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01

有位群里的朋友问我,“读书有用吗?你读那么多书,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有没有赚到很多钱?”

随后,他又说,有时候会感觉读了一本书,生活还是老样子。

我当时有些囧,因为觉得自己已读的书,和想读的书相比,还是太少了。

身边很多的人都在拼命读书,或者解决问题,或者扩展认知,还有的人用读书变现。

看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我意识到这位朋友在读书的方面展现出较多的固定思维模式。

所谓固定思维模式,就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天赋是既定的,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看书,对自己的人生似乎也没多大变化。

这位朋友说自己读了一本书感觉没用,就怀疑读书的价值,也许再换一本书就能得到启发呢。

一个成长思维的人,他读到一本书,觉得没什么用,就会弃读,或者哪怕书中有一句话触动了自己,都对作者心生感恩。

具有成长思维认知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不断拓展的,用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

无疑,在读书上,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是不愿意主动大量读书解答自己疑虑的,而是选择问问别人读书有什么收获。

即使被他人读书赚大钱、改大运的故事激励,决定去读读书,他们也是难以坚持长久的。

而具有成长思维的人会想尽办法让读书为自己所用,哪怕读书不能带来看得见的物质受益,或解决不了困扰自己的问题,他们也会因读书而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

难怪有人说:“不是读书没用,是你没用”。

读书的价值差异,重在你读书抱着怎样的目的,选择读什么书,以及你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何。

思维不同的两个人,哪怕读同一本书,收获也大有不同。

《终身成长》: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02

其实,我们从小就是具有成长思维的人,学走路、学吃饭、学穿衣、学刷牙、学大量的语言进行交际。

什么时候起,分化出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的人来呢?

原来是当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被评估时,他的固定思维模式就渐渐成形了。

比如,你考试成绩不好,老师说你是差生,父母也觉得你差劲,你很难不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

当你下次考试的时候很容易紧张,过度关注老师或父母对你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结果考试真的是越来越差。

这时,你会觉得再怎么努力学习都没有用,自己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就是一个很差的人。

最悲催的是,当你学习差的时候,你很容易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于是,真的是做什么都不行。

具有成长思维的人,他们不会认同别人对于自己能力的评估,并且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和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存在很多不同。

面对失败,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容易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会汲取教训,下次争取做好事情。

面对挑战,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为了避免失败,干脆回避挑战,他们觉得不出错,就不会被笑话;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会觉得挑战是一种乐趣,在挑战中不断获得自我成长。

面对他人的成功,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很没面子;成长思维模式的人愿意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

在能力上,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喜欢证明自己的聪明,爱表现;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忙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在感情上,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喜欢自己被伴侣崇拜;而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会接纳自己和伴侣的不完美,愿意和伴侣一起成长。

在人际中出现问题时,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习惯责备他人;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习惯反省自己。

在目标选择上,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选择短期见效的方法,饮鸩止渴;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则高瞻远瞩,做长远规划,哪怕相当长时间没多大回报。

面对问题时,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回避问题,过多的陷入负面情绪中;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则会积极解决问题。

对于自己的价值,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有时自卑,有时自大,自我评估很不客观;成长思维模式的人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虽然知道自己不会无所不能,但相信自己只要下决心改变、行动,命运就会不同。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将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终身成长》: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03

至于我们自己是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还是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其实是没有定论的。

大多数人是两种思维模式兼具,在一些事情或特殊情况中,表现出固定思维模式,而在另外的场景中则是成长思维模式。

如果你是固定思维模式偏多,如何向成长思维模式改变呢?

首先,要接纳自己存在固定思维模式的事实。其实,每个人都有固定模式的人格。

比如,喜欢稳定,害怕变动,尤其变动比较大时,很容易患得患失。

要意识到,我们身上固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存在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我们,只是有时会妨碍我们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好心办了坏事的人,耐心聆听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即便当下的我们是固定思维模式,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成成长思维模式的,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取得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成功。

其次,对自己的思维保持清醒的觉知,多观察自己的想法。留意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变现出固定思维模式。

当固定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问自己顾虑的是什么,想想如果自己是位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会怎么做。

恰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杰出的人拥有的另一项特别的才能,就是将人生中的挫折转变成为未来的成功。”

你要学会去把眼前的困境变成自己成长和提升的台阶。

最后,勇敢去拥抱未知。人很容易对未知的事情充满恐惧和忧虑,就像《复原力》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不安,是源于对未来的担心。

武志红老师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苹果不用担心从桌子上掉下来,因为迎接它的将是无限宽广的大地。

如果苹果不掉下来,它会一直停留在安全区。

以苹果喻人,我们总在安全区,就难以进步,甚至会因技能过时而被淘汰。

当然掉下来的程度不能过大,避免自己处于完全失控的恐慌区,掉在自己可以适应的成长区,则有助于我们探索更为广阔的生活层次。

愉快地拥抱未知的一切,敢于做出小幅度的冒险和挑战,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同时,我们也要在心底里相信,自己总能慢慢通过尝试和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恰恰,我们也只能在成长中逐渐完善自己,让自己一点点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