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化学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已有多年

毒气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军把硫磺松枝混合燃烧制造毒气

对雅典城内的守军进行攻击

而一战则是真正开创了毒气战的开端

开发者的话

在《欧陆战争6》的战场中,有几个即时改变的策略:奇观、卡牌策略、公主、工事和国家科技。但其中有些功能较为复杂,于是我们在《欧陆战争6:1914》中做了一些改变:

1.奇观方面。指挥官们建造或修复奇观后,需要在几回合内去抉择使用哪一个国家的奇观,并且奇观只能在1-2回合内发挥作用,性价比太低。在《欧陆战争6:1914》中,建造奇观即可获得一个永久的加成,这样不仅省去了指挥官们去关注奇观冷却的时间,也可减少主动释放的操作,从而变成一个国家的特色。
2.卡牌策略方面。有指挥官提出:有时会出现地块失火或者中了瘟疫,却无法终止的情况。于是,我们增加了此类卡牌,并减少了卡牌策略制造的回合数。让卡牌策略的使用频率更高,大大缩短争霸进程。最特别的是,我们还增加了一种特别的卡牌种类,可以在行动结束后再行动一次。

3.公主设计方面。阻碍公主的使用的一部分原因是宫殿的费用,我们大幅减少了宫殿的建造费用。并去除了公主升级的设定,进一步减少指挥官们的负担,而且也在考虑让公主带给指挥官们一些小收益。

4.国家科技方面。这次国家科技提升的属性将有所增加,并将人口上限提升之类也加入到了国家科技之中。

《欧陆战争6》中的战术: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欧陆战争6:1914》中的战术: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1912年

法国警察首次使用溴乙酸乙酯

这是一种催泪剂 具有果味和刺激性气味

吸入、吞咽或与皮肤接触可能致命

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

法军防守西方战线伊普尔

首次向德军发射装填溴化二甲苯的手榴弹

迫使敌军离开战壕

但这仅使敌人暂时失去战斗力

德国军队随后针对此技术进行研究

1915年4月

德军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使用了氯气

大量的氯气可以致死 但是较易察觉

长期暴露在氯气中的士兵

即使大难不死 肺部也受到永久损伤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例

这次战役也是一次毒气的「大展示」

双方共使用了5万多吨种类繁多的毒气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正在施放毒气

1915年12月

光气被德国军队作为化学武器使用

它的毒性为氯气的18倍 并且难以察觉

吸入后会与肺中的蛋白质产生反应

导致肺部充满液体 造成肺气肿

碱性物质可以用来消除毒性

德军使用的芥子气是更为致命的毒气

更糟糕的是 引起了各国的效仿

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希特勒

也曾被芥子气炮弹毒伤 眼睛暂时失明

芥子气的毒性并不像光气那样强

它很难被察觉 并且会附着在战场表面

会造成严重烧伤 长时间可致命

接触过芥子气的士兵只有2%死亡

死因主要为感染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毒气施放时的场景

各国相互使用及研发新型的毒气

根据官方统计 一战期间

因毒气直接致死的人数为8.5万

致伤人数为117.65万


在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小说

《西线无战事》中也有其惨况的叙述:

中了毒的伤兵一连几天哽塞著

把他们灼伤的肺给一块块地咳出来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堑壕中的士兵

防毒面具伴随着化学武器的杀戮而诞生

在一战早期 防护措施十分简陋

据说加拿大军队在氯气弹袭来时

在衣服上小便

用浸着尿液的衣服捂住口鼻

从而避免吸入氯气

防毒面具的诞生还有一个故事:

德军使用氯气后

战场周围的大量动物也中毒而死

唯独野猪安然无恙

经专家实地考察后发现

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

出于本能 会用嘴拱地

把它的长鼻子埋入泥土下

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人们也由此受到启发 采用猪嘴的外形

仿照疏松的泥土采用多孔的物质来吸附毒剂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戴防毒面具的机枪手

一战期间 不仅是士兵受到毒气的侵害

对动物们而言 也同样是悲剧

英国在一战中使用了上百万马匹

却只有约6.2万匹生还

人们给骡马戴上遮住口鼻的防毒面具

防止它们吸入毒气

由于催泪剂对骡马的眼睛不起作用

因此通常不会加以特别防护

但遇上氯气或糜烂性毒气 它们同样无法幸免

它无影无形,却能杀人于百步之外

▲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的两名德军和军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