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長春、狄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分析

穆長春、狄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分析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作者:穆長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狄剛,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核心要點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發展迅猛,產融結合,突出供應鏈整體經營成本降低,已是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爭相創新的新領域。但目前國內的供應鏈金融尚處於早期階段,雖然有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湧現和應用,離成熟相距甚遠,供應鏈金融還無法脫離信用,優質的核心企業信用又無法向供應鏈上下游傳導,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舊存在。

信用的核心是對過去的事實可證,對未來的事情可期,區塊鏈技術就是承載信用的最佳工具,其隨著比特幣的問世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嘗試對供應鏈金融的概況和發展現狀進行概括,分析供應鏈金融的痛點及區塊鏈的解決方案,重點介紹了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最後在指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問題的基礎上,對其未來進行展望。

供應鏈金融概況與發展現狀

1. 供應鏈金融的概念與內涵

(1) 背景

企業微觀上,儘管供應鏈管理問題研究不斷深入,但在落地操作上,國內企業對供應鏈的經營重點在於實現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商流的有效整合,這也是供應鏈發展必須要跨越的障礙。

產業宏觀上,產融結合已經是全球先進供應鏈體系和制度所倡導的模式。一方面,國際貿易的全球化趨勢要求金融市場以供應鏈為中心提供更為靈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風險可控的融資模式;另一方面,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亟待供應鏈金融的支持;相應地,商業銀行的發展需要金融創新來創造新的業務生長點和利潤來源。

在企業微觀和產業宏觀的共同作用下,供應鏈金融成為了供應鏈管理與金融理論創新的新方向,近年來也發展迅猛。

(2) 定義

國內關於供應鏈金融定義的普遍觀點認為供應鏈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戶為依託,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第三方監管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為一體的管理行為和過程,它將貿易中的買方、賣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實現了用供應鏈物流盤活資金,同時用資金拉動供應鏈物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應鏈網絡,與供應鏈經營企業相結合,實現有效的供應鏈資金運行,同時又能合理地控制風險,成為供應鏈金融的關鍵問題。

(3) 特點

a) 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基礎。實際的供應鏈支撐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供應鏈金融的規模和風險由供應鏈運作的質量和穩定性直接決定。

b) 運用大數據對客戶企業進行整體評估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前提。整體評估是指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方從行業、供應鏈和企業自身三個角度分別對客戶企業進行系統化的分析評判,並依據分析結果決定是否對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c) 資金閉合運作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剛性要求。為了保證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正常運轉,供應鏈的資金流、物流運作必須依照合同要求流動。

d) 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是供應鏈金融的必要手段。供應鏈金融的生態圈由供應鏈金融受益主體、實施主體、資金方以及基礎服務的相關企業和組織共同構成。

e) 企業、渠道和供應鏈,尤其是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要對象。

f) 流動性較差資產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針對目標。企業在生產和貿易的過程中,形成了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等眾多資金沉澱。這些流動性較差資產為金融機構或其他服務提供商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了理想的業務資源。

2. 供應鏈金融交易形態

傳統的供應金融的交易形態有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以及預付款融資三種,並且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種新興的交易形態——戰略關係融資。下面對四種交易形態做簡要的介紹。

(1) 應收賬款融資

應收賬款融資,也稱發票融資,是指企業將賒銷而形成的應收賬款轉讓給專門的融資機構,以應收賬款作為還款來源,使企業得到所需資金,加強資金的週轉。

應收賬款融資是集融資、結算、財務管理和風險擔保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應收賬款融資的主要方式有:保理、保理池融資、反向保理、票據池授信、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和出口信用險項下的貿易融資。

(2) 庫存融資

庫存融資又稱存貨融資,是指需要融資的企業,將其擁有的存貨用作抵押,向資金提供方出質,同時將質押存貨轉交給具有合法保管存貨資格的物流企業進行保管,以獲得貸方貸款的融資業務,是物流企業參與下的動產質押業務。庫存融資的形態主要方式有:靜態抵質押授信、 動態抵質押授信和倉單質押授信。

(3) 預付款融資

預付款融資是指在上游企業承諾回購的前提下,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信用擔保,中小企業為緩解預付貨款壓力以金融機構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質押貸款,其提貨權由金融機構控制的融資業務。

