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虞世南哲理诗二首

唐代虞世南哲理诗二首

​《咏 萤》 唐·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虞世南,初唐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然而这样的小虫在黯淡黑夜中却努力地放出光芒,使自己的存在被众人所周知。《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唐代虞世南哲理诗二首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的意象古今有所差异,古人认为蝉是一种餐风饮露的鸣虫,代表着高洁。作者借助于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操。“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用来借指与帽带相似的蝉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生活的虫类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人借以表达个人的操守,做人做官应该德行高洁,方能声名远播。“好名声”的传播不是借助于“秋风”得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