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推動長江經濟帶水汙染防治和綠色發展

中宏網4月14日電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為有效利用價格槓桿加強和改善長江水汙染防治,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完善長江經濟帶汙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汙水處理成本分擔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和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健全相關配套政策。

《指導意見》提出,汙水處理是水汙染防治的關鍵環節,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快完善長江經濟帶汙水處理收費機制,合理制定和調整收費標準,更好發揮價格槓桿作用,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倒逼生產方式轉型和生活方式轉變,助推高質量發展,形成共抓大保護的良好局面,不僅對長江水質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做好流域的系統協調治理和全國汙水處理起到示範引領效應,更好地促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指導意見》明確,一是嚴格開展汙水處理成本監審調查,健全汙水處理費調整機制。部署長江經濟帶省份全面開展汙水處理成本監審調查工作,按照長江水汙染防治目標要求,根據成本監審調查情況,以補償汙水處理和運行成本為原則,在綜合考慮地方財力、社會承受能力基礎上,合理制定汙水處理費標準,並健全汙水處理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二是推行差異化收費與付費機制。鼓勵探索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促進排汙企業汙水預處理和汙染物減排。建立與處理水質、汙染物削減量等服務內容掛鉤的汙水處理服務費獎懲機制。

三是降低汙水處理企業負擔。對汙水處理廠免收電價容(需)量費,汙水處理廠可自願選擇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或平段電價,支持汙水處理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鼓勵汙水處理企業綜合利用場地空間,採用“自發自用、餘量上網”模式建設光伏發電項目。

四是探索促進汙水收集效率提升新方式。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各地結合推進廠網一體化汙水處理運營模式,開展收費模式改革試點,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加快補齊汙水收集管網短板,提高汙水收集管網運行效率。

《指導意見》要求,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要加強銜接,形成工作合力;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完善汙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細化實化具體工作方案,確保任務落地;切實保障經濟困難群眾利益,加強改革宣傳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