預付款融資的主要類型有:先票/款後貨授信、擔保提貨(保兌倉)授信、進口信用證項下未來貨權質押授信、國內信用證和附保貼函的商業承兌匯票。

(4) 戰略關係融資

上面介紹的三種融資方式都屬於有抵押物前提下的融資行為,與原有的企業融資方式比較相似。在供應鏈中還存在著基於戰略伙伴關係、基於長期合作產生的信任而進行的融資,即戰略關係融資。這種融資方式的特點在於要求資金的供給與需求方相互之間非常信任。在戰略關係融資中,供需雙方之間除了需要依靠契約進行治理,還要進行關係治理。

3. 供應鏈金融的政策環境

近些年來,供應鏈金融的支持政策不斷加碼。

2016年2月,人民銀行等八部委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 ,提倡探索推進產融對接融合,探索開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

2016年10月,發改委發佈《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強調建立財產權利質押登記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以便於金融機構改進和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2017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製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 提出,鼓勵金融機構依託製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保理等各種形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有效滿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其中“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是六項重點工作之一。

2018 年 4 月,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央行決定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在政策向好的大環境下,供應鏈金融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競爭中來。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之外,行業龍頭企業、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等都在嘗試作為實施主體來開展服務。

4. 供應鏈金融的生態

供應鏈金融生態由供應鏈金融參與方間的角色和結構關係,以及它們與制度和技術環境的關係共同構成。供應鏈金融生態包含四層結構。

(1) 供應鏈金融受益主體

供應鏈金融的受益主體主要是指在生產和貿易的過程中,依附於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藉助核心企業信用背書,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 供應鏈金融實施主體

在供應鏈金融發展初期,實施主體主要為商業銀行。隨著供應鏈金融行業的不斷髮展與創新,掌握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真實貿易信息的行業龍頭企業、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等各參與方紛紛利用自身優勢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3) 供應鏈金融資金方

供應鏈金融資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資源的主體,同時也承擔著最終風險。

(4) 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如技術服務提供商、供應鏈金融信息化服務商、行業組織等。

5. 供應鏈金融的功能與主要價值

(1) 功能

a) 追蹤供應鏈資金流

供應鏈金融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無法對鏈上的資金流進行有效管理。而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可以說是對不同供應鏈成員間金融資源流動的管控。

b) 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運用

供應鏈金融的出現使得鏈條上的企業關係更多的是協作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金融資源的使用考慮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收益,而是整個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c) 擴大金融資源的源泉

供應鏈成員及服務提供商之間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需要進行支付,因而有了融資的需求。供應鏈金融提高了鏈上成員獲得資本以及在金融市場上融資的可能性,改善了鏈上企業融資的境遇。

(2) 主要價值

a) 降低融資成本

核心企業由於與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有長期的貿易往來關係,不僅對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較為全面的瞭解,而且還通過訂單和銷售渠道選擇控制著中小企業的未來生存與發展。銀行通過核心企業的擔保將對中小企業的授信轉化為對核心企業的授信,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極大限度地盤活資金,讓中小企業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融資。

b) 降低融資門檻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為了應對中小企業資信普遍偏低的特點,銀行可以只關注每筆具體的業務交易,適當淡化對企業的財務分析和貸款准入控制。在融資過程中,銀行重點考察申貸企業單筆貿易真實背景及企業歷史信譽情況,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利用貿易自償性來控制貸款風險,從而使一些因財務指標不達標而導致貸款被拒的中小企業,可以憑藉單筆業務的貿易背景真實性來獲取貸款融資。

c) 降低融資風險

通過對物權單據的控制和融資款項的封閉運作,銀行可以對資金流和物流進行控制,使風險監控直接滲透到企業的生產和貿易的過程中,有利於對風險的動態管控。

同時,供應鏈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銀行授信與融資主體風險的隔離。銀行更注重企業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連續性,通過對企業的全面審查,確定企業銷售收入作為其融資的還款來源,同時限定融資期限與貿易週期相匹配,使資金不能被動用,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相對較小。風險的降低鼓勵銀行拓寬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範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惜貸拒貸的問題。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

