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君乐宝们悄然壮大,但国产奶粉真的翻身了吗?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奶粉的品质的确得到了提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为99.79%,其中抽检境内的114家企业生产样品1721个批次样品100%合格。


飞鹤、君乐宝们悄然壮大,但国产奶粉真的翻身了吗?


  对此,乔音直言:“我并不认为他们(国产奶企)超越了进口品牌,奶源是道德问题,但是配方奶里的配方怎么加、加多少、为什么加,没有人去做这个费时费力的实验和研究。”他强调,从效率上看,国际奶企的集约化生产度更高,因此国产奶粉的成本更高。

  而在多样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方面,国产奶企的情况似乎也不容乐观。李雨桐举例,一些奶企产品单一性强,如若遭遇品控问题或其他风险,公司将会出现较大波动。

  2019年做空机构GMT Research发布研报称,指中国飞鹤高营收和盈利,但多年未支付股息,存在欺诈风险。由于在资本运作和品牌营销上的不规范行为,除了飞鹤外,还有澳优、辉山等国产奶企也频频遭遇做空机构围堵。

  其中,辉山乳业在2016年遭遇浑水做空后,虽然当时前者对于指控予以否认,但在三个月后市场就传出辉山乳业大股东挪用30亿元账上资金投资房地产,资金无法回收,造成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受此影响,辉山乳业当时股价一度重挫超过90%,并且同一年,公司被迫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董事长杨凯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列入“老赖”名单。

  接下来,国产奶粉面临挑战还有更多。

  国产奶粉的主战场——低线城市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奶粉巨头。以美赞臣为例,2018年6月,美赞臣携手京东,发布新市场拓展战略,要借助京东的平台进入城镇甚至乡村市场。

  实际上,瞄准低线市场的,除了美赞臣,外资品牌中的达能、菲仕兰、惠氏等都在加速下沉。

  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飞鹤、君乐宝,要保持高速成长,除了继续深耕低线城市,势必要进入外资品牌密集的一二线市场。但在那里,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投入去博取消费者的认可。

  而随着政策红利褪去,同时二胎红利消退及生育率下降,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逐渐进入存量阶段,对于国产奶企来说,意味着将与外资品牌短兵相接,竞争更加激烈。

  “所有红利完全吃完了以后怎么办?”乔音认为,要拼技术,拼底蕴,拼人才等等各个方面都要上去。

  当下,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全球,形势依然严峻。这对于国产奶粉来说,有多大的利好?

  短期来看,乔音认为利好有限。“毕竟,从去年开始,大家的生意也不是特别好,经销商手里的库存都不低”,他分析,而每家厂商的供应链都做的比较好,从生产到物流配送都有足够的掌控力,也可以做很多预案;但如果疫情持续更长时间,就不好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