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赫赫的福康安,卻被小小書吏“宰”了一刀


戰功赫赫的福康安,卻被小小書吏“宰”了一刀

福康安,滿洲鑲黃旗人,字瑤林,是大學士傅恆之子。

傅恆之妻是孝賢皇后的嫂子,因親戚關係得以出入宮禁,去看望皇后。

傳說因她很漂亮,乾隆帝乘機逼她。

她不敢抗拒,終於懷孕,生了福康安。

此傳說不一定可信,但福康安受到乾隆帝的青睞和重用卻是千真萬確的。

福康安很有軍事才幹,以作戰勇敢、帶兵有方聞名,是清代最能幹的軍隊統帥之一,屢次立下戰功,並因戰功屢獲升賞。

福康安雖是一員猛將,也很善騎射,但他不論在何處,出門總是坐轎。

即使督軍打仗也不例外。

他的轎子堪稱天下空前絕後的大轎,要強壯轎伕16名才能抬得動。

共用轎伕32名,分兩批,輪換抬轎。

每名轎伕配備好馬四匹,凡替換下來的轎伕,便騎馬隨行,養精蓄銳,以備再次替換上去抬轎。

因此轎雖很大,卻奔跑如飛,日馳百里。

轎中除他本人之外,還有小童二人,專門伺候裝煙倒茶,並有冷熱點心數十種,以備隨時食用。

乾隆五十七年,福康安奉旨統領大軍前往西藏,反擊尼泊爾的廓爾喀軍隊入侵。

在他的統率下,在這次震撼中外的戰役中,清軍連戰皆捷,徹底打敗了敵軍,把他們趕回喜馬拉雅山南麓。

清軍的勝利迫使尼泊爾求和,接受福康安提出的條件,從而鞏固了中國在西藏的主權和邊境的安寧。

福康安立了大功,凱旋迴朝,因此被升任為大學士。

戰功赫赫的福康安,卻被小小書吏“宰”了一刀

但他在報銷軍費上卻出了麻煩。

按規定,一切軍需報銷,必須由戶部的書吏一筆筆造賬,呈請皇帝核准,方可報銷領款。

福康安當然想多報,以大撈一筆。

吏部書吏也想乘機發財,便以賬目繁雜,人手不夠,需出錢多僱人辦理為由,進行索要。

福康安問需要多少錢,書吏竟回答說非數百萬不可。

眾人聽了為之咂舌,這是明目張膽的敲詐勒索,福康安的管家斷然嚴厲拒絕,並痛加呵斥。

小小的戶部書吏,被管家擋住,無法與福康安本人對話。

他們拿了十餘萬兩銀子,賄賂福康安左右的人,以賀喜求賞為名,求見福康安。

他們漫天要價的事福康安已有所聞,便大怒說:“小小胥吏,難道敢向本大帥索賄嗎?姑且傳他們進來。”

等見面之後,福康安便聲色俱厲地責問他們。

書吏們卻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說:“不是我們敢向相爺索取費用,實在因為軍需浩大,累計達數千萬兩,冊籍太多,必須聘用數倍的人手,日夜迅速趕辦,數月之內才可全部辦好上奏,聖上才好行賞而大功告成,皇上也高興。如果沒有鉅款僱人,僅有原來的人手,恐怕非三五年不能辦完,只能分批報銷。這樣一來,今天也是軍費報銷,明天也是軍費報銷次數多了,皇上不高興,必然責問,大臣們再乘機攻擊,恐怕有人要坐牢。而中堂的威望也必一落千丈,威信掃地,我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中堂著想啊!”

這一席話正打中要害。

戰功赫赫的福康安,卻被小小書吏“宰”了一刀

福康安為了儘快請功領賞,認為他們說得有理,若拖延時日,十分不利,不可因小失大。

故明知他們是敲竹槓,也不能不答應,當即給他們200萬兩,被狠狠宰了一刀。

宰相都無法抗拒書吏的敲詐,何況其他官員,被宰更何待言?

資料來源

(1)《清代野史》第四輯,第151頁。

(2)《清代野史》第八輯,第203頁。

(3)《清代外史》第四篇,第二章。

(4)《清代野史大觀》第三冊,卷六,第56-59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