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今天一大早就接到閨蜜悠悠的電話,她的言語裡滿是傷心和自責,細問才知道原來她又對女兒豆豆大吼大叫了,而她在吼完孩子之後,就後悔了。

豆豆今年5歲了,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也喜歡自己看故事書。但她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從來不把書放好,看完了就隨手一扔,弄得房間到處都是書。

悠悠是一個很愛乾淨的人,總是想把家裡打掃的整整齊齊,一塵不染。在她看來,女兒豆豆實在是太不聽話了。她每次都會對著豆豆大喊大叫,命令她把書放回到書架上。有時候逼急了,她還會打豆豆幾下。

然而,豆豆就像沒聽見,也沒感覺一樣,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依然把書放的到處都是。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生活中,像豆豆一樣的“熊孩子”隨處可見。很多家長會像悠悠一樣用大喊大叫,甚至打罵的“暴力”方式,來管教“熊孩子”。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才能讓“熊孩子”變成“好孩子”。而大部分家長,會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感到後悔和自責。

這樣的父母,或許還不知道“厚臉皮定律”。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01

“厚臉皮定律”是指:人由於後天長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恥感會

逐漸降低,變得對別人的不尊重行為習以為常,也會變得越來越厚臉皮。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家長的“暴力”管教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增加“厚臉皮定律”對孩子的影響。

1、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那些長期被父母吼叫,甚至被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損傷。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體會不到生活的快樂,甚至很難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今年7月份,重慶某公交車上,有一名只穿著內褲和襪子的小男孩兒,他光著身子,一路站到了終點站。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男孩兒名叫小文,已經11歲了。本來他是和媽媽張女士一起坐公交車回家的,上車之後,媽媽就一直數落他不好好做作業,還說老師都打電話到家裡來告狀了。這位媽媽越說越氣,話也越說越難聽。

小文實在受不了媽媽的數落,就不服氣地頂撞了媽媽一句“我成績好,不用寫作業。”

公交車到站了,張女士氣沖沖地下了車,卻發現小文沒有跟上來。憤怒至極的她,將小文的衣服全部扒光,全身上下只剩下一條內褲和一雙襪子,隨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被扒光了衣服,扔在公交車上,有人在旁邊指指點點,哈哈大笑,還有人拿出手機拍視頻,我們會怎麼樣呢?

不管是誰,在那種情況下,都會覺得無地自容,承受能力不好的,甚至都想一死了之。

然而,父母卻說“這都是為了孩子好”、“這孩子太不聽話了,就該讓他知道自己有多丟臉”。

以愛為名的道德綁架,比不愛還要讓人悲傷。這讓孩子們,無法拒絕,也無力反抗。

連自己最親的父母都不想給自己多一點包容和關愛,這些弱小的孩子,又該去哪裡找尋溫暖呢?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2、會增加孩子攻擊性行為的發生幾率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榜樣)的行為和結果,來習得某種行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長期遭到父母“暴力”對待的孩子,會用同樣“暴力”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其他人。

由於經常受到父母的羞辱和打罵,這些孩子的羞恥感逐漸降低。當他們看到父母,可以隨意地打罵自己,而又不會受到任何懲罰時,便逐漸地認為,打人並不是一件壞事,不會帶來任何不好的結果。

在他一次又一次屈服於父母的謾罵和拳頭時,他又深深地意識到,似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解決。他們從父母身上學會了,能用武力解決的問題,就絕對不講道理。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小武又在學校裡打人了,老師打電話到家裡,他的爸爸卻說“這孩子又在外面給我惹事。老師,您使勁打就行了,只要打不死,您隨意。”

原來,小武的父母經常打他,考試考得不好打,放學不按時回家打,不好好吃飯打,不好好睡覺也打。總之,他們秉承著“不打不長記性”的理念,用“暴力”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聽話,迫使孩子變得優秀。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小武在不知不覺中,早已學會了用打人來解決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叛逆,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當。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曾經對來自全國22個城市的2萬多名兒童的問題行為展開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那些遭受父母打擊和壓迫的孩子,很難在父母面前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者反抗父母的管教。因為,那樣只能換來更加嚴厲的管教和更加無情的打壓。

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打罵,都為孩子以後的不良行為,埋下了伏筆。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3、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那些經常被“暴力”對待的孩子,通常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這些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壓迫性教育,他們得不到尊重,得不到理解,也得不到關心。久而久之,他們會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

魯迅曾經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面對父母的打擊和侮辱,這些孩子要麼激進地反抗,要麼卑微地接受。

德克薩斯大學的Gershoff教授發現,那些經常被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反社會傾向,並且容易出現抑鬱、焦慮和偏執等情緒。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那些選擇反抗的孩子,性格會比較急躁,缺乏安全感。他們很難相信別人,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同時,他們也不相信會有人真的關心自己,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那些選擇接受的孩子,性格會比較內向,寡言少語,很少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做事小心謹慎,害怕被別人嫌棄和指責。同時,當遭受到其他人的欺凌和侮辱時,他們也從不反抗。

經常捱打的孩子,不僅心理容易受傷,智商也可能會收到影響。美國《世界日報》曾發表過一項關於2-9歲兒童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從未受到過體罰的兒童,智商評論數比經常捱打的兒童高出28分。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02

既然“暴力式”育兒,有那麼多的壞處,那麼有些家長為何仍要採取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呢?

