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不知如何培養?家長們看過來


家有男孩,不知如何培養?家長們看過來

現在的社會,工業化,數字化,信息化的進程過快,導致現在的青少年,心智成熟度增長較為緩慢,也可以說是由於經濟基礎決定孩子的心智成熟度變得緩慢。早前,美國專家就做過這方面的研究:20年前美國的青少年成熟是在15歲,而現在的美國青少年要到25到30歲才能心智成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倒退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工業化進程過快,孩子的物質條件太好,動手機會和社會實踐能力都大為減少,所以,也就很能明白,為什麼我們父母那一代會吹噓說“當時的他們在我們這個年齡早已會這,會那”,“幾歲就會做……”,越是貧困的地區,孩子的生活壓力大,從小需要承擔家裡的瑣碎事務,而富裕地區的孩子,則截然相反,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凡是有父母操持著,所以,那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恰當好處。

家有男孩,不知如何培養?家長們看過來


也許是“中國式媽媽”曾經吃過很多苦,所以對待兒子才會過於寵溺,藉以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但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兒子,到了該他承擔的年紀,真的能有該有的擔當嗎?

許多男孩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只要有需要,就是一味的索要,從來不會去追問錢是怎麼來的,而且兒子會認為,父母的錢就像是長蘑菇一樣,取走後會長出新的一樣,從來不知節儉二字,但是可笑的是,父母起初卻是很樂意這樣的對兒子的滿足,這樣,就越發形成了男孩的“囂張氣焰”,直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況後,才悔之晚矣。

家有男孩,不知如何培養?家長們看過來


其實在教育男孩方面,我還是更趨向提倡“窮養”的,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男孩的成長需要一個階段的放手,“窮”並不是讓男孩衣著樸素、粗茶淡飯,而是心理上的一種“窮”,即是困境,“窮養”其實也是教育上的一種投資,是對男孩性格、職業、人生的投資,它不僅需要適當的時候狠下心來讓男孩自己去體驗生活,作為父母,我們不需要在男孩面前掩飾過多,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儘可以把實際情況實實在在的講給男孩聽,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也可以讓他出出主意,讓他明白他也是家中的“頂樑柱”,唯有直麵人生,才能努力創造幸福,父母們需要讓男孩從小懂得這些,才是對男孩最大的關心和愛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