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福康安,却被小小书吏“宰”了一刀


战功赫赫的福康安,却被小小书吏“宰”了一刀

福康安,满洲镶黄旗人,字瑶林,是大学士傅恒之子。

傅恒之妻是孝贤皇后的嫂子,因亲戚关系得以出入宫禁,去看望皇后。

传说因她很漂亮,乾隆帝乘机逼她。

她不敢抗拒,终于怀孕,生了福康安。

此传说不一定可信,但福康安受到乾隆帝的青睐和重用却是千真万确的。

福康安很有军事才干,以作战勇敢、带兵有方闻名,是清代最能干的军队统帅之一,屡次立下战功,并因战功屡获升赏。

福康安虽是一员猛将,也很善骑射,但他不论在何处,出门总是坐轿。

即使督军打仗也不例外。

他的轿子堪称天下空前绝后的大轿,要强壮轿夫16名才能抬得动。

共用轿夫32名,分两批,轮换抬轿。

每名轿夫配备好马四匹,凡替换下来的轿夫,便骑马随行,养精蓄锐,以备再次替换上去抬轿。

因此轿虽很大,却奔跑如飞,日驰百里。

轿中除他本人之外,还有小童二人,专门伺候装烟倒茶,并有冷热点心数十种,以备随时食用。

乾隆五十七年,福康安奉旨统领大军前往西藏,反击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

在他的统率下,在这次震撼中外的战役中,清军连战皆捷,彻底打败了敌军,把他们赶回喜马拉雅山南麓。

清军的胜利迫使尼泊尔求和,接受福康安提出的条件,从而巩固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和边境的安宁。

福康安立了大功,凯旋回朝,因此被升任为大学士。

战功赫赫的福康安,却被小小书吏“宰”了一刀

但他在报销军费上却出了麻烦。

按规定,一切军需报销,必须由户部的书吏一笔笔造账,呈请皇帝核准,方可报销领款。

福康安当然想多报,以大捞一笔。

吏部书吏也想乘机发财,便以账目繁杂,人手不够,需出钱多雇人办理为由,进行索要。

福康安问需要多少钱,书吏竟回答说非数百万不可。

众人听了为之咂舌,这是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福康安的管家断然严厉拒绝,并痛加呵斥。

小小的户部书吏,被管家挡住,无法与福康安本人对话。

他们拿了十余万两银子,贿赂福康安左右的人,以贺喜求赏为名,求见福康安。

他们漫天要价的事福康安已有所闻,便大怒说:“小小胥吏,难道敢向本大帅索贿吗?姑且传他们进来。”

等见面之后,福康安便声色俱厉地责问他们。

书吏们却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说:“不是我们敢向相爷索取费用,实在因为军需浩大,累计达数千万两,册籍太多,必须聘用数倍的人手,日夜迅速赶办,数月之内才可全部办好上奏,圣上才好行赏而大功告成,皇上也高兴。如果没有巨款雇人,仅有原来的人手,恐怕非三五年不能办完,只能分批报销。这样一来,今天也是军费报销,明天也是军费报销次数多了,皇上不高兴,必然责问,大臣们再乘机攻击,恐怕有人要坐牢。而中堂的威望也必一落千丈,威信扫地,我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中堂着想啊!”

这一席话正打中要害。

战功赫赫的福康安,却被小小书吏“宰”了一刀

福康安为了尽快请功领赏,认为他们说得有理,若拖延时日,十分不利,不可因小失大。

故明知他们是敲竹杠,也不能不答应,当即给他们200万两,被狠狠宰了一刀。

宰相都无法抗拒书吏的敲诈,何况其他官员,被宰更何待言?

资料来源

(1)《清代野史》第四辑,第151页。

(2)《清代野史》第八辑,第203页。

(3)《清代外史》第四篇,第二章。

(4)《清代野史大观》第三册,卷六,第56-59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