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房地產商將何去何從

房地產是一個民生問題,老百姓每天茶餘飯後都在談論房地產的趨勢和走向,是否要買房,什麼樣的價格買,買什麼樣的房子等。隨著社會在變化,百姓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面對客戶的需求在不斷變化,2019年房地產開發商該如何應對市場的變化?

未來房地產商將何去何從

①功能消費;隨著中國的中產階級的崛起,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70後80後成為社會上的中堅力量。對房地產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撐作用。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決策心理在近十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再過去10年客戶購買房屋時從最早的是功能式消費。功能式消費就是他只考慮房子的價格不考慮戶型,樓層,朝向,景觀園林等等。只想用自己的手裡的錢能買個自己能住的小窩就可以了。滿足它的居住功能,這就是功能式消費。如早期的6層的老闆樓。小區裡面沒有綠化戶型一般六七十平米的三居,沒有客廳餐廳或客廳非常非常小。只能滿足人們的居住功能。

未來房地產商將何去何從

②品牌式消費;客戶在購房的時候會考慮品牌的開發商。因為大品牌的開發商對環境位置和後期的物業服務都有所保障。大開發商和好的物業對本身的房子的增值保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可能同一地段,兩個不同的開發商,不同的物業,買的時候價格相當,但將來出手交易的時候可能他們之間的價格可能查出兩到三千甚至更高。再加上中國人有攀比心理,朋友買的是大開發商大品牌的物業,那自己肯定不能比朋友差,只能比朋友買的還要好,也就催生了大家對品牌開發商的強烈需求。

未來房地產商將何去何從

③體驗式消費;客戶不會在注重是否為大開發商,不會太注重開發商到底是什麼資質,能在這個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開發商都不會是非常差的開發商。業主們所看重的是進入你小區之後的體驗感、舒適感、放鬆感。能否讓業主進入到小區就像進入到自己家一樣,是那麼的溫馨,舒服是很重要的。如有的開發商打造的理念是給業主營造一個五星級的家,進家是什麼感覺,大家都能理解是讓人真正能放鬆下來的地方。但是當客戶進到項目去參觀樣板間的時候需要帶上鞋套。床不能隨便坐,東西不能隨便的摸等。這樣的感覺能給客戶很高的舒適度嗎?體驗感能好嗎?

未來房地產商將何去何從

咱們進家是不需要帶鞋套的,是非常隨意的自在的,體驗式消費就是讓你進到這裡面真正能體驗到。項目就是你的家進入的項目就進入了度假。打造的生活就是在度假的理念,開發商會從售樓處的包裝,客戶的招待園林綠化及樣板間的內部裝修等等很多角度去充分的考慮讓客戶切身的體會到這裡就是一個度假區,這裡就是你未來的家,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家。2016年被房地產業內評為神盤的一個項目,長城腳下飲馬川,位於灤平與密雲接壤,項目在2016年賣到整個環京最貴的價格3萬多4萬多。打造的就是一種體驗感,讓客戶進去之後百分百的瘋狂的愛上這個項目(秦皇島的阿那亞、奧倫達部落都是這樣的類型項目)。客戶甚至願意傾盡所有的財產去願意買,這就是抓住客戶的需求和心理。當然現在還有很多開發商沉醉在品牌式消費的過程中。是大部分開發商都存在的事,用競品思維而不是產品思維,都是從別人的項目的基礎上去不斷的改善改良和改進,而沒有真正從客戶的需求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產品類型。同質化的產品太多,競爭力不強導致了很多開發商被不斷的淘汰或被併購。

未來房地產商將何去何從

④定製化消費;未來房地產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個性化服務性的消費,或者說是參與式消費。現在很多開發商打的美好生活的服務商。這個口號依然停留在字面上,沒有落實到實處。什麼是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既然是服務那就需要依據客戶的需求來完成服務,客戶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體驗到它們服務的宗旨。從戶型的設計,樣板間的裝修,樓體的外立面的裝飾以及物業的選擇上客戶沒有任何的話語權,那還何談服務?未來的房地產行業中客戶佔有主導的話語權,這才是未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10年到20年要講智慧化、健康化、個性化和定製化服務,如果不從個性化和定製化招手的企業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原來的B2C模式將會徹底走向C2B模式,也就是按需定製,我們今天所說的供給側改革就是改變自己的企業以適應市場,改變自己以適應消費者。未來的企業不再僅僅關注規模,關注標準化,他將更多的關注於靈活性、敏捷性、個性化與健康和快樂。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客戶並不缺房子,也不缺投資對象,更不缺娛樂項目。他們實際缺的就是“歸屬感、快樂、可持續的幸福”。如果讓客戶遇見這樣的產品,客戶會不顧一切的愛上產品,這種產品與市場無關,更不會受政策的影響。未來的房地產開發商將會針對每一個客戶的不同情況量身定做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