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西子捧心的典故嗎?來看金庸是如何寫的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魚之說",故稱"西子"

成語"西子捧心"出自《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講的是西施有心痛病,經常捧心口皺著眉頭,但仍顯得很漂亮。後人以"西子捧心"指美女的病態之美。

你知道西子捧心的典故嗎?來看金庸是如何寫的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越女劍》中就改編了"西子捧心"的典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金庸是如何改編的。

春秋時期,吳越之霸之際,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伺機復國報仇。范蠡幫助勾踐休養生息以圖報仇,並將美女西施送給夫差以使其沉溺酒色而忽國事。但范蠡與西施已有白首之約,相約滅吳後攜手歸隱。

你知道西子捧心的典故嗎?來看金庸是如何寫的

恰逢吳國派劍客來於越國劍客決鬥,吳國劍客大勝,在越國街頭橫行無忌而宰殺牧羊女阿青幾隻羊,被阿青以一根竹棒擊傷。范蠡將阿青帶回,欲阿青教越國士兵劍術,阿青因自己不懂劍術,只能同越國士兵相互技擊來提升越國士兵劍術,後越國士兵劍術大成。阿青在教授過程中也暗暗喜歡上了范蠡。

待得勾踐滅吳後,范蠡闖到吳國王宮與西施相見,而此時阿青也闖進來聲言要殺西施,越國劍客無法抵擋。待阿青以一根竹棒即將刺向西施胸口時被西施的絕世容顏傾倒,但竹棒劍氣已傷了西施心臟。後來西施心口時常疼痛,以手捧心而眉頭微皺,卻有另一番美,故而留傳下"西子捧心"的典故。

你知道西子捧心的典故嗎?來看金庸是如何寫的

金庸以春秋時期勾踐滅吳為歷史背景,改編典故"西子捧心",卻寫出了別一番意境,雖是金庸第一部作品,但仍乃大師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