1. 供應鏈金融行業痛點

(1) 供應鏈信息不透明

傳統供應鏈運作中,信息孤島問題普遍存在,鏈上參與方的系統相互割裂,各自保存信息,沒有有效的共享渠道和途徑。如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的交易信息只會存儲於雙方的系統之中;金融機構授信信息也僅僅掌握在金融機構的手中。由於整個供應鏈信息不透明,參與者無法瞭解整個交易流程中所有的信息流和進展情況,從而降低了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加大了操作難度和風險。

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信息不透明則造成了其無法從中小企業獲得有效的數據,進而懷疑整個交易的真實性,使得許多真實且急迫的融資需求被拒絕。

(2) 授信對象侷限性

由於信息孤島問題的存在,金融機構出於風險管控的考慮,只是基於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垂直給上下游企業進行授信。風險傳遞的擴散性使得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大多隻侷限於一級供應商與經銷商,而處於供應鏈遠端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則很難得到滿足。

(3) 違約風險高

現有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對鏈條企業的約束能力較弱,給惡意虛假交易、資金流斷裂等可能造成違約的行為留下了較大的操作空間。供應商與買方、融資方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最終現金結算過於依賴雙方的契約精神,尤其在涉及到多方交易或多級交易時,違約風險則會成倍增長。

(4) 監管難度大

到目前為止,供應鏈金融的電子化程度依舊較低,文件仍多為紙質形式,操作也多依賴於人工,加之銀行間信息不互通,監管信息獲取滯後,容易被不法企業“鑽空子”,以同一單據重複融資,或虛構交易背景和物權憑證,比如2012年江浙地區出現的鋼貿融資虛假倉單以及2015年珠三角地區出現的黃金珠寶加工企業構造貿易融資投機套利。

(5) 融資難融資貴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賒銷是買方的主要結算方式,相應的賬期也從30天延長到60天,90天甚至180天不等,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但是核心企業的信用傳遞不到供應鏈的尾端,企業難以獲得銀行的優質貸款。而民間借貸利息居高不下,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較為嚴重。

2. 區塊鏈的技術特徵

區塊鏈技術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應用模式,對解決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眾多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1) 網絡結構方面

區塊鏈基於點對點的網絡結構,使得參與方能夠對等、網狀協作。這為參與方之間沒有顯著的層級或從屬關係的跨機構協調,提供了便利,無須在組織結構上進行協商,只要將業務規則固化到區塊鏈的初始設置中,即可開展,簡單快捷。

(2) 系統穩定方面

區塊鏈具有高度穩定的特性,能夠作為供應鏈金融運作的基礎平臺,滿足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對系統穩定性的基本要求,供應鏈數據能得到有效保護,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可以在區塊鏈系統上穩定運作。

(3) 信任體系方面

各個節點可以在無信任基礎下進行安全交易。區塊鏈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有效解決“信任”問題。區塊鏈上的數據安全性高、交易無法撤回,同時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往往會進行較為嚴格的身份認證與反洗錢,構成了區塊鏈的信任體系。

(4) 存儲技術方面

分佈式、集體維護的存儲方式使交易者可以匿名,交易信息完全透明。參與者共同維護一個數據全體可見的賬本,通過數據的分佈式加密存儲,數據不可篡改,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證。

3. 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非常適用於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業務。

(1) 供應鏈信息透明化

供應鏈生態中的參與方依協議共同維護一個公共賬本,每一筆交易經全體共識後記賬。公共賬本上的數據全體可見,可有效保證數據主體的訪問權和數據可攜權,賦予數據主體對自身數據更為靈活的處置能力。通過數據鏈上、鏈下分級加密存儲,可在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前提下,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不可篡改,實現數據在不同應用間更高效的自主流轉,符合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發佈後的技術發展趨勢。

(2) 信用傳遞

在傳統的融資過程中,核心企業背書信用會隨著應收賬款債權的轉讓不斷減弱。區塊鏈技術能夠把現實的應收賬款債權映射到鏈上,並能基於顯示法律和合規要求實現轉讓、清算等業務動作,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設計,鏈上數據不可篡改,可溯源,可承載價值,核心企業背書效用能夠沿著可信的融資鏈路傳遞,進而解決核心企業信用難以傳遞到供應鏈尾端的難題。

(3) 智能合約管控履約風險

金融的價值核心是通過跨週期資金配置所產生的資產,而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能夠承載這種多樣化場景的資產。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應用於商業場景的重要發展方向。它是一種特殊協議,封裝了若干狀態與預設規則、觸發執行條件以及特定情境的應對方案,以代碼形式寫入區塊鏈合約層。

