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2月7日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发布会现场


研究过程及成果如下:

1、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2、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

3、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

4、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现场成果发布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现场成果发布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华南农大在研究中拍摄的电子显微镜下的新冠病毒

研究专家表示,冠状病毒要通过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比如SARS病毒的源头是蝙蝠,但要通过果子狸才能传染人,中间宿主在病源和人类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蝙蝠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图源网络


此前,由于此次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测序与SARS病毒有相似性,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为中华菊头蝠,因此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是蝙蝠。但尚需研究证实,具体哪一种蝙蝠也未可知。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在冬季,但蝙蝠在冬季处于冬眠状态,集中在山洞里面,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间宿主可能是病毒的传染源。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而华南农大的研究是在穿山甲体内发现了病变组织中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穿山甲作为中间宿主得到证实。

农大的消息披露中也没有具体指明是哪种穿山甲,但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只有中华穿山甲。

全世界穿山甲分为八种,包括印度穿山甲、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世界穿山甲分类


由于对穿山甲甲片的非法需求导致了大量盗猎行为,而国内还有很多对穿山甲肉食用的非法需求,致使中华穿山甲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并蔓延到其他7种穿山甲。IUCN红色名录已经列为CR级别。由于认识到穿山甲濒临灭绝,全球禁止了所有穿山甲的商业贸易。该公约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发布,自2016年9月起生效。但盗猎却难以遏制。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中华穿山甲——极危(CR),图源IUCN红色名录


华南农大证实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这对穿山甲是福是祸?

中华穿山甲分布地图 ,图源IUCN

根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数据分析,不论是分布国、中转国还是消费国,2016年都截获了数量惊人的穿山甲鳞片和穿山甲肉。2016年夏天,香港三次分别截获了来自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加纳的穿山甲鳞片,共计13.4吨。12月份,中国大陆截获了来自尼日利亚的穿山甲鳞片,总重3.1吨,数量之大可谓前所未有;马来西亚作为中转国,也截获了一批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穿山甲鳞片,重达2.9吨。

在线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至少截获穿山甲及其制品74批,包括约2300只穿山甲(活体和冻体),7800多吨冷冻穿山甲肉和45000多吨穿山甲鳞片。IFAW估计,被缴获的穿山甲数量总计约42000只,且这些穿山甲都是从野外偷猎并被非法贸易。与之相比,2013和2014年被缴获的穿山甲数总量约为18500只,这些穿山甲同样都是偷猎并被非法贸易。更糟糕的是,缴获的数量仅仅是实际交易量的一小部分;据国际刑警组织估计,执法机构仅缴获了实际走私总量的10%-20%。因此,根据媒体报道和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可以得出自2015年以来有420000多只穿山甲被偷猎和贸易。

如此巨量的穿山甲被盗猎,通过正面的宣传保护似乎已经难以凑效。而现在证实穿山甲为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那些吃货们还敢吃吗?包括盗猎、宰杀、食用都存在感染的风险。这对穿山甲的保护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但我们似乎还是会有新的忧虑,那些对野生动物的安全风险容易产生过度反应的人,会不会把屠杀穿山甲作为一种避免风险的办法选项?细思极恐!

在防范感染人兽共患疾病的重大挑战前,科学对待野生动物至关重要。要把食用野生动物的风险作为公共安全的级别来考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继续不遗余力的保护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