖音不知不觉两小时过去了,想要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就要学会减少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依赖。

这需要我们去有意识得控制网络使用时间和社交媒体的聊天时间,比如减少朋友圈浏览次数,减少刷抖音时间,开启消息免打扰等。

【干货】深度工作法:你的专注力,决定了你的职业高度

发掘多种休闲方式也很重要,比如看书听音乐、跑步运动和户外旅行等不依赖网络的娱乐放松方式。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家尽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希望大家都能开启职场新高度,迎来人生新宽度!

作者:张kiki,江湖人称k姐,半路转行新媒体的生物博士,职业生涯咨询师,职业生涯培训师,为你解决职(学)业发展中的小问题大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