基於智能合約的履約形式不但能夠在缺乏第三方監管的環境下保證合約能夠順利執行,而且杜絕了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違約風險。

(4) 監管便利性提升

將供應鏈金融的信息上鍊加密並實現可追溯,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同時通過區塊鏈實現紙質文件的電子化以及對智能合約的應用,可以有效地獲取監管信息,對資金流分析預警,能夠及時對貿易背景真實性進行分析與核實。因此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大大便利了監管,順應了當前金融監管日益嚴格的趨勢。

(5) 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使得鏈條上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可以更高效地進行貿易真實性審查和風險評估,同時由於核心企業能夠信用傳遞,傳統流程中由於信任危機而增加的繁瑣核查程序可以得到大幅削減,金融機構惜貸拒貸的現象也能夠有所改善。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融資融資效率,為從根本上解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極大助力。

4. 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的應用——以應收賬款融資為例

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的結合是當前供應鏈技術應用的熱門領域之一。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供應鏈金融優勢明顯。以下以應收賬款融資為例來說明。

(1) 主要流程節點

(2) 現有流程痛點

a) 紙質文件、線下手工操作

b) 信息分散不透明,來源無法追溯

c) 企業容易以相同單據重複融資,或虛構交易背景和債權憑證

d) 融資過程需要多部門協同,流轉時間長,效率低下

e) 數據獲得性差,無法有效管理資金流動並預警,同時也無法及時對貿易真實背景進行分析及核實

f) 銀行手工報送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

g) 信息同步實效性差

(3) 區塊鏈技術優勢

a) 端到端信息透明化。所有相關參與方都通過一個公共賬本分享信息並進行交易,提高決策的效率和精確性;

b) 交易智能合約化。所有交易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只有在滿足條件下的交易才會執行,降低交易對手方風險;

c) 紙質文件電子化。所有紙質文件實現電子化,提高流程效率並降低操作風險;

d) 信息加密可追溯。所有上鍊信息均加密且可追溯,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也降低了審核的難度和成本;

e) 參與方操作協同。所有相關參與方共同維護流程節點,確保信息同步;

f) 數據分佈式儲存。信息和數據的分佈式存儲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現有貿易融資平臺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探索

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探索過程中,將其應用於供應鏈金融領域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縱觀國內外區塊鏈應用情況,已有不少針對供應鏈金融領域各類應用場景的應用方案。

目前,以在區塊鏈上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為起點,旨在解決現有貿易難題的貿易融資平臺也在不斷湧現。以下將選擇性介紹並分析三個比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平臺。

1. 香港“貿易聯動”貿易融資平臺

“貿易聯動”(eTradeConnect)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起,12家香港主要銀行組成的聯盟共同開發的貿易融資平臺,於2018年10月31日正式投入運作。該平臺不但將過往流程繁瑣的貿易融資推進至數字化的新時代,而且帶來了各種優勢:

(1) 實時與需要取得文件的貿易參與者分享交易文檔,保障數據隱私和安全性;

(2) 提高記賬貿易的透明度,讓訂單的明細更一目瞭然;

(3) 由於平臺上的交易資料可被核實和比對,可降低融資欺詐的風險;

(4) 超額融資的風險下降帶來銀行的融資意願提高;

(5) 貿易文件以單一標準數字化,省卻核對的時間和減少手工錯誤。

“貿易聯動”平臺有利於降低成本以及簡化以紙質文件為主的流程,有利於企業更快速、更靈活地獲得流動資金,有利於填補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缺口,對於促進貿易融資以及供應鏈金融革命性轉變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 we.trade創新數字貿易平臺

2018年7月,we.trade完成首個實時區塊鏈金融交易。we.trade是在Hyperledger Fabric技術基礎之上,由IBM與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等9家創始銀行組建的創新區塊鏈平臺。we.trade旨在消除阻礙跨境和國內貿易的融資缺口,促進歐洲中小企業貿易。平臺為企業融資提供了諸多便利:

(1) 摒棄紙質文件,在線創建交易訂單;

(2) 提供簡單的用戶界面,便於企業管理整個交易流程;

(3) 多種貿易融資業務可供選擇;

(4) 基於智能合約執行的付款承諾;

