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康熙靳輔治河的故事》

康熙皇帝直接掌握國家大權以後,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治理黃河。明末清初,兵荒馬亂,修黃河的事沒人過問。結果,本來就很容易出事的黃河,泥沙淤塞,氾濫成災,越發不可收拾了。

清朝皇帝-《康熙靳輔治河的故事》

黃河一發大水,漫漫黃湯鋪天蓋地而來,不僅周圍百姓的房屋和田地被淹沒,就連運河上的運輸都被阻塞了。南方的大米運不到北京,清朝政府的開支和北方軍隊的給養都受到嚴重影響。康熙皇帝常常為這件事焦慮。他說:“河道關係到漕運(從南方通過運河把大米等物資運往北京,稱為漕運),是國家的緊要大事。”他把“河務”“漕運”“三藩”六個大字寫在宮殿的柱子上,每天吃飯、睡覺都琢磨怎樣處理才妥當。

康熙十五年(公元一六七六年),黃河又發了大水,揚淮地區七個州縣成了一片汪洋。第二年,等平定“三藩”的戰事一出現轉機,康熙皇帝就毅然決定,著手治理黃河。他選用了精明能幹的武英殿學士靳輔當河道總督。

靳輔是遼寧遼陽人,接到任命之後,他回到家中,想起河務繁雜,責任重大,前任決督就是因為辦理不善而被革職,不免長吁短嘆,發起愁來。正在這時候,外面走進一個人來。那人上前行禮,高聲說:“恭喜大人,黃河年久失修,天下必定要出現能夠擔當這件大事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是大人又能是哪一個呢?況且,只要肯用心辦事,天下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靳輔聽了這話,心情頓時開朗了許多。那人又接著說:“在下保證以平生所學。輔佐大人。”靳輔連忙站起來道謝,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馬上打點行裝,很快就赴任去了。

進來開導靳輔的這個人名叫陳潢,是浙江錢塘人。他自幼聰明好學,喜歡研究農田水利方面的學問,後來屢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六年前,他出外遊學路過邯鄲,在呂洞賓祠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四十年中公與侯,雖然是夢也風流,我今落魄邯鄲道,要替先生借枕頭。”流露出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恰好這時靳輔赴安徽當巡撫路過這裡,也去呂洞賓祠遊玩,他一眼看到陳潢的詩,不禁拍手叫好。他又仔細一看,牆上墨跡未乾,知道陳潢還沒走遠。就急忙命家人四處查訪。沒過多久,家人找到陳潢,請他來見靳輔。兩人見面後,談得十分投機。按清朝慣例,凡是州縣以上的地方官,都要聘請幕賓,協同料理各種事務。靳輔當即決定請陳潢為幕賓。從此,陳潢就一直跟隨在靳輔身邊了。這一次靳輔任河道總督,自然也要帶著陳潢一起去的。

靳輔上任以後,帶著陳潢從黃河河口溯流而上,沿河視察了湖堰閘壩,勘測水情地勢,親自找兩岸百姓和工匠瞭解情況。晚上,他們查閱典籍資料,研究治河方略。他們往返幾百裡,經過三個多月的調查研究,終於擬定出大修黃河的方案,隨後,陳潢為靳輔一連草擬了八篇奏章,把他們的方案報告給康熙皇帝。他們提出,必須把黃河、運河、淮河視為一體,通盤治理。在治河技術上,除了承襲前人築堤等方法以外,他們又提出了放淤固堤法。把大量泥沙引進河岸的低塵地區造田;開引堵決法,使決口不堵自滅,以及測水法、減水壩等新辦法。

康熙皇帝覺得靳輔的治河方略既大膽又合理,很快批准了。並調來成千上萬的工匠、役夫,日夜施工。靳輔和陳潢每天親臨工地監督。民夫們先在黃河下游挖河三百里。這樣,不僅疏通了河道,而且把挖出來的黃河土築壩,填堵大小決口,使河水安然入海。然後,他們又在河南等地黃河中游河岸修築堤壩,成功地控制了周圍河澤湖泊進入黃河的水量。在第三期工程中,他們在淮河和運河先後動工,或堵決口築堤壩,或開河挑河改運口,把運河入黃河的河口由地勢低的地方改到地勢高的地方,結果長年淤積在揚淮地區七州縣的洪水退出了,運河的漕運也暢通無阻了,漕船行經黃河的航程縮短了十分之九,既安全又迅速。

