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歷相親的人,不足以談人性

2012年的國慶假期過後,我第一次相親,那個男生成了我第一個男朋友。2015年的國慶假期過後,我最後一次相親,那個男生成了我現在的老公。

也許是很懶很宅,也許是天生沒有戀愛的細胞,也許是對於愛情有著過高的期望。。。所以在現實中從來沒有愛過一個人,也沒有哪個人讓我感受到愛情:一見鍾情、驚鴻一瞥、天雷勾動地火等等都沒有。因此,我的生命中也沒有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我的爸媽像大多數普通的中國父母一樣:初中不許戀愛,高中也不許,大學可以。但大學四年,我就和室友一起瘋一起鬧,在教室圖書館和寢室三點一線中揮灑青春,在泛如煙海的言情小說中感受和遇見愛情,就這樣虛度過去了。具有憂患意識的爸媽特別怕我成為剩女,委託我的七大姑八大姨給我介紹他們身邊“優秀”“老實本分”的男孩子。

第一個男生是我姑姑給我介紹的,應該是我所有相親對象中家庭條件最好的。2012年我剛大學畢業,工作幾個月後回家過十一,就被親友狂轟濫炸。我為了免於干擾,感覺交個朋友也不錯,就答應了。那時候微信還沒有發展起來,我們加了QQ,通過短信問好,有時候會打電話,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關於天氣,關於大學,關於夢想,關於家鄉,我後來相親了差不多數十次,好像都是這些。他挺木訥的,沉默寡言,而我很怕尷尬,所以要活躍氣氛,不停的找話題。每晚聯繫,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互道晚安之後,我深呼一口氣,終於完成了任務。

還記得第一次見面,他從江蘇跑來看我,真的被感動了,因為我不是一個喜歡出遠門的人。我們去逛了黃鶴樓和戶部巷,還去了我的大學校園。我調動自己全部的腦細胞畢生所學去和他談笑風生,妙語連珠。大概只有我知道,那不是真實的我。就這樣,順理成章的,再加上彼此家人的逼迫,我們確定的關係。但是由於距離的原因,我們一年只能見幾次面;由於他一直想結婚,而我當時又放蕩不羈愛自由。終於以分手收場,那是2014年,也是國慶前後。諷刺的是,我們確定關係是通過電話,分手也是通過電話。

爸媽給了我幾個月調整的時間,就欲加瘋狂的讓我找男朋友。同事給介紹她老公的同事,好朋友給我介紹她的大學同學,老家的親友也在積極的物色人選。那大半年的時間,我單休,還要一大早的起床,選衣服、化妝,坐公交車到約定的地點去見相親對象,心情特別煩躁壓抑還要表現的落落大方,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整個就是在演戲,不知道男方是不是一樣。

一般和相親對象的第一次見面,不出意外,我都會約在同一個地方。一來我是個路痴,那裡我很熟;二來那裡附近有一個很大的公園,也有一個很大的電影院。逛公園和看電影最能消耗時間。對,就是消耗時間,不是享受。有些男生第一次見面就會不經意間牽我的手,有的男生會不漏痕跡的打聽我的收入,有的男生講話過程中會不由自主的冒出髒話。。。這些都會被我pass掉,我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比如不許遲到,不許說髒話,不許闖紅綠燈等等。當然,也有一些我比較有好感的,主動聯繫一兩次,對方不那麼熱情,我也就放棄了。

相親很殘酷也很冷漠,你的所有的條件擺在檯面上,不會一見鍾情也沒有日久生情。主要就是看雙方對於結婚的迫切程度。彼此雙方越想結婚,只要對方不那麼奇葩,就越容易成功。我和我老公就是,都被父母催的沒有辦法,走投無路。正好遇到,門當戶對,一拍即合。

結婚前我也很迷茫和忐忑:一段婚姻如果沒有愛情支撐,真的可以長久嗎?又一想:上天很公平,讓我擁有了親情和友情,沒有愛情,好像也是應該的。到目前為止,結婚三年,還不錯,日子很平淡,彼此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不經歷相親的人,不足以談人性

等待

不經歷相親的人,不足以談人性

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