(5) 平臺實現完全自動化,縮短交易週期。

平臺在貿易融資業務以及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創新使得各種規模的企業能夠更加高效安全地進行跨境交易,推動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目前,平臺利用歐洲的地理與政策優勢,已經將業務拓展至歐洲多個國家,基於區塊鏈的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實踐正在穩步推進當中,為其他平臺開展類似業務起到了示範作用。

3. Marco Polo貿易融資平臺

Marco Polo(馬可波羅)貿易融資平臺由區塊鏈軟件公司R3、平臺技術服務商TradeIX和ING、德國商業銀行等大型銀行基於Corda共同構建,於2018年9月正式發佈。該平臺的目標是實現參與者之間的實時連接,促進貿易融資智能化與透明化。平臺解決了當前貿易融資生態系統中的關鍵挑戰:

(1) 成本分攤。平臺可以讓許多成員和參與者共同承擔成本,而不是由一方/幾方承擔成本;

(2) 降低風險。區塊鏈上的數據可由參與各方進行驗證,並且具備監管友好的特性,能夠有效降低信用與監管等風險;

(3) 網絡效應。平臺的生態規模能夠實現網絡效應,為解決貿易中的結構性技術問題提供了條件;

(4) 協同作用。專業知識和新興技術的協作和共享將推動整個行業的創造力和效率,以破除少數企業單打獨鬥無法解決全行業問題的困境。

目前,平臺已上線應收賬款貼現、保理以及付款承諾三項貿易融資業務。2019年,平臺將加速在貿易融資與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預計上線更多的貿易融資業務,如銀行擔保、應付款融資、資產抵押貸款等。

4. 小結

上述平臺在貿易融資及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實踐與創新,不是對現有交易流程和商業模式的簡單改造,而是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之上,結合行業痛點,構建新流程、新型生產關係,進而創新業務模式。

目前來看,上述平臺均基於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部分業務實現了落地,從正面印證了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平臺都有與其他類似平臺實現互通互聯的計劃,如貿易聯動與we.trade已經開始將兩個平臺進行對接的概念驗證。如果區塊鏈技術能夠助力建成全球貿易網絡,不僅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將跨上一個新的臺階,也會引發全球貿易的井噴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探索

1. 平臺介紹

(1) 平臺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起,數字貨幣研究所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建設和運營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立足灣區,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目標是創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開放、可信、安全、標準、合規、高效、公益、共享的貿易金融資產登記、託管、交易和流轉平臺。

同時賦能中小企業,服務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積極探索基於區塊鏈的創新性貿易金融產品形態、金融監管政策,以貿易融資推動深港合作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推動數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是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有效嘗試。項目一期自2018年9月4日正式上線試運行後,已陸續上線“應收賬款多級融資”、“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國際貿易賬款監管”三個應用場景,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2) 平臺特點

供應鏈金融及貿易金融場景複雜,它的順利開展,除了商業公司提供的服務,也離不開稅務、仲裁、行業協會等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某種意義上來說,供應鏈金融不僅是資金需求和提供方的內部事務,而且還是一個公共事務,需要諸多社會群體的參與。這就使得一個理想的貿易金融平臺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政府往往有必要推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此類模式的優點在於,由於政府部門出於公共利益的推動,平臺很好解決了建設主體和治理機制的紛爭,打通了用戶、場景和公共服務,實現資源整合,而且也便於政府監管,提升監管效率。

(3) 平臺助力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致力於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

在平臺上,若資料齊全,從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到銀行完成放款,操作時長只需20分鐘左右,大大縮短了融資時間,提升融資效率,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這是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落地,是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的重大實踐成果,隨著未來平臺業務的不斷拓展以及參與方的不斷加入,平臺也將是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與實踐的極佳平臺。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中立性、專業性和權威性正顯現自己獨特的優勢,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破除供應鏈金融及貿易金融行業痛點,提供了一種金融科技視角下的有效方案。

2. 平臺重大突破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與傳統業務流程相比有六大突破,是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實踐的重要成果。

(1) 突破跨機構、跨平臺、跨地區平臺之間較難實現互聯互通的問題,提供一個整合、可無縫鏈接的平臺;

(2) 突破傳統流程中各參與方無法通過同一平臺協作處理相關業務流程的痛點,通過區塊鏈技術改變現有協作機制實現業務流程節點由參與方共同維護的新機制;