治河工程的開銷很大,有時甚至要動用幾十萬兩甚至幾百萬兩白銀。有關官吏肥飽私囊很方便,那些靠做安發財的官吏一向把當河道總督看成是美差,從中可以發一筆大財。但是,靳輔這個人很廉潔,分外之財他從來分文不取。不僅如此,他還處處以身作則,不論哪裡出現險情,他都親自到現場指揮。黃河兩岸百姓和工匠伕役們對他讚不絕口,十分擁戴。

經過八年的努力,黃河大修和增修工程結束了。康熙皇帝聽說黃河大治,十分高興,決定南巡視察黃河河道。他先到山東,察看了黃河北岸河堤一百八十里。他有時登岸步行,有時親自涉水,用儀器勘測水勢地形。靳輔跟隨左右,對所有工程一一詳加解釋,說古論今,如數家珍。

康熙皇帝每到一處,都召集當地的耆老秀才,瞭解地方風土人情。百姓在他面前,異口同聲地讚揚靳輔廉潔奉公,治河有方。他聽了更加高興,視察完畢,就把靳輔召到面前,當面賜給他自己親筆寫的詩,還鼓勵說:“朕知道你實心任事,兩岸百姓也交口稱讚你。你治河有方,朕放心了。”說完又問:“你身邊一定有博古通今的人吧?”靳輔連忙如實地報告了陳潢的情況。後來靳輔又上書請求表彰陳潢十年如一日,幫助他治理黃河的功勞。康熙皇帝特地下命令,授給了陳潢金事道的官銜。

不料黃河防治工程完成以後,一場災難降臨到靳輔和陳潢的頭上。原來,康熙皇帝南巡的時候,偶爾提到開下河(疏浚黃河入海口)的想法,大臣于成龍等幾個人聽到這個風聲,就迎合康熙皇帝,在朝廷上正式提出開下河的主張。靳輔和陳潢得到消息,立即就地進行勘測。經過調查研究,靳輔上奏皇帝,說明提出開下河的主張不妥當。因為海口處河床不高,如果再深挖,海水很容易倒灌;不如修築海口河堤,防止河水泛流。康熙皇帝把靳輔召到北京,親自主持御前會議,討論此事。靳輔雖然據理力爭,但眾口難平。康熙皇帝也聽不進靳輔的意見,另撥二十萬兩白銀,讓另外一個大臣前往黃河入海口,專管開下河的事。

不久,又有一些人為了官田這件事彈劾勒輔。原來黃河水患基本消除以後,河兩岸一些無主荒田漸漸露出水面,可以耕種了,當地的豪田強紛紛搶地霸田。有些貧苦百姓也佔了小塊地種上了莊稼。靳輔為了這件事給皇帝上收,請求丈量田畝,把這些土地做為官田,讓百姓屯墾,收入做為治河經費。康熙皇帝批准了這個建議。這樣,地方上的豪強因為不能隨意霸佔土地而心懷不滿;那些佔了小塊地的百姓也受到一些影響。於是,惡意攻擊靳輔、陳潢的謠言就乘機而起:說靳輔治河無功,偏聽幕賓陳潢,甚至不同意開下河,也成了一條“罪狀”……于成龍暗中指使漕運總督,不放漕船進入中河,然後再四處散佈河道弊壞的謠言。靳輔在朝廷上百般辯解,但是,康熙皇帝也認為他在開下河和屯田這兩事上有過失,罷免了他的職務,陳潢的命運就更慘了,他被捕入京,活活氣死了。陳潢死後,靳輔十分難過。可是,他不肯向朝廷上的議論妥協,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