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也要實現現代化

家庭教育也要實現現代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的現代化啟於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現代化。我們將家庭教育定義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知識傳授、情感交流和文化影響活動。家庭教育具有文化習俗傳承的原生態性、現代教育理念與技術影響下的時代性、教育與被教育對象角色轉化的多向性、家庭成員持續集體學習的終身性。換句話說,家長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對於兒童成長將產生持續的積極影響。

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家長家庭教育主體責任不落實,家庭教育意識和履責能力不強;家庭教育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不夠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管理等制度不夠健全和規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協同育人體系不健全,學校對家庭教育指導不夠;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不明確;家庭教育公共服務滯後,指導服務市場比較混亂;家庭教育激勵保障機制不完善。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教育領域第一個以現代化為主題的戰略規劃。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體系,也要實現現代化。家庭教育現代化的標誌主要體現在家庭教育思想現代化、體系現代化、內容現代化和功能現代化四個方面。

伴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到來,傳統社會與傳統家庭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重構過程。以大家族為紐帶的傳統家庭教育,正在越來越多地被以小家庭為核心的現代家庭教育取代;家庭教育現代化正在經歷一個過程融合與嬗變過程。一端是傳統家庭,另一端是現代家庭。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教育和我們這一代的每個人都在經歷從傳統到現代的歷程。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探索出適應於當代人需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想。

教育思想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先導,是家庭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基礎。要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重視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構建並形成現代家庭教育法律意識和法律思想,尊重家庭教育私權性特點,在不侵害家庭教育隱私權的基礎上,為家庭教育創設良好的法律環境。各級政府要加強家庭教育制度建設,補足家庭教育制度短板,為家庭教育提升良好的制度保障。教育科學研究部門要加強現代化家庭教育理論研究,探索和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提煉先進的理念和符合時代要求的家庭教育思想。

現代家庭教育是一個半開放的體系,家庭及家庭成員是整體家庭教育過程的參與主體。家庭的私密性,決定了家庭教育活動的封閉性特點。但是,現代家庭已經告別了完全封閉的家庭活動模式,開放社會、互聯網影響下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特點日益增強。

家庭教育是一個合作育人體系。家校合作、家社合作育人體系正在持續構建,使得家庭教育逐步成為一個融合發展體系。同時,家庭教育也是一個終身學習體系。《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家庭教育全面納入國家教育整體現代化體系之中,在2035年主要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

家庭教育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的起點,並在一定程度和水平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水平。豐富的家庭教育資源是支持家庭教育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包括家庭教育物質資源、家庭教育文化資源、家庭教育人力資源、家庭教育科技資源和家庭教育政策資源。

要以中小學、幼兒園和社區學校為載體,辦好各類家長學校;以中外優秀文化為主體,傳承、豐富和吸收家庭教育文化;以孩子父母為主體,形成全家庭全社會育人的體系;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倡導科學育兒和科學教育;以家庭法律建設為主體,豐富和完善家庭教育政策資源。

內容決定方法,有什麼樣的內容就有什麼樣的方法。家庭教育內容現代化決定家庭教育方法的現代化。教育部門特別是教育科研部門要加強家庭教育科學研究,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科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公共媒體要擔負起必要的社會責任,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與方法。要更多地組織編寫適應於時代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和系統性的家庭教育教材和讀物,科學指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組織、分工與功能上的變化和提升,正是家庭教育現代化必不可少的過程。從家庭教育發展歷史分析,家庭教育功能經歷了全家庭教育、強家庭教育、弱家庭教育和合作家庭教育四個階段的演變和發展。現代化社會家庭向小型化發展,家庭成員及家庭教育活動層級更加簡單、更加直接、更加高效。現代化家庭教育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推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同樣,家庭教育更加需要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社區、鄉鎮的支持。2019年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實施家校協同育人攻堅計劃,促進家校的有機結合,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目標一致,形成合力,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