(3) 突破傳統封閉系統邊界,以區塊鏈的開源、開放的技術特性,構建開放平臺和開放生態;

(4) 突破傳統業務中各方重複開發平臺且兼容性差的問題。通過提供底層技術平臺,參與方僅需開發業務應用並在平臺上完成佈置即可進行相應業務的流程操作;

(5) 突破傳統流程瀑布型的處理方式,所有交易均通過智能合約執行並在鏈上實現流程自動化;

(6) 突破傳統流程中信任無法傳遞的難點,通過鏈上流程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方式增進參與方之間的信任。

3. 未來展望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未來將繼續完善機制建設,大力促進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從而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激發貿易金融創新活力,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1) 大力完善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治理機制

一個平臺的成功依賴於整個平臺生態的繁榮,因此不僅需要開放性的技術架構,還需要凝聚共識的治理機制以及市場化的運營方式,來充分調動平臺參與方的積極性,吸引更多銀行和企業參與和使用,從而聚集更多數據和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網絡效應和協同效應。

(2) 不斷推進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

平臺技術架構最終應該開源開放,允許並鼓勵參與方引入不同的技術研發力量,基於不同的技術棧構建節點服務,對外提供服務。平臺架構設計應具有主動演化的能力,技術上要持續跟進新趨勢,組織結構上要包容新業務場景和新參與方,面向未來促進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

除此之外,還將積極推進平臺標準的制定工作,包括數據、技術、業務標準,積極參與行業和國際標準制定,推廣平臺協議,以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數據協議和技術標準。

(3) 找準定位,構建平臺生態,做好“三通一平”的基礎工作

a) 通數據。運營主體應該專注做好基礎數據的完善,和政府各部門緊密合作,保證數據的權威性和全面性,以支撐上層應用的需求。

b) 通用戶。區塊鏈是一個天然的身份系統,平臺可以從統一用戶登陸系統出發,整合多方面的用戶數據源,發揮應用和用戶的網絡效應。

c) 通政策。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業務委員會可以發揮與監管機構的溝通協調窗口作用,在合理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創新,創新成果可以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進而形成良性互動和正向反饋。

d) 技術平臺建設。在技術平臺建設上,平臺運營主體將秉持開放心態,向業內領先經驗學習,與銀行、第三方科技公司、院校、研究機構等展開廣泛合作以打造一個行業領先的優秀技術平臺。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總結與展望

1.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問題

儘管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解決方案消除了不少問題,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

(1) 參與方不配合

供應鏈金融對於核心企業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企業需要承擔額外的責任與從銀行轉移過來的風險,對於企業來說,這往往是難以接受的。

(2) 信息化程度較低

供應鏈金融業務相關信息上鍊,依賴於整個供應鏈上全部企業的信息化,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信息化成本相對高昂,缺乏全面信息化的條件。

(3) 數據隱私

企業將業務中全部交易數據上鍊,在數據分發的過程中,如何防止數據洩露,保障企業的隱私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2.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落地的建議

雖然未來充滿了挑戰,但是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已經有了比較踏實且有說服力的應用,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供應鏈金融的價值也在不斷顯現。對於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落地,有如下幾點建議,希望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 加強區塊鏈技術創新

推進共識機制、密碼學算法、跨鏈技術、隱私保護等區塊鏈核心關鍵技術的創新。同時也要學習業內領先經驗,與銀行、院校、研究機構等展開合作以打造技術平臺。

(2) 探索供應鏈金融本質,注重業務創新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供應鏈金融之前,需要充分供應鏈金融各項業務的本質和邏輯,不應拿著錘子到處找釘子,要對各項業務有本質性的理解以發現正確的實踐路徑。供應鏈金融也需要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並結合成熟技術進行創新以創造出新的業務模式,促進供應鏈金融行業又一次實現質的飛躍。

(3) 構建完善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生態

當前,區塊鏈應用於供應鏈金融尚不具備完善的生態體系,除了要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吸引參與方之外,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實踐需要全方位的佈局,包括技術研究、商業模式探索、落地場景、標準化工作、配套設施、金融監管與法規等等。

綜上所述,供應鏈金融是區塊鏈技術重要應用領域,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天然契合,然而,對於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運用,應當理性看待,既要積極開展研究創新,也要保持理性,注重實踐並積極實現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