情緒宣洩的出口

有些時候,家長“暴力式”育兒,並不是因為孩子有錯,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心情不好。

李靜曾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銷售經理,生完孩子之後,她就辭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職媽媽。她的老公總是要到外地出差,家裡就只剩下李靜一個人,照顧僅有1歲的女兒。

有一次孩子半夜發高燒,打不到出租車,不到100斤的李靜抱著20斤的女兒,跑了5里路,才找到一個小診所和孩子看病。

後來,要喂孩子吃退燒藥,可女兒死活都不肯吃,就是撕心裂肺地哭。李靜又急又氣,慌忙中,重重地打了孩子幾下,打完之後就後悔了,抱著女兒就開始嚎啕大哭。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這是孩子的錯麼?當然不是,她才只有1歲,只能通過大哭,來表達自己。

很多家長,會因為工作勞累或者夫妻感情不和等原因,出現焦躁、煩悶等情緒。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稍微有一點不聽話,就會成功引爆父母這顆定時炸彈,也就免不了遭到一頓訓斥,甚至打罵。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維護權威的反應

有些時候,家長會覺得自己和孩子,並不是平等的個體,而是一種管教與服從的關係。

“我是你爸爸,你就應該聽我的”

“我都跟你說了,這樣做不對,你還是不聽話”

往往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相反,他們想要通過反抗,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併為自己爭取自由平等的權力。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傑夫裡•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中,指出,當你的孩子不斷地對你作出挑釁行為時,你就不可避免會對其大喊大叫。但要記住,大喊大叫一般只會讓家裡的緊張氣氛升級,製造更多更為叛逆的問題,而不是讓問題得到解決。

就像傑夫裡•伯恩斯坦說的一樣,一旦孩子開始反抗,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於是,父母便會通過指責、辱罵,甚至控制孩子,來找回自己的威嚴。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別無選擇的選擇

“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打他根本管不了。”

“一天不罵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當自己的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覺得和孩子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只能通過打罵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也就是所謂的,不打不成器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 —— 馬卡連柯

就像那個在公交車上,被媽媽扒光衣服的小文。他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就被媽媽指責是不聽話的壞孩子。

小文的媽媽張女士,對警察說:“這個娃調皮得很,作業從來都不好好做,好話壞話都說盡了,就是不聽。誰願意打自己的孩子,還不是因為他不爭氣!”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說到底,還是因為孩子的表現讓父母不滿意。而父母,卻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也很少關心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想法。

很多父母覺得,詢問孩子的意見,太麻煩。乾脆就用最直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殊不知,忽略了問題的根源,永遠都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嚴重。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03

那麼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規避“厚臉皮定律”的影響呢?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深呼吸放鬆法

當我們產生生氣或者緊張的情緒時,通常會呼吸急促,血液循環加快,無法正常思考。如果在這個時候,教育孩子,很自然地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會忍不住動手。

因此,我們要學會放鬆,而深呼吸則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當你感覺自己馬上要失控時,可以先閉上眼睛,對自己說“我現在很生氣,我需要冷靜”。然後,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的身體完全放鬆下來。

一旦擺脫了情緒的控制,父母對孩子施加“暴力”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Ffe”的溝通技巧

恰當的教育方式,能夠讓父母更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能更清楚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相反,那些不平等、不以尊重為前提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因為,尊重會換來尊重,侮辱會換來侮辱。

傑夫裡•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中講到,你總是否定你的孩子,很快就會讓他的自尊水平降到最低點的,同時,他對你也不可能尊重到哪兒去。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作為父母,我們要主動採取恰當地溝通方式,來解決與孩子之間的衝突。“Ffe”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法

F代表Fact(事實)。當我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要隨意地加入自己的觀點,也不要輕易對他們妄加評論。我們要講求事實,實事求是地描述一件事情。

例如,你可以說“我看到你沒有把書放回到書架上哦”,而不是說“跟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過的書要放回到書架上,怎麼就不聽呢!”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f代表feel(感受)。在描述完事實之後,我們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當時當下的真實感受。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應該在孩子面前展現出一個完美父母的形象,所以便學會隱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然而,父母也是凡人,自然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

如果你選擇了隱藏自己,孩子自然也學會了隱藏自己。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孩子真的是在模仿父母。

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有助於增加孩子對你的瞭解,也有利於引導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們可以說“媽媽看到你把書丟的到處都是,這讓我有點不開心”。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e代表expectation(期待)

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實,表達你的真實感受,並且明確地向孩子闡述你希望他做出的改變,也就是你對他的明確的期待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他們認為,那些不聽話的孩子,都是在故意挑釁。然而,很多時候,不是他們挑釁,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明確地引導,但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要用希望的態度

例如,我們可以說“我看到你把書丟的到處都是,這讓我有些不開心。如果你能它們都送回家,看它們一定很開心。”

這樣,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也給了孩子足夠的尊重。同時,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和他們溝通,也會讓教育的過程,更加容易。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不要急於求成

孩子叛逆,不是一兩天造成的;孩子聽話,也不是一下子成功的。孩子不會因為你的一句話,就改變自己過去的思想和習慣;就像你不會因為領導的一句話,就立刻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一樣。

我們要給自己時間,也要給孩子時間。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也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只有自己經歷過的人生,才會讓人覺得彌足珍貴。

我們要做的,是要儘可能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給他們充足的時間。總有一天,你會看到孩子的改變。

還在為打罵孩子而後悔麼?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結語:每個孩子都是墜落凡間的天使,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叛逆。為人父母,只有愛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用恰當地方法來引導孩子。

最後,借用傑夫裡•伯恩斯坦的一句話來作為結語:“你向孩子表達的理解越多,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